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二大水库与胶东半岛第一大水库产芝水库,山东青岛莱西市

落日的余晖映梦 2024-12-04 15:47:04

莱西市,是山东省辖的一个县级市,目前由青岛市代管。它坐落于胶东半岛的中部,青岛市的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东临烟台市莱阳市,西以小沽河为界与平度市紧紧相邻,南部则沿着五沽河与青岛市即墨区交错接壤,而北部和西北部则分别与烟台市招远市、莱州市相依。

莱西市的地形特点为北高南低,气候属于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其总面积达到了1568.2平方千米,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之一。作为胶东半岛的交通枢纽,莱西市内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青荣城际铁路、龙青高速以及同三高速纵贯南北,而潍莱高速、蓝烟铁路以及潍莱高铁则横穿东西,为莱西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交通支撑。

此外,莱西市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大沽河、小沽河、洙河等61条河流流淌。其中,大沽河更是贯穿莱西全境,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生机。同时,莱西市还拥有总库容达4.02亿立方米的产芝水库和总面积为25平方千米的姜山湿地,这些自然资源为莱西市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地名来历

莱西县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坐落在原莱阳县的西部区域。

产芝水库(莱西湖)

莱西湖,又被称作青岛产芝水库或三水库,坐落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境内,具体位置在大沽河干流的中上游区域,与莱西市区相距10公里。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是一项集防洪、灌溉、供水、养鱼及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大型水利工程。

作为胶东半岛的第一大水库,同时也是山东省的第二大水库,莱西湖(产芝水库)拥有着显赫的地位。水库的大坝长度达到了25公里,其流域面积覆盖了879平方公里,最大水面积可达到56平方公里,而总库容则高达3.798亿立方米(另有说法为4.02亿立方米),这些数据均彰显了其庞大的规模和重要的水利作用。

除了其水利功能外,莱西湖还是一处国家AAA级风景区,被誉为“半岛明珠”。这里的水库面积广阔,达到了1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4.45米,而最大水深则达到了13米。大坝类型为均质土坝,其灌溉面积可覆盖21.57平方公里的土地,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莱西湖的建设历程也值得一提。它于1958年初开始兴建,至1959年9月竣工,历经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如今,这座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大二型水库,不仅发挥着重要的水利作用,还成为了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地形与河流

莱西市地形呈现北高南低的总趋势。北部区域主要为低山丘陵,中部则是缓岗平原,而南部则是碟形洼地。地势从西北边境开始,逐渐向南降低,过了荣潍高速公路后,又逐步向西南方向倾斜。其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可分为低山、丘陵、平原和洼地四种,分别占总面积的2.4%、42.4%、40.6%和14.6%。

在莱西市的北部,蜿蜒起伏的低山小岭纵横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主要山脉有四支:西部宫山脉从平度市入境,山势最高;中部芝山脉源自招远市,经过多个镇、街道,形成了一条纵贯北半市的隆脊;东北部夭山脉同样从招远市入境,向西南方向延伸;而东部则是由莱阳市入境的铎山余脉。境内最高海拔达到427.8米,位于南墅镇与平度市交界处的周家大山,而最低海拔则仅为26米,位于店埠镇的鲍家庄一带。

莱西市境内河流众多,共有大小河流61条,主要属于大沽河水系。其中,大沽河纵贯市中部南流,小沽河则沿市西境南流,洙河沿市东部南流,五沽河则沿市南境西流。这些河流在境内交汇融合,最终洙河、小沽河、五沽河分别在水集街道北张家庄村西南、院上镇大里村前、店埠镇韩家汇村西汇入大沽河,然后南流注入胶州湾,为莱西市增添了无尽的水韵之美。

行政变迁

夏、商之际,莱西地域归属莱夷。周朝建立时,即周昭王七年(前1046年),此地成为莱国的一部分。至灵王五年(前567年),莱国被齐所灭,莱西随后归入齐国的即墨地。秦朝统一六国后,即前206年,此地又成为齐郡的一部分。

西汉初年,前元四年(前164年),在莱西境内设立了邹卢县,其遗址位于今周格庄乡的古城里村。此时,邹卢县隶属于胶东国。王莽篡汉后,始建国元年(9年)将邹卢县改名为始斯,但更始元年(23年)又恢复了邹卢县的名称。

进入东汉时期,建武十三年(37年)撤销了邹卢县,将其并入挺县(位于莱阳南部),隶属于东莱郡。永平二年(59年),此地又改属昌阳县,隶属于琅琊国。建初一年(76年),再次改变隶属关系,改隶北海国。

晋朝初期,昌阳县被撤销。咸宁三年(277年),设立了长广郡,治所在不其县,下辖长广县、挺县等。此时,莱西成为长广郡挺县的一部分,属于青州管辖。元康八年(298年)至元熙二年(420年)期间,昌阳县(莱阳)得以复置,莱西归其管辖。

北魏皇兴四年(470年),青州被分割,设立了光州,并将长广郡的治所迁至胶东城。同时,长广县的治所也移至长清山阳,即今天的沽河街道长清村东。北齐时期(550~577年),长广县的治所再次迁至胶东城,此时莱西西部仍属长广县,东部则归昌阳县管辖。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在邹卢县旧址上设立了卢乡县,成为东莱郡的一部分,隶属于青州。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卢乡县被撤销,并入昌阳县,隶属于莱州。后唐庄宗同光年间(923年~926年),昌阳县改名为莱阳县,此后宋、金两代均隶属于七州或相应的行政机构。

宋朝时期,莱西属于莱州莱阳县,隶属于京东东路。金朝时期,同样属于莱州莱阳县,但隶属于山东东路。元代初期,莱西隶属于益都路,后来改为隶属于般阳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淄莱路被改为般阳路。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莱阳设立了胶东行中书省及行枢密院,总管东方事务,并在莱西境内的桃花寨村设立了巡检机构。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莱州被升为府,统辖二州、八县,莱阳也在其中。洪武九年(1376年),登州被升为府,莱阳又改属登州。清朝时期,莱西仍然属于登州府莱阳县,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县丞的办公地点移至姜山村,负责管理县西南部的事务,俗称“二衙”。

民国时期,行政机构进行了多次调整。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了府制,设立了道制,莱西隶属于胶东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除了道制,各县直接归省管辖,后来莱阳县改隶属于国民党山东省第八专员公署。在抗日战争期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14日,在莱西境内的北山口村成立了莱阳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于胶东行政区。此后,莱阳县、莱东行署、莱西南行署等行政机构相继成立和变更。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3月12日,莱阳县与莱西南县合并称为莱西。同年6月1日,成立了莱阳专区,莱西归其管辖。但在1958年10月17日,莱西与莱阳又合并称为莱阳县。1961年10月5日,莱西与莱阳再次分治,并于1962年1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均隶属于烟台地区。1983年10月1日,莱西改隶属于青岛市。最终,在1990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了莱西县,设立了莱西市,并于1991年2月正式对外办公。

关于莱西的行政区划,明及清初时期,莱西被分为14个乡。1735年析出海阳县后,莱西辖11个乡,其中有多个乡位于今天的莱西境内。此后,随着历史变迁和行政调整,莱西的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变化。到2003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莱西最终划为11个镇、5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辖861个行政村。在此过程中,还涉及到了多个乡镇的撤并、更名以及新设立等调整。同时,莱西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更名为莱西经济开发区。

0 阅读:2
落日的余晖映梦

落日的余晖映梦

落日余晖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