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已经成为军区司令的贺健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此时距离贺健离开父母参加部队已经过去了20年,然而,当贺健热泪盈眶的奔向母亲时,母亲却直接抬手给了他一记耳光,并且质问贺健:你不是去学打铁了吗?

20年未见,为何再次见到贺健,他的母亲却给了他一记耳光呢,母亲口中的学打铁又是怎么回事?
光辉的革命生涯
1928年,年仅17岁的贺健为了当兵,追了几天几夜,终于追上了我党的部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

加入部队以后,贺健成为了一名通讯员,当时部队的通讯设施非常简陋,很多时候都需要通讯员来回奔走,传递消息。
贺健凭借自己的机智多次帮助部队化解危机,也因此被组织认定为可造之才,为了锻炼贺健,组织把他调派到徐向前身边当警卫员。

得知自己成为了徐帅的警卫员后,贺健非常激动,发誓一定要保护好徐帅,并且跟着徐帅好好学习。
徐帅毫无疑问是一名优秀的革命将领,为了获得确切的消息,做出最精准的战略部署,徐帅常常亲自前往前线视察情况,而这也就意味着徐帅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危险,因此保护好徐帅这份工作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作为徐帅的警卫员,贺健始终把徐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来到徐帅身边不久,他便勇敢的救了徐帅一命。
那是一次反围剿的时候,贺健陪同徐帅和陈庚到前线观察,就在这个时候,敌人对我军阵地发动了轰炸,一颗炮弹径直向着徐帅和陈赓所在的方向飞来,见到两位领导的生命受到威胁,贺健二话不说,马上把徐帅和陈庚二人扑倒,压在自己身下。
炮弹爆炸以后,徐帅和陈庚二人安然无事,但贺健却受到炮弹爆炸的波及身受重伤,养了好长时间才恢复如初。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贺建被派到山西地区领导游击战争,在领导游击战争的几年时间里,贺健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领导能力都获得了极大的锻炼。
在多年与敌人周旋的过程中,贺健一次次出谋划策,带领队伍取得胜利,并且从敌人手中缴获重要物资。到了1941年,贺建已经成为了一名团长。

喜结良缘久别还乡
战友们都对贺健非常敬佩,但同时,大家也经常为了贺健暗中叹气,因为此时的贺健已经到了而立之年,但却仍然是孤身一人。
为了解决贺健的终身大事,战友们聚集起来,纷纷出谋划策,想要给贺健找一段良缘。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实贺健已经心有所属,他所喜欢的人正是杨洪昭。

见到战友们为自己的事情如此操心,贺健也不再隐瞒,向战友们说出了自己对杨洪昭的心思。
战友们一听,既然贺健有心上人,这事情不就好办了嘛。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当杨洪昭听说贺健喜欢自己以后,竟然当场吓到哭了起来。

原来,贺健管理部队非常严格,只要部队当中有人犯了错误,贺健便会对其破口大骂,帮助其改正错误。
而这种情况落到不知情的人眼中,便认为贺健是一个脾气暴躁,不好相处的人,杨洪昭同样是这样认为的,因此在部队当中每次看见贺健,杨洪昭都会远远的躲开。

得知杨洪昭的想法之后,贺健的战友们纷纷给杨洪昭做思想工作。在战友们的解释下,杨洪昭决定和贺健相处试试。
通过接触,杨洪昭发现贺健只是在士兵犯错的时候才会对他们破口大骂,在平常的时候,贺健其实是一个非常温和好相处的人,最终,杨洪昭决定接受贺健。

得知两人解开了心结,战友们高兴的为两人举办了婚礼,然而,就在婚礼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贺健得知有日军到附近的村子里进行抢劫,贺健二话不说马上暂停婚礼,带人前去与日军作战。
这一仗打了七天七夜,直到贺健作战归来,才与杨洪昭完成了剩下的婚礼。

结婚一年以后,杨洪昭为贺健生下了一个孩子,生下孩子以后,杨洪昭在部队当中多有不便,于是,贺健便让杨洪昭带着孩子返回自己的家乡,同时也替自己照顾许久未见的父母。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很快便爆发了内战,贺健继续在战场上拼杀,为大陆的统一发光发热。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贺健才终于有了时间回家看望父母。

1952年,贺健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一路上贺健可说是归心似箭,终于,曾经熟悉的景色再次映入了贺健的眼帘,然而,距离家乡越来越近,贺健的心情却越来越紧张,脚步也越来越慢。
终于,贺健再次踏入了自己长大的村子,刚刚进入村头,贺健便在村子的街道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正是贺健的母亲。

再次看到母亲,贺健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在战场上铮铮铁骨的男儿也不由得流下了热泪。
贺健激动的奔向母亲,然而,在贺健跑到母亲身前以后,迎接他的不是温暖的怀抱,而是母亲给自己的一记耳光。
为参加部队欺骗父母
说起贺健挨的这记耳光,还要从当初贺健参加部队的时候开始说起。
1927年,湖北黄安爆发了黄麻起义,起义军攻占黄麻县城以后,对老百姓不仅秋毫无犯,而且还给老百姓分配土地,让百姓的生活有了依靠。

见到起义军的所作所为,年仅16岁的贺健心中便想着,人生在世,便应该像这些军人一样,为了人民的幸福奋斗,当时,贺健便有了参军的念头。
可是,当贺健把参军的想法告诉父母的时候,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贺健的父母虽然非常感激起义军战士们,感谢他们让自家有了土地,但他们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到战场上冒险。

虽然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但贺健参加部队的决心却没有丝毫动摇。贺健一直关注着部队的动向,1928年,当得知部队已经离开黄安县城以后,贺健再也坐不住了。
为了参加部队,贺健想出了一个办法,当时,很多村子里的年轻人都会外出学习一门手艺,而当时村子里正好有几名年轻人想要到邻村学习打铁,于是贺健便告诉父母,自己想要跟着几名年轻人一起前往邻村学习打铁。

得到父母的同意之后,贺健便跟着几名年轻人离开了村子,可是刚刚离开村子不久,贺健便与其他几人分别,向着部队离开的方向追赶而去。
直到贺健的父母听说贺健并没有去学习打铁,他们才意识到儿子欺骗了自己,很有可能已经参加了部队。但无论是贺健的父母还是贺健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次分别再次相见却是20年以后。

阔别20年,再次见到贺健,他的母亲自然是激动的,也为自己的儿子感到自豪,母亲当众给贺健的一耳光,虽然有对贺健当初欺瞒自己,跑去参军的不满与责怪,但更多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