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患者如何“重获新生”?这两个案例为你解答!

纳久评健康 2024-01-19 19:51:07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肿瘤。提起肺癌,人们往往谈之色变,尤其对于晚期肺癌,很多患者的第一反应就是失去了治疗的机会,彻底没希望了,但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个典型病例吧~

病例一:晚期肺癌肝转移患者如何“重获新生”

患者21年起开始出现间断咳嗽,在之后因咳嗽加重带血遂前往医院检查,通过查体发现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且肋下约5cm可触及肿大肝脏,随后为其安排胸腹部CT,发现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伴阻塞性不张,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左肺中叶占位性病变;肝脏多发低密度灶,转移不除外。如下图1所示。

最终诊断:1、右肺中低分化腺癌(T4N1M1 Ⅳ期 PD-L1 3%);2、肝继发恶性肿瘤;3、高血压3级。

治疗基线胸腹部CT

由于当前肿瘤已经出现肝脏转移,考虑患者病情危重,立即予心包穿刺、右侧胸腔穿刺抽液减压等急救措施,另予抗感染、护肝降酶等对症支持治疗。随后再对其行替雷利珠单抗+培美曲塞二钠+顺铂方案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然而治疗后复查发现,肺部及肝脏的病灶缩小并不明显,且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为了能够有效降低肿瘤,且提高生活质量,在经过商讨之后,患者及其家属决定联合个性化癌症疫苗—Tat-Myc蛋白质疗法。随后经过专家面诊以及抗原分析之后,予以:4次Tat-Myc蛋白质治疗+4次NKT-Neo癌免疫苗,同时继续联合培美曲塞二钠+顺铂方案治疗。

分别于治疗2、4周期后复查胸腹部CT,右肺靶病灶大小由治疗基线的45×41mm逐渐缩小至16×11mm,肝脏靶病灶大小由治疗基线的11×10mm逐渐缩小至0,疗效评估PR。如下图所示。

从左至右分别为治疗前及2、4周期治疗后胸部CT

从左至右分别为治疗前及2、4周期治疗后腹部CT

该患者由于处于肺癌晚期且伴肝脏转移,加上驱动基因为阴性,无靶向药物可用,因此予以免疫单抗+化疗的方案进行治疗,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且因化疗副作用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随后予以个性化抗原疫苗,通过增强、激活患者的免疫细胞,并在新生抗原的作用下,使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到癌细胞,并快速消除肿瘤。最终复查CT示靶病灶逐渐缩小,疗效评估PR,且治疗期间患者并未出现任何副反应,生活质量良好。

病例二:肺癌脑转移,病灶“消失术”

这位患者去年年初因咳嗽、咳痰、头晕前往医院就诊,随后通过胸部增强CT提示右上肺前段占位;右肺门及纵膈数个肿大淋巴结;双肺散在多发炎性病变,右侧额叶、枕叶多发脑转移。病理提示肺腺癌。

诊断为:右肺腺癌(pT2aN3M1c IVB期)并肺内、淋巴结、脑转移,进一步完善基因检测提示EML4-ALK融合,给予靶向抗肿瘤治疗。

经过治疗右上肺病灶出现缩小,但随后有继续进展,考虑靶向药物出现耐药。随后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在咨询医生之后决定联合个性化抗原疫苗进行治疗。

随后予以Tat-Myc蛋白质治疗+iNKT细胞免疫治疗,同时继续联合二线靶向药物。治疗4月后复查胸部CT及头颅CT: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右上肺前段癌灶较前明显减小,建议继续治疗后复查:原右肺门及纵隔数个淋巴结转移现明显减小。双肺散在多发炎性病变,较前减少。

至今患者仍在持续随访中,且病灶持续稳定,无出现复发转移迹象。

图|胸部CT(治疗前)

图|胸部CT(治疗后)

晚期肺癌患者不要自乱阵脚,仍然还有治疗希望!

通过上面这里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在以往几乎被判定为“死刑”的肺癌晚期患者,在如今却仍然还有治疗机会。尤其是二十多年来,随着肺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了传统的放、化疗、靶向治疗之外,以细胞免疫治疗和个性化癌症疫苗等先进的疗法

相继问世并不断应用到临床。即使是晚期肺癌,通过个体化规范治疗,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临床上超过3年、5年,甚至更久的病例也越来越多,这使得肺癌逐渐成为了一种“慢性病”,患者甚至可以边治疗、边工作、边生活~

以Tat-Myc蛋白质治疗为例,该疗法是基于新生抗原技术衍生而出的先进疗法,在上述患者治疗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设计肿瘤的靶向基因,能够提高肿瘤的免疫原性,给机体补充足够数量功能正常的免疫细胞和相关分子,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应答,提高肿瘤对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改变肿瘤细胞的生长环境,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并且 可以激活免疫细胞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起到治疗癌症的作用。

其中新生抗原技术是实现个性化癌症疫苗的关键所在。新抗原通常由肿瘤细胞基因组突变产生,仅存在于肿瘤细胞。由于正常细胞不会产生和表达新抗原,所以能更有效的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因此让免疫细胞识别出癌症抗原或新抗原,就有可能诱导针对它们的强烈免疫反应,针对每位患者肿瘤组织突变抗原“量身定制”的疫苗。

1、多靶点攻击癌细胞:传统靶向药和细胞治疗只有单种固定靶点,只能打击一种癌细胞不同,而个性化抗原疫苗具有个体化多靶点的优势,可以同时打击多种癌细胞,可以更好的避免靶标逃逸,治疗效果会更好

2、形成长期免疫:癌症疫苗一旦产生作用,即使停药后,它的效果仍然会一直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拖尾效应”。

3、无副作用:该疗法是激活免疫系统,且由于嵌入新生抗原,免疫细胞只会对癌细胞发动攻击,不会出现脱靶等问题。

癌症疫苗从1890年开始,至今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特别在2018年日本的本庶佑教授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如今癌症免疫疗法已作为标准治疗应用于广大患者身上,不仅治疗过程无痛苦,而且还能帮助患者身体恢复,让患者也能如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最后,衷心地祝愿病友们都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在合理的治疗下获得更大的生存获益。如果有肿瘤治疗相关问题,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了解!

3 阅读:806
评论列表
  • 2024-02-27 03:40

    孩子,记住了,对付 癌细胞 唯一只有患者自身免疫力,现在的医疗手段步入了误区,手术,放,化疗,各种 抗癌药 所有的治疗手段都在破坏免疫力,无异于谋财害命。患者都是被治死的。不要研究如何杀死癌细胞,要研究如何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免疫力增强自然而然就会抑制住癌细胞的发展,方向不对越有文化对社会危害越大!

纳久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