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把目光瞄向了岭南百越地区,于是派任嚣和赵佗南下收复岭南,秦末大乱后,主将任嚣病亡,副将赵佗掌握了军政大权,他趁中原大乱下令封锁岭南各地的关隘,拥兵自立,建立起了岭南地区第一个王朝--南越国。
赵佗自号南越武王,在他统治期间,尊重岭南风俗,南和百越,并引进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极大的推动了南越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仅他个人就统治岭南地区长达81年,是岭南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
相信很多朋友对于赵佗是非常熟悉的,其实在岭南的历史上,还有一位不输于赵佗的神级人物,那就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割据岭南一带的军阀士燮(xie)。
士燮字威彦,交州广信人(今天的广西苍梧),祖上也是中原人,因为躲避王莽之乱才到的岭南,士家开始都是很普通的百姓,直到六世出了一个很牛逼的人物—士赐,汉恒帝时任日南太守,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地区,古人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况偏远的岭南,至此士家成为当地的豪门大族。
士赐一共生有四子,老大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士燮,因为父亲的关系,士燮年轻的时候得以到中原读书,随颍川人刘陶习《左氏春秋》,随后举孝廉,补尚书郎,举茂才,任巫县令。
公元187年,士燮升任交趾太守,彼时已是东汉末年,各地州郡政治混乱,交州刺史朱符死后,土著出身的交趾太守士燮看准时机,审时度势,及时上奏朝廷,奏请他几个弟弟士壹任合浦太守,士䵋任九真太守,士武任南海太守,此时的朝廷已是自顾不暇,偏远的交州岭南更是管不了,就顺水推舟全部同意。
至此整个交州七郡五十六县基本上落入了以士燮为首的士氏家族手中,因为山高皇帝远,士燮此时已经相当于是土皇帝。
《三国志·卷四十九》: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出入鸣钟磐,备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胡人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妻妾乘辎軿,子弟从兵骑,当时贵重,震服百蛮,尉他不足逾也。
出行是鸣钟长列,车骑满道,蛮夷震服,其气派程度就连当年的南越王赵佗都不如啊。
士燮这个人不仅是控制一方的军阀,而且还是一个儒将,其实他的统治方式有点像荆州的刘表,不过不同于荆州地区处于天下之中,交州北隔南岭,南临大海,更为安定,所以士燮的统治更稳定,成就也更高。
《三国志·卷四十九》: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
士燮宽厚仁爱,礼贤下士,所以吸引了很多中原的名士前来投靠。像什么刘熙,程秉,刘巴,牟子等等,也因此交州地区成为了一个当时的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中心,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古岭南地区瘴里之地,地处偏远,中原人多称百越,蛮夷。相对于中原的衣冠楚楚,这里几乎是纹身断发,相当于原始人,直到秦始皇开发才慢慢接触中原,但是仍然是蛮夷本色,中
原文化贫瘠,一直到东汉时期才陆陆续续由一些太守带来了中原的各种教育文化礼仪等等,儒学在这里更是发展缓慢,而士燮早期学《左氏春秋》,本人又对儒学很有兴趣,加上众多中原名士的到来,使得岭南儒学快速发展,形成了岭南历史上儒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士燮是岭南儒学传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尤其是对于越南儒学的发展。
郭廷以先生就曾说过:他(士燮)的最大功绩,为提高越南的文化,使其真正与内地一体。
士燮还将汉字音韵译作越声,平仄按照一定的方式,今天的越南人之所以能吟诗作对就源于此,因为他对越南文字以及越南儒学的贡献,他在越南地位极高,被奉为“士王”“南交学祖”,入过帝王庙,还入过文庙。
士燮后期归附东吴孙权,始终以交州地区的稳定为大前提,公元226年,士燮去世,享年九十岁,士燮前后统治交州四十余年,对岭南越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做出过突出贡献,在岭南以及越南的历史上威望极高,是不在南越王赵佗之下的神级人物一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