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在我国近代史上有着很重的分量,被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这一辈子都为大清尽心尽力,民族英雄里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光绪十一年的时候,左宗棠的生命就要走到头了。他可是给大清收拾了半辈子烂摊子!在他快不行的时候,心里想的还是国家的事儿。就连慈禧太后听到他去世的消息,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左宗棠的后半辈子基本都耗在战场上了。到了光绪九年,左宗棠都已经年过古稀了,可越南战争眼看就要开打了,他还是上奏请求到边疆去督战。
越南那边的事儿还没搞定,到了第二年,中法战争的局势又变得更糟了。在当时的朝廷里,左宗棠可是坚定的主战派。朝中好多人都被西方国家打怕了,就想着签个条约把战争结束了,可左宗棠老是上奏主张开战。
那时候左宗棠在朝廷里的地位相当高,就连不想打仗的慈禧也得听听他的想法。就在同年9月,左宗棠又一次奔赴战场了,为啥?因为当时福建海军打仗输了。左宗棠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像屁股上长了刺似的,一刻都坐不住了,马上就上奏朝廷说要去福建督战。
到了年底,左宗棠到福建了,然后就开始整顿。在左宗棠的一番努力下,终于有能力跟法军对抗。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在左宗棠的带领下,我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一下子,全军的将士们都兴奋得不行。可就在这该乘胜追击的大好时机,朝廷却打算借着这次胜利跟法军议和。左宗棠知道这个消息后,又无奈又生气,就上奏说现在清军的形势特别好,正是乘势反攻回去的绝佳机会。
可他的想法根本就没人理会,到最后条约还是签了。这可把左宗棠给气坏了,心里又难受得不行。就在这当口,又有消息传过来,说他手底下的人被人使坏,兵权都没了。
到了七月底的时候,左宗棠心里明白自己没多少日子了。于是,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口述了给朝堂的最后一份奏折。
在奏折里,左宗棠先是对朝廷的知遇之恩表达了感谢。接着就指出,当下大清还没彻底安定,可自己已经没多少日子了,不能帮大清平定战乱,这成了他一辈子的憾事。最后,左宗棠又写下了对光绪帝的鼓励话语,他对这位年轻的帝王可是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终年七十四岁。慈禧得知这个消息后,那悲伤劲儿就别提了,等看到左宗棠最后的奏折时,这位太后也忍不住落泪了。
左宗棠逝世那天,整个福州突然就下起了大雨,也许老天爷都为这位名臣感到惋惜。
左宗棠逝世之后,慈禧下旨追封他为太傅,还赠予文襄的谥号,并且准许把左宗棠的遗体送回他的家乡安葬。
当时,慈禧给左宗棠的待遇,那可是文臣里最高的,左宗棠为大清操劳了一辈子,也算是没被辜负。
大家一提到左宗棠,肯定都觉得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武将嘛,他身上确实有武将那种气魄。那时候的大清都已经那样儿了,可就只有左宗棠一直秉持自己主战的想法。
“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嘿,你知道吗?左宗棠可不光是在军事方面厉害得不得了,他还是个文化底蕴超深厚的文人。他在军事上的那些超凡成就,把他在文学上的成绩都给盖住了。
大家都知道左宗棠出生在书香世家,他的祖辈全是文人,左宗棠肯定会受到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别的都先不说,光看左宗棠手里那些前人的书籍和档案就能知道了。
而且当年他照着林则徐留下的文件,给大清招来一位很有本事的大臣。这事儿发生在左宗棠被调走,离开福建船政局之后。大家都知道,福建船政局是左宗棠一手打造的,说那是他的“孩子”也不为过。
可没过多久,朝堂就把他从福建调走了。他这一走,福建船政局就像没了主心骨,很快就衰败下去了,往日的那种辉煌再也看不到。左宗棠看到这种情况,那叫一个着急。
左宗棠上奏,提议让沈葆桢到福建去做船政大臣。当时,沈葆桢正闲着在家。左宗棠推荐沈葆桢可不是没缘由的。沈葆桢和林则徐关系可深了,他不但是林则徐的学生,还是林则徐的女婿。
可左宗棠头一回上门请沈葆桢出山的时候,沈葆桢拿“丁忧”当理由就给拒绝了。左宗棠连着又去了一次,沈葆桢还是不答应担任那个职位,也不肯插手朝廷里的事儿。到第三次的时候,左宗棠带了一份文件上门去了。
左宗棠手里拿的正是林则徐当年的手稿。沈葆桢看到这手稿后,就答应了左宗棠的请求,愿意出山。
左宗棠说过:“非沈葆桢不能任其职。”沈葆桢接手以后,就甩开膀子大干起来。可以这么讲,福建船政局后来能发展到那样的高度,既离不开沈葆桢的努力,也少不了左宗棠的慧眼识才。
三、守墓130余年大清给这位民族功臣办了一场特别盛大的葬礼。葬礼完事儿之后,就照着慈禧太后的意思,把左宗棠带回老家去安葬了。按当时的规矩,得给左宗棠找一个守墓人。
左家的族亲们最后商量决定,让黄佑春来做左宗棠的守墓人。嘿,谁能想到,这一守就守了一百多年!
黄佑春他们家四代人,都始终在给左宗棠守墓。到现在,都快140年。按他们的说法,左宗棠那可是民族的大英雄,他们给左宗棠守墓,这就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儿。
嘿,今天再到左宗棠的墓地去,就能看到黄家的第四代守墓人黄志清。要是碰上不了解左宗棠事迹的人,黄志清就会给大家讲一讲左宗棠当年的那些事儿。
不过这期间出了个意外事儿。就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有一帮来路不明的人,把左宗棠的墓给炸了,还开棺让尸体暴露在外。这些人对这位民族英雄可真是一点敬重都没有。
后来国家出手帮忙,左宗棠的墓得以重新修缮。可惜,怎么也没法恢复左公墓最初的模样了。这事儿一直让黄家揪心。好在现在左宗棠的墓地成了国家保护文物,这样的事再也不会发生。
左宗棠的墓修缮之后,两边被刻下了两行字:“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就这十六个字,把左宗棠的一生都给说尽了。
结语从道光朝开始,一直到光绪朝,左宗棠可是一直在为大清的平定大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他这一辈子,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这些大事……
可就算这样,左宗棠也还是留有遗憾。他没能亲眼看到中国从战乱里走出来,这事儿让他到死都觉得遗憾。但是现在,中国发展得特别快,左公这下也能安心闭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