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年) 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李自成氈笠缥衣,乘乌驳马入承天门。
至此李自成起义发展到高潮的顶点。可是,进入京师后,形势很快就发生了逆转。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被迫退出京师,接着退回山西、陕西,最后退到湖广,于顺治二年(1645) 九月牺牲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
胜利和失败都很快,为什么以前的绝对优势一下子就完全消失了?
李自成起义军进入京师后,所要对付的敌人由一个变成了两个。明朝末年,存在着三种互相争夺全国统治权的力量,即:明朝官府、满洲贵族和农民军。
李自成进入京师前,全国统治权掌握在明朝统治者手中,满洲贵族和以李自成为主的农民战争力量,都积极与之争夺权力。
明军两面作战,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为摆脱这种困境,明朝官府曾与满洲贵族秘密谈判,但未成功。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占领京师,掌握了政权。于是,客观形势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农民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而另一方面,因取代了明朝的地位,受到满洲贵族和明朝残余集团这两大敌对势力的夹击。
尤其是满洲贵族刚刚兴起不久、锐气正盛,它一直虎视眈眈密切注视着中原的时局,一旦有机可乘,便长驱直入,夺取政权。
面对这两大敌对势力,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难以应付,这是李自成起义很快遭到失败的重要原因。
除客观因素外,李自成等起义军领导人没有采取新的策略以适应新的形势,这又从主观上造成了起义的迅速失败。
农民军不能灵活掌握对待缙绅富室的政策,李自成起义军既要赈济贫民,又要支付战争经费,又由于“免赋”政策的施行,使财源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依靠屯田和接收明朝官府仓库来解决部分开支之外,主要是依靠向缙绅富室征收财物来满足需要。
李自成进入京师前,对缙绅富室在经济上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
其中罪大恶极、头迹昭彰者坚决平定,没收其财产;一般的缙绅富民,按其资产和收入的多少,要求他们向起义军捐输一定数量的财物。
有的缙绅富室,迫于形势,接受了这种政策,但是大部分抗拒捐输,起义军采用严厉的手段,迫使他们拿出财物,称之为“追赃”。
李自成起义军对缙绅富室的“追赃”政策是正义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执行这样的政策必须灵活机动,讲求策略,尽可能避免产生不利于新生政权的副作用。
然而,李自成起义军并没做到这一点,进入京师后,尤其如此。
从策略讲,起义军进入京师后对于一般绅富不宜逼之太急。对此从李自成本人来说,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执行政策的一些将领如刘宗敏等人却对此缺乏认识,未能如此处理。
崇祯十七年四月初九日,李岩向李自成提出一个建议,共有四条,其中第二条就是要区别对待绅富。
贪婪的明朝官员应该没收他们全部财产,清廉的官员则不应没收,任由他们自由捐款。但这一建议并未能实行。
从策略讲,起义军进入京师后对待绅富中有影响的人物,特别应该注意灵活对待,尽量争取其归附。
对此李自成起义军也没能挡住吴三桂军入关。吴三桂至山海关,闻京师巳被李自成攻克,犹豫不进。
此时,吴三桂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一个关键人物,他如果归顺起义军,就可以加强起义军在山海关地区的防御力量,使满洲贵族不能轻易打进关来;
如果投降满洲贵族,刚刚进驻京师的起义军就失去屏障,立脚不住。
当时,吴三桂归顺起义军和投降满洲贵族,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存在。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在京师,为起义军所掌握,具备争取其归顺起义军的条件;
另方面吴三桂及其部下在关外有许多土地,其舅祖大寿早已投降满洲贵族,皇太极曾让人写信对吴三桂进行招降,这使他又有投降满洲贵族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能否采取积极措施,争取吴三桂归顺,就成为极其迫切的问题。
对此,李岩是注意的,在四月九日的建议中,第四条就是招抚三桂,并给吴三桂父子优厚的待遇。
李自成对此事也有所重视,他曾让吴三桂之父吴襄写信让吴三桂回到京师。
但是,据赵士锦《甲申纪事》附录《塘报》中记载:三桂差人进入京师师打探老总兵(指吴襄)、圣上消息,有闯‘贼’在京师向文武大臣拷打要银。
吴襄被拷掠后,凑银五千两。吴襄打发旗鼓傅海山将京中一应大事,一一诉禀,吴老总兵已影响,它使起义军增加了敌人。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精形。
赵士锦《甲申纪事》附录《副总兵刘世昌塘报》说:“在陕西、山西等地,起初人们都愿意倒向农民军,但是后来又不再忠于农民军。”
由此可见,李自成进入京师后,局势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李自成一方不完全占有优势。
二、从我可富贵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下洛阳后,曾对洛阳群众说:“王侯贵人欺侮百姓,任由贫民冻死饿死,如果想获得富贵,大家就跟我起事吧。”
这是李自成号召贫苦农民参加起义军的动员令,它一方面严厉斥责了“王侯贵人”的罪恶,另一方面也为贫苦农民指出了道路。
这个口号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两重性,即一方面是受压迫、受剥削者,另一方面又是小私有者。他们希望发财致富、跻入富贵者之列。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若干主张,是为了改变贫苦农民的生活地位,深得人心,使起义军具有鲜明性;而其鼓励起义军战士争当贵者、富者的口号,则使起义军不能长期保持这种性。
因为富贵和贫贱是对立的统一,起义军被鼓励争当贵者和富者,就很容易通过侵害群众的利益来实现富贵的目标。
本来,李自成起义军自崇祯十三年后,非常注意军纪,可是,在进入京师后不长的时间里,就陷入了混乱状态,正是由于用富贵思想引导参加起义军的人们,使起义军长期以来的好作风逐渐被抛弃。
追求富贵,还导致了生活腐化,贪图享受,厌烦艰苦的斗争,使起义军的战斗力大大削弱。这在进入京师后,表现得极为明显。
当时起义军从上到下,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状况。李自成本以不好酒色著称,但进入京师后,贪图享受的坏毛病也不能丝毫不染,只不过与其他起义将领相比,程度较轻而已。
如此贪安畏战,遇到强敌,显然必败无疑。
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至山海关亲征吴三桂,虽然进行了拼死的斗争,最终还是溃败下来了。而且从此节节败退,连城高池深的京师城也没能坚守。《绥寇纪略》的作者认为李自成起义
失败原因有三:
进入京师后,农民军逐渐变得狡诈,并且日日享乐,趋于骄纵,从而,农民军战斗力下降,作者的这个意见,正是我们在这里所叙述的“从我可富贵”口号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从我富贵的思想固然在短期内吸引很多人加入农民军,然而,导致农民军部分人走向奢侈,不再有农民军的良好作风。
随着军事上的不断胜利和起义军控制地区的日益扩大,所需要的地方官数量急剧增加。
除了从参加起义较早的人中选拔之外,还任用了一些投降过来的明朝官吏,携带官印投降农民军者,可以担任一定职务。此外,农民军也较为重视知识分子。
这样,明朝旧官吏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就成为起义军地方官的主要成分。很多山西、陕西秀才在农民军中任职。
进入京师后,选用的明朝官吏数目更多。在农民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实行这种措施,是必要的,能有力地分化明朝的缙绅集团。
从实际效果看,它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这些被选用的明朝旧官吏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除了混入起义队伍阴谋“以奇计误贼”者外,多数是以谋求个人出路为目的才归顺义军的,有的并无实际的从政经验和能力。
对于起义军所制定的政策缺乏了解,因此,起义军应该在他们赴任之前施以必要的教育,职后,还应对其政绩实行考核。
而李自成义军并未如此去做,所委派到各地的官吏,只有山东诸城县令等少数人能够以割富济贫,其余很大一部分并不称职,有的甚至中途弃职而去。
李自成起义军的地方官如此不理想,这就不能使辖区都变成坚强的堡垒。
李自成义军退出京师后,不久河北、山东等地不再安定,地方政权崩溃如此之快,显然与地方官不得力,地方政权脆弱有极大关系。
明末义军实行的是流动战术。在起义初期,这是正确的。当时起义军与明朝官军相比处于劣势,如此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可是到起义军力量壮大起来之后,从战略上讲,流动作战就应该转变为以根据地为依托。对此李自成注意太少,这也成为其迅速遭到严重挫折的原因之一。
关于李自成起义军开始建立根据地的时间和地点,起初,李自成在山西、陕西等地起事,起初攻破城池后并不守城,等到占领湖南湖北、河南等地,才开始建立根据地。
按照这种说法,事自成是从崇祯十五年年底才注意到建立根据地的问题。《明史》说法也是类似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怀陵流寇始终墩》卷14崇祯十四年二月载:农民军在河南封闭府库,赈济贫民,设立官职,这说明,早在崇祯十四年二月打下洛阳后李自成就开始注意设官守土了。
李永茂的《枢垣初刻·襄阳再陷疏》更明确指出:李自成原来的意思是以河南为起点,向北进入陕西,向东到达江苏,向西夺取函谷关,向南直达两湖地区此后。
设官守土的记载不绝于书。到了崇祯十六年以后,李自成起义军关于根据地的想法又有所变化,即确定以关中作为最主要的根据地。
可见,到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起义军建立根据地的思想已经有三年整了。时间不能谓其太短。
但并没有积极地抓紧经营,就连确定为主要根据地的关中,也没有留下来认真进行经营。这样,李自成义军直没有巩固的根据地。
满洲贵族以优势的兵力打进关来后,农民军一直找不到稳固的立脚之地。
顺治二年(1645) 满洲贵族攻破潼关之后,李自成只好由陕西败退湖广,最后牺牲于通山县九宫山。
由此可见,李自成注意到要加强对地方的建设。
然而,在一方面他并未大力建设地方,另一方面,地方官不得力,更使得农民军难以在占领的地区建立稳定的根据地。
结语李自成是一位较为优秀的农民军领袖,他起于驿卒,经过长期斗争,取代明朝,进占京师,可谓风光。
李自成还主张均田免赋,受到人民欢迎。他固然存在一定缺点,但总体而言,积极作用要多于消极作用。他的一系列经历被人们广为传颂。
至于李自成为何丢掉京师后便兵败如山,主要是由于占领京师后,并未实行正确的措施。
例如对各类官员都进行“拷掠”,在其他的占领区域,不重视地方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加速其撤出京师后的败亡。
至于微观层面,李自成的一系列措施未能很好地笼络吴三桂父子,使得吴三桂倒向满洲贵族。
《明史》
《甲申纪事》
《绥寇纪略》
AAAA生活更美好
李自成根本不懂秋后再算账的道理,先稳住局势,等大局已定,再通过群众来打倒富绅与高官,说白了就是读书太少,压根不懂得帝王之道!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而已[哭笑不得]
三分钟热度 回复 07-10 10:10
最关键是没有把握住吴三桂,吴三桂有意投降李自成,结果把人家逼急了引清军入关
亦然
如果满清没有入关,现在中国版图是否不包含满清疆域[得瑟]
inter456 回复 07-11 10:15
对,完全有可能
夜空中最亮的星 回复 07-27 09:34
你这么蠢怎么写道长?抗战失败还有中国吗
『暮雨孤城』
早到也起不了太大作用,只是延缓或者救崇祯出来而已,毕竟当时宁远卫总兵:吴三桂,还有顶头上司蓟辽总督:王永吉,以及同事山海卫总兵:高第,哥哥广宁前屯卫总兵:吴三辅,要他们都是一条心,才能救崇祯出来,然而事实证明只有广宁前屯卫总兵:吴三辅,坚决抗清打流寇,其余的都是投降派
长虹殡葬白事一条龙 回复 07-30 12:28
你就说是不是他接管辽东几个月就战败撤职吧。你说的功绩就是把袁崇焕的功劳安在他身上呗。[笑着哭]关宁铁骑是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训练出来的,文盲。孙承宗训练出的关宁铁骑[笑着哭]
用户14xxx00 回复 07-31 05:05
就别吹他了看看他的堆塔战术跟在辽东筑城花费的至少有上亿两了把却让后金入关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当时计算过雇佣葡萄牙雇佣兵或者雇佣蒙古人打仗一个人20两到30两满清一共十多万人也花不了这些钱[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吃瓜看热闹
一只猴子就是穿上龙袍也成不了皇上,李自成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点燃我的火焰
《甲申三百年祭》(1944年郭沫若发表)
羊羊羊
满洲什么时候都成贵族了?一群蛮夷还敢称贵族
用户11xxx36
从历史的角度看李自成是起义还是造反还没有定义
用户10xxx84 回复 07-10 13:32
成功了就是天命所归,失败了就是造反。
明天的明天 回复 07-10 12:42
造反啊,他不爱国
物事人非
闯贼军连明军都打不过还跟清军打?连屎都给他打出来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蔡森 回复 07-13 23:59
朱棣时期设置的奴儿干司就是在黑龙江,库页岛一带的,明朝只是在重点地区设了军事据点和发展交通,,但大部分官军是由当地民族组成的,相当于自治,并非直接控制,不过明朝经常派饮差大臣巡查,这种情况一直到万历时期,万历三大征使得明朝元气大伤,后期努尔哈赤崛起取代了明朝对黑龙江地区的统治
蔡森 回复 07-13 21:54
蒙古是蒙古,那时候蒙古的地盘比现在还大的,河北省也有一部分,东北是东北,大宁都司和奴儿干指挥司就是朱棣在东北设置的机构,我这么说你懂不
恶人老祖
明亡于东林党!魏忠贤其实是忠臣,他没得选,皇帝完他也完了
昨夜星辰
均田免赋只是个口号,还没定天下就开始贪图享乐焉能不败!
星星点灯
李自成和洪秀全谁的水平更高一些
遗忘的草帽 回复 07-07 13:13
成王败寇
用户11xxx61 回复 07-11 06:11
不一样,李的起点是非常不错的,为穷人打天下
不破けんじ
看看明长城的走向就知道明朝实际控制到哪了。长城就是国境线,篱笆都是扎在院外,没有建院子里的。北京的长城就在延庆,怀柔,密云,昌平这些郊县,说天子守国门一点不夸张,东北的只到辽宁丹东,也就圈起来的辽西走廊建了几个据点,长城以北的辽宁地区,以及吉林,黑龙江完全没有。虽然明朝在东北有奴儿干和大宁两个都司,但都司是军事机构,真正的治理机构是管行政的布政司和管刑狱的按察司。明朝在东北只有三司之一的都指挥司,却没有布政司和按察司,很明显东北并不在明朝的掌控之中,只是说明明朝确实有控制东北的想法而已。
用户13xxx16 回复 07-27 09:30
有段时期外蒙古也是我们的[呲牙笑]
流水哥哥
就算能早到,也好不到哪里去!
心依然
有这种如果吗?那些车祸失去生命的人,也许快三秒或迟三秒,生命极可能不会瞬间而止[得瑟][得瑟][得瑟]
KK
就是一群流寇。
酷宝贝车业
大明的朵颜三卫去哪里了?[呲牙笑]
帝王 回复 07-27 16:52
朱棣打了,兀良哈,[抠鼻]
凶残舞神
李自成就是一股流寇,不事生产,只知抢掠,注定长不了,而明朝过于注重边患,精锐部队基本集中于九边,对李自成的威胁认识不足,再加上明晚期文官集团贪腐成群,武将又拥兵自立,最终被流寇灭国,而九边精锐最终大部投降了满洲人,让满洲人捡了最大的落地桃子。
用户14xxx85
那新疆和西藏成人家的了,变成岀国游了,凡事都是两面性,历史没有假设
一光年
历史没有也许,不然楚国也不会被灭
卫平布莱恩特
他也是一脸懵逼没想到轻松干到京城压根就不知道怎么管理[呲牙笑]
我在种花家有块自留地
人心散了早到30年都没用,猪头明被崇祯拔了氧气管,一群造反的也只是一群土匪,要不然有鞑子什么事。看看猪头明末期,一场像样的灭国战都没有,大家都觉得谁当家都无所谓反正不会更差,所以李二狗来了投降李二狗,鞑子来了跪鞑子[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风轻云淡
这就是建制派,和草根派的不同!
浪淘沙
吴三桂并不是不可以提前到。他故意在路上拖慢行军速度。所以就算是吴三桂(巫山龟)到了,也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
用户77xxx17
李自成不懂政治,争取到吴三贵,就OK了
面壁者
最后是宋朝比较利于近代化发展!文化科技先进经济世界第一利于未来科学发展已经文艺复兴了,资本主义雏形形成了,可惜耗死世界最强大两大王朝后又碰到成吉思汗!
抗哥
李自成与吴三桂就是改变中国近代史的两个关键人物。
天云高飞 回复 07-27 22:34
李自成是关键1,吴三桂才是关键2。吴三桂的命运实际操纵在李自成手里。吴三桂最后投降满清实际是李自成错误操作的结果。
ζ?* 秘密╭~ ?
李自成张献忠是大明的掘墓者,大顺军大西军也是南明最后的捍卫者!🥲
及时雨黄赞军
李自成出兵山海关其实打败了吴三桂,只是没有打败突袭的多尔衮的八万多人马。
用户92xxx67 回复 07-22 17:14
不是八万,是十几万
就是浪1708
大明如不裁撤驿站李自成也就不会成为闯王
随风
闯贼误我中华
用户12xxx53
农民领导的局限性,没有鲜明政治纲领和战略目标,取得政权不懂得巩固,根基不稳致新生政权胎死腹中!
鹿晓汐
慈禧知道跑,崇祯直接吊了
渔舟唱晚
乱臣贼子,祸国殃民!!!!!
生活点滴
少军师,不得才心。
开心
不可能早到三天。因为崇祯杀了袁崇焕那一天起。辽东将士都寒心了。都是表里不一了吧。
飞翔
李自成就是个流寇说好听点叫农民军失败是必然的。
用户11xxx34 回复 07-04 04:17
[点赞][点赞][点赞]
第七日的蝉
明朝还是自身先从内部腐烂,内部没出问题,满清也进不了关
围棋赵老师
没有清朝,我们的国土有那么大吗?
帝王 回复 07-27 16:52
汉人有骨气,是谁和亲匈奴的,送金银珠宝。[抠鼻]
天若有情 回复 07-13 23:10
呵呵,你的骨气只停留在嘴上,真的有骨气,咋谁来了都跪?[笑着哭]
夏天的南风
李自成没有天命!做不了皇帝!只是一绪侯命!
用户10xxx26
历史有如果吗?
碧夕水云依
现在没文化的都过来写文章了吗,牺牲这词是啥意思[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用户10xxx08
李自成怎么不和洪秀全联手啊
爱我中华 回复 07-20 10:56
因为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太远了,[得瑟][得瑟][得瑟]
村头浪子 回复 07-24 01:38
因为他们两个不熟,只有张献忠和李自成才熟![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摩骆哥
李师师其中扮演重要劫色
天云高飞
李自成素质太差成不了大事。
坤歌
疆域如何先不说。没有清朝时期人口膨胀,你能不能在这里敲击键盘还另说
海派甜心
没喝过几吨工业酒精还真没这种清奇的思路。
A人寿,小张
他早到的话,你就不能在这里敲键盘了[doge]
用户80xxx92
没有李自成,下面回复的这些胬菜连做猫粮都没资格!一群泼皮无赖之徒,浪费粮食的两足动物!
仙剑
乌合之众
明德本是后山人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目标不是全国政权,是农民能饱暖。巧合的是明末皇朝己腐朽不堪,一碰就碎了。
随风
闯贼误我中华
江南秋雨
没有如果,阴差阳错助就中华民族伟大的当下。
嘎嘎哈哈50
李自成废材一个,占领京师结果跑了。
用户10xxx83
不是清朝国土面积就和缅甸差不多。幸亏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