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罗马到大英帝国,从苏联到美国。
大国像巨轮划过海面,激起的浪花影响着每一个角落。
大象打架,草地遭殃。
看看近代史就知道,大国冲突代价有多惨重。
一战,爆发于欧洲列强矛盾,死伤近2000万人。
二战,起源于法西斯国家的扩张野心,最终让全世界付出了6000多万人的生命代价。
冷战期间,美苏对峙,让全球都生活在核阴影下。
而今天,中美两国更是牵动全球。
一个是第一大经济体,一个是第二大经济体;
一个是科技最发达国家,一个是发展最快国家。
两国GDP加起来占全球40%以上,贸易总额占全球近三分之一。
以台湾问题为例,一旦中美发生军事冲突,后果将远超过去任何一次战争。
现代武器的杀伤力,经济脆弱性,全球产业链紧密相连。
都让冲突变得极其危险。
英国专家警告:
“一旦中美开战,将是世界发生过最具毁灭性的战争。”
大国战争,必然是“双输”克里斯托弗·科克尔,英国人,著名专家。
对中美两国,进行了深入分析。
大国之间的战争必然是“双输”,即使赢家也会伤痕累累。
他特别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之前的欧洲,表面上繁华似锦。
维也纳咖啡馆里,觥筹交错;
巴黎大街上,马车川流不息;
伦敦泰晤士河畔,灯火辉煌。
没人会想到,看似和平的欧洲,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萨拉热窝城里一声枪响,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
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却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国支持塞尔维亚,德国支持奥匈,法国支持俄国,英国支持法国...
短短数周内,欧洲列强就陷入大战。
结果呢?
4年战争,死伤将近2000万人。
德国从欧洲第一强国沦为战败国,奥匈帝国土崩瓦解,沙俄政权被推翻。
英法,虽然获胜却元气大伤。
战争给英国带来了什么?
大量年轻人死亡,国库空虚,还欠下了美国天文数字般的战债。
法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场战争没有赢家,所有参战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
谁也没想到,从一个小摩擦,变成大灾难。
而且,不同的是,今天的武器比一战时期强大千百倍,经济联系比一战时期紧密千百倍。
如果发生冲突,后果将远比一战更加可怕。
核武器时代,大国之间的战争。
不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而是“共输”的悲剧。
正如他所说:
“现代战争就像一场没有观众的演出,演员们最终都会倒在舞台上。”
那为什么各国领导人,当初会做出这样看似不理性的决定呢?
这就得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氛围。
当时,一股极端民族主义的浪潮,正在各国蔓延。
这种情绪就像一团看不见的火,烧得每个国家的民众躁动不安。
在这种氛围下,政客为了获得选票,不得不顺应民意。
一个沸腾的锅里,理性的声音,被民族主义的热情所淹没。
即便意识到战争的危害,也难以避战。
因为那样,可能会被指责为“软弱”。
情绪一旦失控,就会像脱缰的野马。
最终导致灾难性后果。
为了所谓的胜利,各国甘愿付出惨重代价,最终却发现所有人都是输家。
美国的“感情”,总跟着利益走一战时,欧洲国家打得你死我活。
而美国呢?
站在场外,一边观战,一边做起了金主的生意——给各国借钱、卖装备,躲在安全地带数钱,赚得盆满钵满。
等各国筋疲力尽、摇摇欲坠。
它才姗姗来迟,轻松摘了胜利果实。
本土安然无恙,还通过战争贷款和军火生意,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债主。
美国,可以跟你称兄道弟,但在生意上绝不会手软。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真正的朋友,是在你困难时伸出援手的,而不是在你得意时和你称兄道弟的。
美国“不够意思”,但这恰恰是国际政治的本质——利益至上。
做人做事要务实,不能太过理想化。
互利共赢很重要。
但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利益,这才是生存之道。
英国作为老牌帝国,看着美国一步步崛起,却像贵族一样傲慢。
一个由前殖民地组成的国家,还能翻了天不成?
英国这样想,还时不时指点两招。
谁知道,这个小老弟表面上拜师学艺,谦逊有礼,似乎对欧洲事务漠不关心。
背地里,却已经在琢磨着怎么取代大哥了。
1930年,美国偷偷准备红色战争计划。
这份计划不只是普通的过招,而是要一招致命——用化学武器对付英国军队,把英国势力彻底赶出北美。
美国的“感情”,总是跟着利益走。
当它需要英国帮助对付苏联时,就黏得很近;
一旦英国失去了利用价值,立即翻脸无情。
跟美国走得太近,就像抱着一个刺猬。
看似亲密无间,其实随时可能被扎伤。
国际关系中的友谊,往往经不起利益考验。
一个国家在对外交往时。
既不能过分依赖某个朋友,也不要把某个国家当成永远的敌人。
这种布局,有风险双方都具备“一拳KO”的实力,任何轻率出手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这,就是当前中美两国的真实情况。
二战前,英国工业心脏地带 —— 从伦敦到利物浦的工业区,都集中在面向欧洲大陆东南部。
这种地理分布,在德国空袭时几乎让英国付出惨重代价。
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日本工业产能90%集中在本州岛东海岸。
过度集中的布局。
1945年3月9日的东京大轰炸,一夜就摧毁了该市40%的工业设施。
中国情况,惊人的相似。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重心,从深圳到大连。
这条3000多公里海岸线上,集中了中国80%高科技产业、65%GDP和90%外贸额。
长三角城市群,从上海到南京,全长400公里的区域内。
聚集着全国25%集成电路产业、30%新能源汽车产能。
仅长三角地区,2023年GDP就突破30万亿元,相当于意大利和韩国的经济体量总和。
短短40年,一个农业大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这种布局,有风险。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时。
我国的近代工业基地上海、武汉相继沦陷,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而今天,我们的经济命脉 —— 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在最危险的风口浪尖。
这种产业集中度,远超二战时任何工业区。
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太大。
这是全国人民几代的心血,容不得任何闪失。
当年美国人在二战时就吸取教训,把40%的军工企业搬到内地,建立了安全的枪炮带。
美军,曾经对台海战争有一场推演。
设定在2027年的假想战争中,一开始美军可谓信心满满。
他们派出引以为傲的航母打击群,配合F-15战机的威力,在短短一天内就打沉了多艘中国军舰。
好像是一场漂亮的开局。
然而,解放军反击,来得又快又狠——东南沿海火箭军突然发威。
密集的导弹,砸向美军在第一岛链的基地。
这些精心布置的军事设施,顷刻间化为废墟。
美军的优势荡然无存。
最终,美军反而陷入了包围圈。
最有力的回应“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也。”
这个道理,在核武器时代很深刻。
几百年前,英国称霸海洋时,也曾独断专行;
德国崛起时,也曾咄咄逼人。
结果呢?
两次世界大战的伤疤,至今让人触目惊心。
如今,美国似乎也走上了这条老路,非要把蛋糕独吞。
打贸易战、卡科技脖子、搞产业链断供。
更危险的是,它还在台湾问题上玩火,太不明智了。
中国,从未不得一山不容二虎。
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国和各国互通有无;
郑和下西洋时,带去的是和平贸易,而不是坚船利炮。
今天的中国,依然秉持共赢。
但美国似乎患上了强权症,总想当唯一的山大王。
如果美国一意孤行,吃亏的可不止是中美,整个世界都会遭殃。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从未被压垮。
今天的中国,更有能力也有决心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
当年,我们赤手空拳,也曾击退过强敌。
如今,我们的东风41洲际导弹可以一击万里。
还有巨浪导弹,055大驱,“关岛杀手”东风26,歼-20。
这些,不是摆在军博馆里的玩具,而是保家卫国的尖刀。
当豺狼来犯,它们就是最有力的回应。
中国不愿打仗,但也绝不怕打仗。
只要是觸範了我們的核心利益,台灣,釣魚島,南海,既使是地球毀滅了,我們也是在所不惜,有種,美國佬放馬過來掽一掽。
既然美国不怕毁灭我们为什么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