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看破宋江,谎称回乡探母,结果一去不返,成为结局好的人

缘史记 2025-03-24 14:03:38
前言

天刚有点亮,梁山泊的战鼓响儿在迷蒙雾气里慢慢没了声儿。公孙胜站在山岗子上,瞅着远处模模糊糊的天边儿,手里紧紧攥着那已经成了老物件儿的道符。这些符纸,以前在梁山泊的好多战斗里,那可都是厉害得很的家伙事儿,可现在,在他手里头微微发颤,就好像在讲着马上就要完事儿的故事。

梁山泊,那可是以前英雄扎堆的地方,现在到了一个转折点。大家都陷在马上要回朝的那种兴奋又不安的情绪里,可公孙胜心里,就跟这早晨的天色一样,迷迷糊糊的。他心里明白,梁山这一回班师回朝,啥都得变了。而他,这个在战场上能把局势扭转过来的道士,好像也到了要做重大抉择的时候。

权力交替:晁盖的失意与宋江的兴起

梁山泊集会的时候,晁盖在主位上坐着,梁山的好多英雄都围在他身边。晁盖眼神里有那种很深沉的从容劲儿,就好像他能把周围的事儿全拿捏住似的。可离他不远的宋江,就站在一边,却有不一样的派头。宋江一会儿低头琢磨事儿,一会儿和旁边的人小声唠嗑,他说的每句话听着都特有智慧、有策略。大家对他说的话反应可热烈了,这和晁盖那边的安静可太不一样了。

公孙胜站在人群的一个角落,目光越过众人静静打量着这一切。他瞧见宋江身旁的那些人,光看眼神就能感觉到他们对宋江满满的敬仰和依赖。这种悄然的变化虽然很细微,可在公孙胜眼里却越来越明显了。

有一天,晁盖把大家叫到一块,商量咋对付官军。晁盖说话的时候那声音老有劲儿了,透着一股首领的威严。可等他把计划一说,大家的反应有点犹豫。这时候,宋江慢慢走上前去,声音不大,但是整个大厅都能清楚听到。宋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既有策略又很实际能操作。他这话一说,大家都觉得太对了,一个劲儿点头。晁盖虽然脸上没太大变化,可微微皱起的眉头能看出来,他知道宋江在大伙心里挺有分量的。

有一回布置对敌策略的时候,晁盖和宋江的意见又不一样了。晁盖想按照老战法去进攻,宋江,却提议用更灵活的策略。这一回,哪怕晁盖是首领,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可大家却都不由自主地看向宋江,等着他拿主意。最后,经大家一块儿劝说,晁盖只好接受宋江的计划了。

在梁山的平常日子里,宋江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了。他对战斗策略有独特的看法,处理山寨内部的事儿也特别有本事。他很会调解矛盾,把那些复杂的关系处理得妥妥当当,让梁山里面的气氛变得更和谐、更稳定。他做的这些事,乍一看没什么特别的,可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他在梁山的地位给抬高了。

公孙胜:走还是留?

日子一天天过去,宋江在梁山的地位越来越稳当。他做的每个决定,大家都支持、都赞成,梁山的战略走向好像也慢慢被宋江掌控起来了。这样一来,公孙胜就发觉自己在梁山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了。

有一天,梁山搞了个大会,要商量接下来咋行动。宋江站到高台上,眼睛往四周那么一扫,语气特别坚定地说:“兄弟们,咱们的目标就是给天下的老百姓谋福利,咱们的行动得又准又有效才行。”他这话一说完,底下的兄弟们都给他鼓掌了。

公孙胜站在人群里,静静听着宋江讲话。他回想起刚到梁山的时候,那时候他满怀着改变世界的热情与理想。可如今,他发觉自己在梁山这个大集体里越来越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了。

没过多久,宋江就和他爹宋太公在梁山相聚了。这场景特别温馨感人,梁山的兄弟们都很为他们的团聚而开心。可就在这个时候,公孙胜却打算提出要走。他来到宋江跟前说:“宋大哥,我想回家看看我老妈,这些年一直没尽到孝道。”

宋江望着公孙胜,态度温和地说道:“公孙兄,你的那份孝心我能懂。可你在梁山那是相当重要的人物,你当真要离开吗?”他的话音里透着一点不舍。

公孙胜轻轻一笑,说道:“我肯定会回来的。不过眼下,我有一些事儿得去处理。”他的声音很平和,可话里好像有着更深层的意思。

就这么着,公孙胜离了梁山,奔远方去了。他这一走,在梁山激起了一小点儿波动。有人觉着挺可惜的,也有人能理解他的决定。公孙胜,在回家的路上走着,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还有对过去的念想。

高唐州遇到的困境以及发出的求助

在高唐州的战场上,宋江带着梁山的好汉们和高廉的军队狠狠地干上了。每次一交手,宋江就拼命地使出自个儿的智谋和本事,可每回都被高廉用那些巧妙的计谋和法术给打败了。这战况对梁山可太糟了,连着失败,宋江可就被困住。

就在这个时候,宋江猛地想到已经离开梁山的公孙胜了。他可没忘公孙胜的道术厉害得很,以前好多场战斗都是靠公孙胜扭转局面的。想到这儿,宋江马上把戴宗和李逵叫过来,说道:“戴宗、李逵,你们赶紧去把公孙胜请回来,咱们得靠他的道术来对付高廉。”

戴宗和李逵马上就出发了,没日没夜地朝着公孙胜的家赶去。到了地方之后,他们就把宋江的请求告诉了公孙胜。公孙胜听了,沉默了一会儿,接着慢慢地点头答应了。

公孙胜一回到梁山,宋江马上就来迎接他了。宋江把战场上的情况详详细细地给公孙胜说了一遍,公孙胜认真听完,就着手准备法术,打算跟高廉比个高低。

战场上,公孙胜把道符一挥,咒语一念,那道术厉害得很。天空的云层一个劲儿地翻滚,风雨呼呼地就来了,就好像自然的力量都被他拿捏住了。高廉那法术跟公孙胜的道术比起来,简直弱爆了,他的军队也慢慢没优势了。

有公孙胜帮忙,梁山军慢慢占了上风。宋江带着大家,一个劲儿地追着高廉的军队打。后来,经过一场特激烈的战斗,高廉的军队被彻底打败了,柴进也顺利被救出来。

战后,梁山的那帮兄弟们都围到公孙胜身边,一个劲儿地道谢。宋江也走上前去,跟公孙胜讲:“公孙兄,这一回要是没有你帮忙,咱梁山恐怕就赢不了。你的道术可真是梁山的大福气。”

公孙胜轻轻一笑,说道:“宋大哥,我也是梁山一员,梁山有麻烦,我肯定得全力帮忙。”

这一场战斗,那可真是把公孙胜道术厉害这事儿给彻底证明了。宋江,也通过这一战,对公孙胜在梁山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就暗暗在心里下了个决定,不管咋样,都得把公孙胜给留下来,让公孙胜接着为梁山出份力。

公孙胜面临决策时刻:内心的挣扎

在梁山泊的时候,公孙胜可太重要了,好多战役都离不开他。每次梁山碰到特别难搞的状况,宋江第一个念头就是找公孙胜帮忙。打辽国、平淮西的节骨眼儿上,公孙胜的道术那作用可没人能替代。他使法术的时候,敌人都害怕得不行,而且好几次把梁山从绝境里给救出来了。

有一回,辽国的军队可厉害了,梁山的那些英雄好汉们跟他们打仗打得特别苦。宋江就在战场上,一看兄弟们都被困住了,马上就派人去找公孙胜来帮忙。公孙胜一收到消息,立刻就往前面的战场赶。他到了一个高坡上,就开始使他的道术了,嘴里念着咒语。嘿,这时候天空突然就刮起了好大的风,黑沉沉的云都压下来了,雷也轰隆隆地响起来了。辽国的军队被这突然的变化吓住了,梁山的军队就趁着这个机会开始反击,最后就把这场仗打赢了。

平淮西那场战斗里,公孙胜又一次让大家见识到他法术的厉害之处。梁山的军队和淮西军队对阵的时候,公孙胜施法术弄出一场大雾来。这大雾让敌军阵脚大乱,梁山军队就趁着这个机会冲破了敌人的防线,赢得了战斗。

公孙胜在梁山军里那可是立了不少战功的。不过,他对宋江的政治野心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完全认同。宋江为了让梁山发展得更强大,不停地出去打仗,到处扩充势力,公孙胜看到这些,心里就犯嘀咕了。公孙胜一直觉得,自己的法术就是用来保护梁山的,可不是为了个人权力和地位的。

有一天晚上,梁山的兄弟们都围坐成一圈,欢庆又打赢了一场战斗。大家都特别高兴,有说有笑的。这时候宋江在酒桌上举起酒杯,朝着公孙胜就说:“公孙兄,只要有你在,咱们梁山就啥仗都能打赢。”

公孙胜轻轻点了下头,啥也没多说。他心里清楚,自己的本事对梁山来说是挺重要的,可他才不想被卷到权力斗争那堆事儿里去。他,更多是想护住梁山,而不是当梁山出去打仗的工具。

日子一天天过去,公孙胜心里的矛盾感是越来越强了。在梁山的时候,他得到了不少荣誉,也备受尊重,可他打心底里一直没法完全认可宋江的做法。他就琢磨起自己的将来了,寻思着自己是不是还该在这个满是争斗、到处都是野心勃勃之人的地方继续待下去。

公孙胜孤独地回归,就此告别梁山

梁山泊的好汉们征战了一场又一场,最后走上了回朝的路。路过汴梁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落日的光洒在他们疲惫却坚定的脸上。这是荣耀又辉煌的归程,可对公孙胜来讲,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

营帐里,公孙胜寻到宋江,跟他说自己想走了。公孙胜对宋江讲:“宋大哥,我好多年没见老母亲了,心里一直惦记着,想回家去看看她老人家。”公孙胜说话的时候声音很平静,不过那话里透着股子坚决劲儿。

宋江听了以后,脸上露出为难的样子。他心里很清楚公孙胜对梁山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人物,可他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要承担的责任。宋江沉思了一小会儿,这才慢慢说道:“公孙兄,你这份孝心真让我打心眼里佩服。梁山离不开你,但是家也同样重要。要是你决定回去的话,我是不会拦着你的。”

公孙胜朝着宋江施了一礼,接着就转身出了营帐。走的时候,他啥都没多说,只在心里悄悄跟梁山和兄弟们说了声再见。

公孙胜走了,可梁山上下没起多大的动静。大家都一门心思扑在快要到来的回朝还有新任务上,公孙胜走了,大家虽然觉得有点可惜,但也没太多不舍。

没过多久,梁山就接到了朝廷下达的新命令——征讨方腊。这可是一场相当艰巨的战役,对于梁山而言,到处都是挑战,还充满了未知。宋江带着梁山的众多英雄好汉出发了,可他们很快就察觉到,这次的敌人比以前碰到的任何对手都厉害得多。

梁山的英雄们到方腊的地盘上大打出手。但因为好多原因,像对异地作战环境不了解、方腊那边太厉害,再加上梁山这边自己也累得不行,梁山的军队可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境地。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惨,好多梁山好汉都在这战役里英勇牺牲了,彭玘、张顺、史进这些有名的好汉都在其中。

另外,梁山还有11位英雄因为打仗受了重伤或者生病就去世了。这一场战役让梁山损失老多了,势力一下子就弱了不少,真让人难受。

就在梁山遭遇这场灾难的时候,公孙胜早走了。他决定走的那时候,可能就已经预料到这些事儿了。他靠着自己的聪明和远见,在这个节骨眼上赶紧撤了,就躲开了这场悲剧。

1 阅读:6
缘史记

缘史记

缘史记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