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五年的4月到9月(有人说是在周赧王五十三年到五十五年,还有人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到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带着军队在赵国的长平(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那块地方和赵国的军队打了一仗。最后赵国军队输了,秦国赢了,还占领了长平,这一仗大概有45万赵国士兵被杀或者被俘。
这场战争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场大决战。秦国因为连年打仗,国内的粮食和草料都快用光了,而且在战场上和赵国僵持着对他们也不利。再加上廉颇打仗很厉害,没留下什么破绽,秦国就用了一招反间计。赵王因为一开始打仗没打赢,觉得没什么好处,就想和秦国讲和,结果没谈成还被耍了。年轻的赵王一气之下想出兵,但是廉颇就是不出战,不听赵王的命令。秦国的反间计又起作用了,赵王就不用廉颇了,改用赵括来代替。赵括按照赵王的意思,改变了廉颇的防守策略和军规,换了将领,组织了进攻。秦国一看有机会,就悄悄地换了个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制定了假装败退、引诱敌人离开阵地,然后分割包围、消灭敌人的战术,最后赢得了战争。
赵国经过这一仗,元气大伤,这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步伐。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这以后秦国统一中国只是时间问题了。这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最彻底的一场大歼灭战。
长平之战的起始原因在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秦军跨越韩国,向赵国发起攻击,在阏与(位于现今山西和顺西北)被赵国将领赵奢所击败。此时,魏国人范雎进入秦国,并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秦昭王采纳了“远交近攻”的战略,首先对魏国发起攻击,随后转向韩国。
到了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了韩国的野王(位于现今河南沁阳),彻底切断了韩国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
因此,韩国的君主韩桓惠王命令上党郡的郡守冯亭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期秦国停止军事行动。冯亭不愿向秦国投降,与上党郡的民众商议后,决定借助赵国的力量抵抗秦国,将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冯亭随即派遣使者向赵国通报了这一决定。
赵国的君臣经过讨论,决定接受上党郡,并封冯亭为华阳君,派遣平原君前往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遣廉颇率军驻扎在长平(位于现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以防御秦军的进攻。
赵国接受上党郡的举动激怒了秦国,秦国决定发兵攻打赵国。
长平之战过程
夺取上党在周赧王五十四年(公元前261年)的开端,秦昭王派遣了一支军队,成功攻陷了韩国的缑氏(位于现今的河南偃师市南部)和纶氏(位于现今的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以此来对韩国施加压力。
到了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的年初,秦昭王再次下令,由左庶长王龁带领的军队攻占了上党。上党的居民纷纷逃往赵国,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位于现今的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迎接了这些逃亡的上党居民。廉颇坚守阵地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的农历四月,王龁对长平的赵国军队发起了攻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出战,廉颇指挥赵军对秦军进行了反击。赵军击伤了秦军的侦察兵,而秦军的侦察兵则斩杀了赵军的裨将茄(音:加,裨将的名字)。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的农历六月,赵国将领廉颇遭遇战败,秦军突破了赵军的防线,赵国的两个关键据点都尉城和故谷城相继被秦军占领,秦军还擒获了四名赵国的尉官。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的农历七月,赵国军队筑起了防御墙,坚守在营垒中不主动出击。因此,秦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夺取了赵军西边的营垒,并俘虏了两名赵国尉官。
赵军在初期的战斗中处于不利地位,赵国主将廉颇利用有利地形建立营垒,巧妙地避开了秦军控制的小道(注:赵括就是通过这条小道被秦军包围的),赵军坚守不出,使秦军疲惫。尽管秦军多次挑衅,赵军仍然坚守不出战,因此赵孝成王对廉颇的持久防御策略感到不满,多次派遣使者责备廉颇。
在战场上,廉颇计划利用以逸待劳的战术来削弱秦军的锐气,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进行反击,而秦军则急于打破僵局。然而,战争的进程却受到了战场外因素的影响,时运和命运的转折!与秦王的稳重相比,年轻的赵王将决定这场战争的最终走向!
赵国议和在赵军初次交战遭遇挫败之际,赵孝成王与楼昌、虞卿等人进行了商讨,考虑亲自统帅军队与秦军进行决战。楼昌提出,此举无益于战局,建议派遣地位显赫的使臣前往秦国进行和谈。虞卿则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若秦国决意进攻赵国,和谈难以达成,建议派遣使者携带珍贵礼品前往楚国、魏国,以促成各国联合抗秦,从而增加和谈成功的可能性。然而,赵孝成王最终采纳了楼昌的建议,派遣郑朱前往秦国进行和谈。虞卿反复劝谏,指出“郑朱一旦进入秦国,秦王与范睢必将给予隆重的接待,以此向天下展示。楚国、魏国见赵国已经求和,可能不会出兵援助。秦国一旦察觉到其他国家不会救援赵国,和谈将无法成功,而和谈失败则意味着赵军必遭败绩。”
赵孝成王并未接受虞卿的劝告,郑朱随后抵达秦国寻求和解。秦国为了使赵国放松警惕,阻止其他国家联合抗秦,并为自己争取时间加强军事准备,以便对赵军实施沉重打击,果真利用赵国求和的机会,对赵国使者郑朱进行了热情的接待,并有意向各国宣传秦、赵之间的和解,以防止其他国家出兵援助赵国。结果,赵国的处境变得更加孤立。
军队换领导了赵孝成王对廉颇的军队老是打败仗很生气,还嫌廉颇不敢出战,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带着一大笔钱来赵国搞破坏,还到处说:“廉颇好对付,秦国真正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王信了这些话,决定换掉廉颇。当时李牧还年轻,没出名。名将乐毅刚从燕国来投奔赵国,封在观津,心还没完全归顺。赵王就真的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把秦军打回去。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想想怎么对付。现在来的王龁,他只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我上,打败他没问题。”赵王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阻,就让赵括去接替廉颇当主将了。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七月,赵括带着20万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当主将。赵括上任后,根据实际情况换了部队的将领,改变了军中的规矩,还改变了廉颇的作战策略,主动出击秦军。
秦昭王听说赵括代替廉颇当主将了,觉得有机会,为了彻底打败赵国,决定一战定胜负,偷偷地让武安君白起当上将军,让王龁当副将,还命令军队严守秘密,谁敢泄露消息就杀谁。白起用计赵括出兵进攻秦军的时候,白起让秦军假装打败仗逃跑,赵括不知道秦国已经偷偷用白起换下了王龁,就命令赵国的军队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但是赵国的军队攻不破秦军的营垒。
白起命令一支2万5千人的部队绕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面,切断赵军的退路,又命令一支5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到赵军和营垒之间,把赵军主力分成两部分,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
白起又派出轻装精兵不断攻击赵军,赵军多次战斗不利,只好就地建起防御工事,等待救援。
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切断,就亲自到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及附近地区),给当地百姓加封爵位一级,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年轻人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军和粮运。
秦军之胜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农历九月,赵军主力已断粮四十六日,士兵间发生食人惨剧。赵括将剩余赵军编组为四支突围部队,经过四至五次尝试,仍未能突破秦军封锁。
赵括遂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强行突围,不幸被秦军乱箭射杀。
赵军因失去主将指挥,余部向秦将白起投降。白起认为赵军反复无常,若不彻底铲除,恐将再生变故。遂以欺诈手段,命令秦军将赵降兵悉数活埋,仅留下240名年幼士兵遣返赵国。
亦有文献记载,此处白起坑杀赵兵并非指活埋,而是指斩杀后掩埋。据《战国策》记载,白起将赵降兵分隔成多个小组,每日仅供应一餐,随后在一夜之间,令秦军士兵蒙面(此举非为隐藏身份,而是为了掩饰屠杀者的表情),对毫无防备的赵兵进行屠杀。最终将尸体掩埋。据传,此过程耗时十日方告完成。
长平之战,秦军共计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赵国举国震惊。
长平之战后,白起原计划乘胜追击,灭赵国。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军再次平定上党,分兵两路:一路由王龁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白起则亲自围攻邯郸。韩国与赵国极度恐慌,派遣苏代以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进言道:“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旦灭亡,秦即可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其功绩虽周公、召公、吕望亦难以企及。若赵国灭亡,秦王称帝,白起必为三公,您岂能屈居其下?即使您不愿屈居其下,亦难以实现。秦曾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逃往赵国,天下人久已不愿为秦民。今若灭赵,秦疆土虽北至燕国,东至齐国,南至韩魏,但所得百姓寥寥无几。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勿使白起再立灭赵之功。”于是范雎以秦军疲惫,急需休养为由,请求秦昭襄王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悉此事,与范雎结怨。
长平之战后续长平之战,秦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显著削弱了赵国的军事力量,为秦国实现统一奠定了有利基础。战后,秦军统帅白起将部队分为三支,以扩大战果:指派王龁领兵攻占赵国的皮牢(地名);命令司马梗率军北上,夺取太原(今山西中部地区);白起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准备对赵国首都邯郸发起攻击,意图一举消灭赵国。
秦军在东取武安、西取皮牢、北占太原的过程中,韩国与赵国均感到极度恐慌。赵国与韩国联合,派遣使者携带重金前往秦国,游说范雎。范雎被赵国使者说服,遂向秦王提出接受和议的建议。秦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同意韩国割让垣雍,赵国割让六城,达成和议,并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一月下令停战。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了意见分歧。
秦昭襄王未采纳白起的建议,在错失战机的情况下对邯郸发起攻击,结果在随后的邯郸之战中,秦国遭遇了失败。
长平之战的结局
赵军全军覆没,秦军也损失惨重,伤亡人数接近三十万,算下来双方加起来超过七十万的伤亡。这场战争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持久、规模最大的一场,也是最血腥的。就像古人评价东周500年的战争,只有晋阳和长平之战值得一提,他们说“晋阳之战,锅都挂起来做饭了;长平之战,血流得都能漂起盾牌了”。
在长平之战中,秦军一共消灭了赵军45万人,这直接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强大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诸侯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这场战争的胜利让秦国统一的大势已定,形势急转直下。长平之战,宣告了战国时代列国林立、战争不断的局面即将结束,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即将出现。
长平之战,是战国乃至整个封建时代规模最大的战争,其惨烈程度在冷兵器时代也是罕见的。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列国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的较量,还汇集了战国时代最顶尖的军事战略家——比如廉颇、白起等将领,他们的指挥如神,运筹帷幄,因此这场战争也凝聚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