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五,一个特殊的传统节日,而且它多少还带有一点悲情。按照古代的民俗说法,正月二十五是填仓节,那么这个日子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啥要把它叫填仓节?而且又有那些习俗和讲究呢?
填仓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古代人们,有着非常多的信仰,而这个填仓节,其实就是为了祭祀仓神而出现的。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载道:“正月二十五,人家市羊彘肉,客至苦留,毕竟而去,名曰填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正月二十五这天,人们会热情款待来访的客人,尽量留住他们,让他们吃饱喝足再离开。所以这个日子,象征的是五谷丰登,家家户户都能富裕有余。
在民间关于这个传统节日,还有一个传说,北方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皇帝不顾人民死活,照样强征皇粮,以致连年饥荒,饿殍遍野,尤其在年关,穷人走投无路。后来看粮的仓官实在看不下去,打开皇仓,救济灾民,并在正月二十五这天放火烧仓自焚。
人们为了纪念他,所以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五,就会来祭祀他,同时也希望他庇佑,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人们不再忍饥挨饿。
么这天还有什么习俗呢?提醒:1不借,2不空,3不出,4不吃,寓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生活富裕。
1不借:外借东西
正月二十五,按照民间的一个说法,这天是不能借东西给别人的,即使有人到家里来借东西,也必须要拒绝,因为,填仓的填,它是添置,填满的意思,所以在这个时候,人们讲究的是喜进厌出。
因此,有人在这天借东西,或者是借钱的话,就代表着把好运都给借出去了,因此,要格外的注意,不能外借东西。
2不空:米缸水缸
填仓接,按照老辈人的说法,就是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晚间农院里要点满灯烛以祭仓神,并且还打着灯笼或电筒在院屋内外找各种已复苏的小昆虫,发现越多兆头越好。
填仓节,最为核心的地方就是填满,或者说是添置,这样也寓意着生活会更加的美好,日子也能更富裕。
3不出:离家出远门
这天是迎接仓神的日子,如果这天离开家里,出了远门的话,那么就不容易带来好的财运,歌谣当中,就有唱到:“天仓爷填仓来,粮食元宝填到咱家来”,“黑小子,赶车来,元宝粮食赶到俺家来”,意在祈祷丰收,希望生活富裕。
所以在这天,人们会在家里迎接他的到来,也是希望把好运带到家里,这样一整年就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4不吃:咸菜白粥
填仓节,还有很多的应景食物,而且各个地方说法也不一样,比如说有的地方,在这天会早上吃煎的年糕,中午会选择吃饺子,而有的地方,则是会选择好牛肉或马肉做馅儿,包蒸饺来吃。为的是讨个吉利,预示有个好彩头。
而如果这个吃咸菜白粥的话,显然不符合这个时候的一个情况,人们需要用好的东西,填饱肚子,这样才象征着富裕,咸菜白粥,本身就代表着穷苦,这个时候吃,越填岂不是越穷。
正月二十五是填仓节,民间习俗讲究颇多,在这样的日子当中,人们希望可以赶走贫穷,同时也希望仓神可以庇佑,在新的一年当中,五谷丰登,日子富裕,不用再为吃的而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