这4种父母,累死也养不出孝顺的孩子,尤其最后一种

彤橦妈妈聊教育 2024-03-28 22:42:5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长大后形成某一种性格和习惯,很多时候都是受父母所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权威型父母

权威型父母,就是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的,你必须听我的,我这么做就是为你好,你要听话。

作为养育者,不允许孩子有一丁点的反对意见,只希望孩子像提线木偶一样听从指挥和安排。

不过权威型父母,的确能教出,乖巧听话的孩子。

弊端是,孩子做事会缺乏主动性,容易形成服从、依赖、不独立、习得性无助、怯懦的个性。

因为不敢反抗,或者说反抗了也无法得到正面反馈,或反抗了得到更加严厉的批评和打击。

长大后,会形成不诚实、缺乏独立、或讨好型人格。

徐小平曾说:

人生就是永不停息地探索,要让孩子在不断探索中寻找自己的天性。

父母要尊重并呵护这种天性,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例如我同学,小时候去她家里玩,她妈妈总是这不让做,那不让她做,说一不二,让干嘛就干嘛。

同学在妈妈严厉管教下,真的很听话,不过长大后却和她妈妈的感情很疏远,亲近不起来。

像同学说的,有时想亲近,但却总是亲近不起来,所以一直保持一种客套的交流,不远不近。

作为父母,管教孩子没有错,管教的前提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尊重,让孩子在爱和尊重中成长。

那孩子长大后,不仅会因为父母正确的引导变得优秀,还会保持着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

放纵型父母

放纵型父母对孩子过度偏爱,孩子做什么或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不管不顾,一直满足。

像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独立性很强,弊端就是,任性、自私、蛮横无理。

自私、蛮横主要的原因,还是孩子从小缺乏对规矩、规则的认知,变得不懂礼数、唯我独尊。

时间长了,孩子心里会因为没有规矩以及边界,渐渐地走歪,所以,父母对孩子要适当约束。

《规矩和爱》书中曾说:

“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

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敬畏;

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孩子没有边界的纵容,将会导致他们跨越道德的红线,步入法律的雷区,给孩子设立底线、立边界、立规矩,才是为人父母的远见。

溺爱型的父母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但理性地爱孩子却需要父母的智慧,特别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

孩子的自我认知以及对外界的边界感还未形成,这时,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事事满足。

过年回家时,邻居孩子非要买一个手机,邻居说没钱,让孩子不要买,但孩子说同学都有。

就咬咬牙,花了几千块钱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几千块钱对于条件好的家庭来说不算什么。

但对于邻居家条件的话,等于给他们不富裕的家庭,又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经济压力和负担。

邻居这样做,表面来看是爱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实则是,她并没有正确地去给孩子分析,而是用溺爱和纵容,让孩子忽视他人感受。

时间长了,孩子非但学不会感恩,还会觉得父母应该为我做,孩子没长大以前,照顾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但引领孩子,并让孩子成为有担当懂感恩的人,却是父母当下最需要做的。

时常吵架的父母

作为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时常争吵,对孩子的伤害会非常大,她会让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

甚至没过多精力去关注外面的世界,而是一直处在父母制造的不安的环境里,一直消耗自己。

严重的,会因为父母的争吵,开始质疑和否认自己,觉得自己不好,才让父母不停地争吵。

长大后也会因不和睦的家庭环境,影响自己的性格。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成果,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可见,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父母间的情绪稳定,对孩子的成长多重要,重要到影响孩子的一生。

写在最后:

作为父母,要明白,孩子和父母之间一定要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就是能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孩子既懂得和父母据理力争,也可以做到自我约束,更可以守规矩,但也有属于自己的想法。

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独立意识强,能动性及创造性也很高,社交及合作意识也很强,意志坚定,但为人处事又不失灵活性。

所以,在孩子没长大之前,如果没有教会孩子独立、感恩、体贴及关爱他人,那孩子长大后。

不仅很难融入未知的社会,也很难学会独立地照顾好自己,以及如何更好地去关爱身边的人。

毕淑敏曾说: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要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就开始去爱你和你周围的人。

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作者介绍:

我是彤橦妈,90后二胎宝妈,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我这里专注女性成长及育儿干货。

关注我,育儿路上,陪你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一个人走的很快,一群人走的更远!

0 阅读:0

彤橦妈妈聊教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