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吏部尚书李廷甫将女儿李秀英,貌美如花,秉性纯良,知书达礼,被父母爱如掌上明珠,十几岁了还不曾许配人家。
一日,表兄顾文友拜望姑母,看见表妹出落得如此美丽,心痒难耐,就用言语勾搭于她,说回家就请媒人前来求婚。
秀英及父母都不喜欢这个顾文友,觉得他为人轻浮,不务正业。等媒人上门提亲时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不久后,李廷甫的寿宴上,四方宾朋齐来贺寿,席间,李廷甫相中了翰林王裕的儿子王玉林。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温文尔雅,才华横溢,一家人都很满意。王家也非常高兴,尤其是王夫人,见了秀英,非常喜欢她。
成亲当日,王玉林兴高采烈地上楼进了洞房,揭掉盖头,看到秀英美若天仙,心中更是难耐。
在关门的时候,发现门下面掩住了东西,拿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封书信,还有一支玉簪。
打开书信,竟然是妻子写给顾文友的情书,言语露骨,能看出二人早有苟且,只是不得不听从父母之命才迫不得已出嫁,心中还是忘不了旧情,约定一个月后回娘家时再相聚。家传的碧玉簪就是此情的见证。
王玉林看完,气得七巧冒烟,本想当场发作,又怕前厅宾朋众多,传出去丢人。又不能告诉父母,怕他们伤心。只得转身出去,到书房睡觉,想以后找个秀英的错茬,打发她回娘家,自己再另娶良人。
秀英独自在新房里,左等右等不见玉林回来,开始以为他陪客人呢,或者被父母叫过去了。也没想其他。
第二天玉林还是不露面,秀英以为他是身体不舒服,就打发丫鬟春香过去看望。
谁知春香刚说“小姐有请”,就被玉林劈头盖脸臭骂了一顿,口口声声骂秀英是“贱人”。
王夫人见儿子大喜之日睡书房,对新娘子不理不睬,十分冷淡。不明就里,问儿子,也不说,就认为玉林不懂事。骂他几句,又到儿媳妇面前去说好话,说儿子念书念成书呆子了,不懂事,让儿媳妇多担待一些。对秀英爱儿子还关心。
婚后满月,是新媳妇新姑爷回娘家省亲的日子。
一大早王夫人就把礼品、轿子都准备好了,可玉林说他不去。气得王夫人没办法,过去给秀英赔不是。秀英无奈,只得自己回去。
秀英一走,玉林突然想起来,秀英信中不是约定,今天省亲要与表兄见面吗?想到这对狗男女做的龌龊事,玉林就怒火攻心。马上写了一封信,让下人送过去。
秀英回家,见到母亲,假说玉林同窗好友在一起有事,今天来不了,让她代为告罪。王夫人也不好再生气。
问女儿为什么脸色这么差,还瘦了不少,是不是婆婆不好相处?让女儿多担待忍让一些。
秀英说婆婆对自己很好,像亲生的。和玉林两个人也恩爱,形影不离。让母亲放心。
母亲刚要让她回房休息。玉林的信就到了。李夫人还以为是小夫妻新婚舍不得分别呢,可秀英心里很忐忑。
背着母亲拆开信一看,原来是玉林让她“原轿去,原轿回,不得在娘家过夜。要是今天不回来,那以后就不用回来了。”
秀英没办法,只得说家中有事,必须回去,母女二人洒泪而别。连口水都没顾得上喝,匆匆忙忙赶回了王家。
玉林没想到秀英这么听话,还真回来了,他本来想,她要是不回来,真好有借口休了她。可这样一来,还得另外想法子。
王夫人为了让夫妻二人和好,使了个小计策,骗玉林到新房里,自己和丫鬟退出来,把二人反锁在了里面。
玉林在房间里,也不脱衣,也不上床,拿了一本书在灯下诵读,夜深了,睡意上来,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秀英坐在床头,见玉林不搭理自己。怀疑玉林是看不上她,嫌她长得丑,或是嫌她嫁妆不丰富。还可能是玉林心中有别人。
端了茶水送给玉林,玉林看都不看她一眼。
秀英问他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说一说,没想到玉林一下子就把茶水打翻在地,大骂秀英贱人,不要脸。
秀英气得独自落泪。
夜深了,秀英见丈夫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就想叫他起来,又怕他再发火,不敢吭气。又见夜间风大天冷,怕玉林着凉,想王夫人对自己那么好,要是玉林生病了,就对不起婆婆了。于是就把自己的嫁衣盖在了玉林身上。
玉林醒来看到身上披的衣服,气不打一出来,上去给了秀英一巴掌,那她下贱,骂她没安好心,给他披件女子衣服就是诅咒他科考不第。
王夫人听到声音赶过来看,玉林趁机冲出房间。
春香见小姐无缘无故挨了打,忙回府去请李夫人来评理。
玉林见了岳母,也不行礼也不参拜。
李夫人问他为什么打自己的女儿,秀英错在了哪里?
玉林说,“要问道理,你自己去问那个贱人,她自己做的丑事自己说。”
李夫人说,“你怎么能这么骂她?”
玉林说,“我打都打了,还骂不得?”说着举手就又要打。被王夫人死活拦住了。
气得李夫人说,要写信叫李尚书回来,给女儿主持个公道。秀英和王夫人怎么也没拦住。李夫人让女儿跟自己回家,秀英说这样回去怕以后没脸见人,李夫人怒气冲冲回了家。
李尚书接到家信,说是夫人病重,回来晚了就见不到面了。于是昼夜赶路,马不停蹄,到家发现夫人好好的,没病。才放下心,就听夫人说女儿受了委屈,要他去收拾玉林。
李尚书到了王家,玉林也不叫“岳父”,只是喊了声“伯父”。说李尚书当不起“岳父”两个字。
李尚书让他说出原因,玉林开始不说,只要求他把秀英领回去。李尚书说,“我堂堂的尚书府千金,不能这么不明不白的回去,你今天要是说不出缘由来,我饶不了你!”
玉林只好把情书丢给李尚书。
李尚书一看,恼羞成怒,不由分说就打了秀英一巴掌,秀英刚要分辨,李尚书拔剑就砍,要不是王夫人阻挡,秀英难逃一死。
王夫人怒斥李尚书不知礼,虽说秀英是他的女儿,但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秀英现在是在王家,他就不能杀她。
秀英跪在地上,哭着问原因,说自己就是死也要死个明白。
李尚书把书信甩给她看。
她说不是自己写的。
玉林和李尚书都表示不信。
春香说,“何不验笔迹,两张对比,一看便知。”大家深以为然。
秀英拿起笔写了几行字,在场的人都看出和书信笔迹不同,不是同一人所写。
玉林又拿出碧玉簪,“书信可以造假,家传的碧玉簪总是你的吧?”
秀英见到玉簪,不知为何会在玉林那里,把眼看向春香。
李尚书以为是春香在中间穿针引线,刚要发作,被王夫人拦下。
王夫人让春香仔细说。
春香回忆说,“大婚那天玉簪就好像不见了,当时太乱,没太注意。”
王夫人问她都有谁可以接触到玉簪。又问玉林是在什么地方捡到的,玉林说是大婚那天,在新房门口。
王夫人想到,能接触到玉簪,又有机会来新房的,除了春香就是孙媒婆了。
李尚书差人把孙媒婆叫来。举起书信问她,“你是否认识这封信?”
孙媒婆说,“我不知情。”
李尚书说,“我只问你认不认识,没问你知不知情。”又问她认不认识玉簪。
孙媒婆说,“我认的,那是李小姐的玉簪。但情书不关我的事。”
李尚书说,“我拿的只是一封普通书信,你怎么知道这是一封情书?”
孙媒婆自知失言,不得不招认。
原来是顾文友求婚不成,怀恨在心,想毁掉秀英的婚事,报复李尚书。这个主意是孙媒婆出的,她收了顾文友的银子,偷了玉簪,连同顾文友写好的假情书,一起放在了新房门口。
至此真相大白,顾文友问斩,孙媒婆入狱。秀英跟随父亲回家将养身体。
玉林悔恨不已,听从母亲劝告,发奋读书,终于上京赴考中魁,请来凤冠霞帔向秀英认错赔礼。
在两家人的共同劝说下,夫妻二人才算花好月圆!
《碧玉簪》是越剧传统优秀剧目。1962年被改编成同名越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