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这是阿基米德对杠杆原理的解释,
中国古人眼里的杠杆原理是“四两拨千斤”,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以小博大且事半功倍,
当物理学领域的杠杆原理应用于人际关系领域时,就不得不提及音叉效应(Tuning fork effect)。音叉效应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现象,它指的是当两个频率相同振动幅度相同的音差。发生共振时,它们会相互加强产生强烈的震动,势如“蚍蜉亦可撼大树”,一些微小的行为就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在警匪片中珠宝店里的贵重珠宝都是放在特制的防弹玻璃里,这种玻璃质地坚硬子弹都打不透,锤击也无法敲碎,但是却可以用音叉机械波,当偷盗者选择的音叉波长和玻璃的谐振波长一致的时候,玻璃就会被音叉机械波的一击变成四分五裂。
简而言之,通过感应对象用巧力而不用强力的方式就被称作音叉效应,当你真的懂得“巧劲”的四两拨千斤时,你就会明白搞好人际关系的最好方式,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坚持音叉效应。具体到生活中,如何利用音叉效应搞好人际关系呢?首先,要明白音叉效应的底层逻辑——人际共振,这里的人机共振并不是指无底线的讨好迎合,而是强调“共振,共鸣”。尤其是在向上社交时,你可能会觉得请客吃饭是一个拉近彼此距离的好方式,实际上这种方式效果不佳,一方面是你所请客的对象不缺吃也不缺喝,更不缺下位者的礼物,另一方面是请客对象不一定看得起你的层级,就算表面上答应也不一定把你当回事。所以向上社交的核心就是找到“共振”的方式,防弹玻璃再坚硬如铁遇到有“共振”音叉机械波都会碎成一地,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先理解一个人际互动理论框架——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该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主要思想来源是欧立足于经济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类学。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斯曼(Horsman)和布劳(Blau)所提出,他们同时也是社会交换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认为任何人际关系的本质都是社会交换,只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和物质的交换过程达到互惠与平衡的时候,人际关系才能维持最基本的和谐,
而且只有在互惠平衡的条件下人际关系才能长久。
任何形式的社会交换必定涉及到筹码和报酬,所谓的筹码就是你能从他人手中获取利益的先决条件,比如金钱、权力、定位等等,所谓的报酬也与筹码对应,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
再回到文章主题,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从社会交换理论来看,搞好人际关系本质上就是如何让别人与你进行社会交换活动,让你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社会交换活动离不开筹码,而你打动别人的筹码一定是他所需要的,这种需求可以是你自身就具有的某些特质,或者是你能借助外界环境的作用给他带来这种需求的满足。当你找到与对方的“共振频率”时,你就能知道他的稀缺资源究竟是什么,提供对方无法拥有的某种资源正是“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也是“音叉效应”在优化人际关系中的重要途径。投其所好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知道对方的真正喜好,空有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那么如何找到“音叉效应”中的“同频共振”呢?只有当人主动打开心扉时,才能展露真正的需求。想要找到与对方共频共振的方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真诚,在这个厚黑心理学满天飞的时代里,套路已经成了常态,因此真诚就是最可贵的品质,有真诚更需要有边界感。比如,你可以留心观察你想社交的对象,平时有什么生活习性,或者身体有什么小毛病,在对方忘记照顾自己的时候,你可以适当地进行关心,当人在脆弱的时候最容易被突如其来的关心打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陈俊生就是被小三凌玲的一盒胃药所打动,一步一步掉进圈套,最后“抛妻弃子”。然而凌玲这种目的不纯的靠近,最后也自讨苦果,所以害人终害己。此外,关心必须适可而止,不能以关心和真诚的名义冒犯别人的边界感。任何人在任何人际关系里都有边界感,有的人边界感弱,有的人边界感强,一旦你越过了边界,一切都有可能前功尽弃。当关系开始破冰时,就是寻找共振的开始,你可以从这个方面切入,他的家庭,他的朋友,他的爱好着手,从他的家人那里你能得知他最真实毫无伪装的样子,从他的朋友那里你能了解他所处的层级与社交门槛,从他的爱好可以得见他最珍视的是什么。当你对这些信息都有一定的了解后,你才能慢慢地还原出一个人最本质的模样与他最稀缺的资源是什么,当然也有少部分人会直接告诉你他需要的是什么,此情况成立的条件是你本身就具有利用价值,他能从你那里获得资源。大部分情况下,强者尤其是上位者都是体面,委婉的,这是中国式人际关系的典型特质,一是为了维持体面与人际平衡,二是为了看看你有没有洞察力与眼界,他们的真实想法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像《西游记》里,孙悟空出山学法术的时候,菩提老祖在悟空额头敲打三下示意他可单独开小灶。所以寻找共振也需要极高的洞察力,而非一股脑的胡乱猜测,一股脑的请客吃饭,音叉效应的核心就是共振频率,真诚是破冰的开始,洞察与提供价值就是交换的必要条件,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际社交离不开人情世故,离不开模板化的客套礼仪,尤其在这个本就崇尚人情往来的国度。当然如果你厌倦了洞察人心与人情事故,那你也可以做被人洞察,被人结交的上位者,只要你足够强大,那么你永远是被“包容”的那一方,而你身边也会都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