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击队组建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支队与江北成立第四支队

落日的余晖映梦 2024-12-16 16:07:53

1937年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为领导华中抗战做出了重要决策。会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王明、博古、叶剑英组成的中共中央代表团,负责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同时,成立由周恩来、博古、项英、董必武等组成的中共中央长江局,负责领导南部中国党的工作。

12月政治局会议结束后,周恩来、王明等人相继抵达武汉。12月23日,中共中央代表团和长江局在武汉首次召开联席会议,为方便工作开展,会议决议将两个组织合并,对外统称中共代表团,对内则称为长江局。该机构由王明、周恩来、秦邦宪、项英、叶剑英、董必武、林伯渠七人组成,王明担任书记,周恩来为副书记。1938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凯丰加入长江局并担任委员,同时任命了其他各部门的负责人。

长江局的工作范围广泛,涵盖了陇海铁路以南的多个省份,并负责领导东南分局和新四军的工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长江局在11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包括贯彻执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恢复和健全南方各省党组织、发动抗日救亡运动、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宣传刊物、以及指导新四军的组建与东进抗日等。

关于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长江局在1937年12月23日的首次会议上就进行了集中讨论,并明确了项英的主要职责。随后,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并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将江南和江北的红军游击队分别组建为四个支队。长江局的主要领导人分赴各游击根据地传达中央指示,动员部队集中。经过努力,各地红军游击队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在指定地点集中,为新四军的抗战做好了准备。

在新四军的抗战过程中,长江局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38年4月开始,新四军各支队相继挺进敌后,展开了抗日游击战争,并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同时,长江局还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部署了华中农村游击战争的工作,并重视游击战争干部的培训工作。这些工作为华中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长江局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错误。由于王明的右倾错误,过分依赖国民党,提出了错误的统一战线主张,放弃了独立自主的原则。这些错误对华中抗战造成了一定的局部损失。尽管如此,长江局在武汉期间仍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基本上完成了中共中央所交给的任务。

另外,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东南分局在南昌正式成立,负责领导新四军及相关地区党的工作。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东南分局的机构和职责也不断调整和完善。后来,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长江局被撤销,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

1937年7月18日,国共两党就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的组编问题展开了新一轮谈判。然而,由于蒋介石坚持己见,谈判再度陷入僵局。面对此情况,周恩来等遵循中共中央的“蒋不让步,则不再与谈”原则,决定离开庐山前往上海。

在上海,周恩来与分别十年的北伐名将叶挺将军重逢。考虑到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后领导人的选定难题,周恩来与叶挺深入交谈,提议由叶挺出面组编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以加速其下山抗日的进程。叶挺怀揣着抗日救国的强烈愿望,毅然接受了这一重要使命,并开始与国民党相关人士进行磋商。

蒋介石见状,认为叶挺已脱离中共十年,由他来指挥中共的南方游击队既能促使游击队下山抗日,又能借此控制这支部队。于是,在未征得中共中央同意的情况下,蒋介石于9月28日发布了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的命令。随后,10月12日,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转发了这一电令,标志着新四军的正式诞生。

为了进一步商讨新四军的组建事宜,叶挺于11月3日抵达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并请示。不久后的11月7日,项英也到达延安,与叶挺会面,共同规划新四军的组建工作。11月12日,叶挺返回汉口,开始着手筹建新四军军部。

最终,在12月25日,叶挺与项英在武汉共同召开了新四军军部机关干部大会,这标志着新四军军部的正式成立。随后,新四军军部在汉口大和街26号公开办公,正式拉开了其抗日救国的序幕。

1937年12月下旬,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反复商议与艰难斗争后,国民党当局最终同意将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整合编组成一个军,该军直接下辖四个支队。

1938年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由中共中央提出的新四军军部及各支队负责人的任命名单。其中,军长由叶挺担任,副军长为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为袁国平,副主任则是邓子恢。在此领导下,新四军开始着手组编各支队。

第一支队由赣粤边、湘赣边、皖浙赣边及湘南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合并而成,司令员为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下辖第一、第二两个团,总人数约2300人。

第二支队则由闽西、闽南、浙南、闽赣边等地的红军游击队组成,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统辖第三、第四两个团,共计约1800余人。

第三支队整合了闽北和闽东两支红军游击队,司令员由张云逸兼任,副司令员为谭震林,下辖第五、第六两个团,人数约2100多人。

第四支队则由鄂豫皖、豫南两支红军游击队组建,司令员高敬亭,下辖第七、第八、第九团及手枪团,总人数达3100多人。

至1938年4月,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在皖南歙县岩寺地区集结,而第四支队则在皖西霍山流波碰地区集中,全军总人数达到10300多人。集中后,第三支队留在皖南,既配合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又承担起保卫军部的重任。而第一、第二、第四支队则迅速挺进华中敌后,实施战略展开,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1 阅读:117
落日的余晖映梦

落日的余晖映梦

落日余晖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