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紧急关头,粟裕为何突然让出前线指挥权,让兵团司令指挥

有历史深度普及 2024-08-02 02:42:39

这篇文的起因是,一位军史爱好者质疑粟裕的指挥能力,说1948年11月总攻黄百韬兵团时,该打最硬的仗了,粟裕却突然把总指挥权交给山东兵团。

潜台词是,似乎粟裕临场指挥能力不行。

嗤笑之余,笔者意识到,很有一些军史爱好者,对战时指挥的基本常识存在盲区,借这件事说一说。

一、粟裕让出指挥权是真是假

客观地说,指挥权交接确有其事。

1948年11月14日,华野投入5个主力纵队(四、六、八、九、十三),加特种兵纵队,对碾庄圩的黄百韬兵团4个军发起围攻。

4个军分别是二十五、六十四、一百、四十四军。

华野总部命令山东兵团谭震林政委、王建安副司令员统一指挥5个纵队作战。特纵自行指挥,山东兵团的炮兵团和各纵队山炮以上的炮兵统由特纵司令员陈锐霆指挥。

质疑者的出发点是,为什么11月6日华野从临沂南下时,是粟裕率华野司令部统一指挥,而到了最紧要最吃紧的时刻,他反而放弃一线指挥权,退而让兵团级指挥员来指挥?

为了弄明白这场仗的重点在哪,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华野追击并围歼黄百韬第七兵团的过程。

1948年11月6日,黄百韬兵团各部陆续从新安镇出发西进,向徐州靠拢。这个兵团规模比较大,有5个军10个师,每个军都有两个师。二十五军原本有3个师,但它的148师被调到宿县,未参加碾庄作战,后被刘伯承飞兵宿县歼灭了。

总兵力约11至12万人。这样大型的重兵集团,要追上并抓住是很难的,粟裕动用华野全部兵力,从西、北、南三个方向拦头追尾,希望尽可能把七兵团截留在徐州远一些的地方。

追击部队整体上分三大块,新安镇一大块,曹八集一块,徐州东南一大块。

参战兵力多达16个纵队,一至十三纵,鲁中南纵队,两广纵队,还有中野配合作战的王秉璋十一纵,以及特纵。

重点难点是什么呢?

第一,曹八集要尽快切断,这里是自东向西的咽喉之地,切断之使黄百韬兵团无法快速向徐州靠拢。这一点十三纵完成了。虽系首要,但难度不是很大,因为敌兵力比较少,只有一百军的一个师。

第二,追上黄百韬主力并拖住甚至围住。这一点也做到了,但难度很大,华野各纵都快追的乱了建制。这是导致粟裕重新部署进攻行动,乃至交接前线指挥权的重要原因。

第三,围住并吃掉。困兽犹斗,何况是数万之众。难度最大,重要性最高。

第四,阻止徐州方面援军来救。粟裕派出一多半兵力阻援。这个份量只能说超不过围攻碾庄圩,要说比后者轻多少,也不至于。

二、为什么让谭王统一指挥

这个标题,就是质疑者初步提出的问题。

笔者不假思索地回答,这5个纵队的司令员,都没有谭震林、王建安地位高,战时或由级别高者统一指挥,或者由序列在前的部队主官、或由兵力较多的一家主官、或是上级根据多个单位主官指挥能力高低直接指定。

谭、王级别高,由他们指挥没问题。

谁知质疑者问的不是这个意思。伊认为,就算没有谭、王在现场,也会指定一位纵队主官担任现场指挥,比如四纵司令员陶勇、九纵司令员聂凤智都不差,足以应付。潜台词是,粟裕试着指挥主攻了一次,没攻动,所以自知能力不行,转由别的擅长一线指挥的人来替他。

攻不动便甩锅,这是笔者听过的最大的笑话。粟裕大将啥时候甩过锅?七月分兵没打好,一帮高级领导互相埋怨,不愿承担集体领导失误的责任,粟裕一个人扛了过来,请中央给他一个人处分,这样光风霁月的人,居然被这样编排,实不可忍。

粟裕没有亲自指挥进攻碾庄,是因为他有他的职责,打黄百韬的同时,还有10个纵队在各个方向作战。徐东阻击战,由七纵、十纵和十一纵负责,死扛硬打。一、三纵协同苏北兵团二、十二、鲁中南、广纵和中野十一纵在徐州东南方向侧击邱清泉、李弥兵团,一方面要威胁徐州剿总本部,一方面迟滞邱李东进速度,规模之庞大,情况之紧张,对华野司令部尤其是粟裕带来极大压力。

华野打黄百韬兵团的前沿指挥权交接过程,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和副参谋长张震的回忆录,做出过比较清晰的描述。

陈士榘《天翻地覆三年间》回忆道,11月6日各部开始急速向南进攻,由于此系提前2天发动进攻,粟裕不放心,委派陈士榘率前进指挥所(只有几名参谋人员的微型精干指挥所)随部队来到新安镇,进行现场指挥协调,9日陈到达新安镇,这里已是空城。

陈士榘遂兼程来到碾庄圩,指挥各个纵队向那里靠拢。陈士榘还在土山集开设了指挥所,后来粟裕从临沂来到前线,因指挥位置过于靠近火线,被毛主席电令必须后退5公里,用的土山指挥所就是陈士榘提前开设的。

陈士榘的前进指挥所在11月9日至12日(粟裕来到前线的时间)期间,担负前线总指挥,但因各部都是刚到,敌情和当地地形情况不甚熟悉,都在一边打一边调整部署,故稍显混乱。

12日粟裕来到前线后,粟、陈、张合为一处履行指挥职责,因为敌情我情都处于从急行军转入阵地攻防的调整中,以粟裕之能,也无法立即让十几万人进入有序整齐的进攻节奏之中,只能和大家一起尽快调整节奏、适应战场。

这就是战争的基本状态,部队规模越大,调整节奏进入状态就越成其为大问题,船大难调头嘛!谁适应的快,调整的快,反应敏捷,谁就能掌握战场主动权。

粟裕观察了一天多,很快就发现了问题,遂于11月14日召开作战会议,商定由谭震林、王建安统一指挥各纵队,四、六、八等纵队原不属于山东兵团,也要归谭王统一指挥。主要目的是为了统一进攻行动,防止各打各的一通乱战。

《张震回忆录》说,14日开会确定由谭王指挥,是因山东兵团有比较健全的指挥机构。

这句话很重要。

有比较健全的指挥机构,意义是什么呢?山东兵团有政委和副司令员,有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以及相应的参谋人员队伍。陈士榘的前进指挥所之所以在前几天没有发挥好指挥功能,原因就是机构不健全。

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技战术水平有大幅提高,正规化水平不同往日,大兵团作战从概念逐步走向实践,标志特点有二,一是参战兵力规模越来越大,十万人以上统一作战越来越常见。二是多要素集成初现端倪,侦察、通信、军械、粮秣等作战保障要素对制胜的贡献越来越大,同时步兵和炮兵的协同也要求越来越精细。

指挥作战模式与土地革命、抗战时期有了质的区别,之前是指挥员一元化决策、粗放化决策、本能式决策,指挥员的水平基本决定一支部队的战斗力。解放战争后期,指挥员脱离作战、通信、侦察、军械、后勤等各种专业参谋人员的支持,只靠个人精力,很难精准掌控部队状态,缺乏有效步炮协同,也很难发挥出部队全部战斗力。这时,指挥作战是以指挥员意志为主导、指挥团队共同协作的过程,指挥员的个人军事才华和指挥机构功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张震是专业人士,只轻描淡写地写了一句,因为他懂,不需要多说。

三、为什么粟裕不亲自指挥重点战役

既然碾庄圩的战斗是最重要的,粟裕为何不亲自下场,带着华野司令部的指挥机构直接接手总攻碾庄。

这是笔者反复解释上述内容后,质疑者再度提出的问题。

华野司令部指挥所自然是健全的,粟裕接过手指挥总攻也不是不行。

但是,至于吗?粟裕是华野全军的指挥员,要顾及全局战事。

碾庄圩战斗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头戏,这自然不假,但实际上经过14日粟裕调整部署,状态悄悄发生了变化,强度很大,但复杂度降下来了。

主攻纵队都明确了攻击位置,并牢牢占据要害部位,摆好了进攻阵形,敌我情况都明了,已不是追击黄百韬时的混乱状态。

主攻兵力上我军亦已占据绝对优势,5个步兵纵队15个师打敌军7个师,还有炮火凶猛的特纵。

接下来就是一线的执行了,指挥层面已基本没有压力。

故粟裕已无亲自下场的必要。

据当代中国版《粟裕传》记载,粟裕把指挥精力渐渐转移到阻援部队上来,并向中央请示决定到西线指挥所坐镇,毛主席复电同意,说:“粟到韦吉处指挥极好(即苏北兵团)。”

为什么这样说呢?邱清泉、李弥两兵团总兵力已超过黄百韬兵团,而且毛主席表露出意图,将黄百韬兵团打掉大部分之后,留下部分兵力不急于消灭,以吸引邱李继续东援,并适当放开阻击线,放他们进来,视情消灭邱李兵团或消灭其一部分。

对比一下打黄和阻援两个战场,其状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碾庄圩方向已由动态转向静态,指挥难度降低了。阻援战场方向,国军在蒋介石严令催逼之下不断拼死进攻,并且想出从潘塘迂回进攻的方法,超出粟裕之预计,其动态性在上升。再加上中央的意图也在变化,指挥的复杂度上升了,超过碾庄圩方向。粟裕把他的指挥所转到西线,是形势之需。

所以,不是粟裕不亲自指挥重点方向战役,而是他对形势做出准确判断,转而去关注更复杂、更需要他的战场方向了。

多说一句,粟裕虽然到西线,但他仍然没有亲自下场指挥。西线仍有两个前沿指挥机构,徐东阻击的七、十、十一纵由十纵司令员宋时轮统一指挥,苏北兵团及配属各纵仍由韦国清、吉洛统一指挥。粟裕在现场只是坐镇,根据形势变化对总体任务进行调整把控。

其实这本是常识,战争规模较大时,从方面军到兵团再到纵队,各有各的指挥分级,一般不适宜进行越级指挥。

举几个敌我两方面的例子。

1948年12月新保安战役,国民党军三十五军被围于新保安。三十五军起初是要到张家口解十一兵团之围的,临时接受十一兵团司令孙兰峰指挥。因发现解放军有威胁北平之意图后,傅作义迅速令三十五军撤回,被杨得志兵团围于新保后,傅作义又令104军军长安春山统一指挥三十五军,两个军进行东西对进,打破包围。三十五军军长郭景云一度很不高兴,但不高兴也得接受指挥。

傅作义并不需要亲自来指挥两个军协同作战,因为他是剿总司令长官,兵团指挥不需要他亲自干。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更有典型意义。战役总指挥是华野代司令员粟裕,济南前线指挥员是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攻城分两个方向,每个方向又确定了指挥员。宋时轮负责统一指挥西面部队,三纵、十纵、鲁中南纵队、两广纵队和其他配属部队,都由宋时轮指挥。

济南战役核心重点就是攻城战斗,粟裕同样没有亲自下场指挥,而是坐镇后方,统一领导攻城和打援两方面作战。

部队规模大了,各有各的职责。

如果粟裕真的亲自下场指挥总攻碾庄圩,那就把一切指挥秩序搞乱了。

15 阅读:2560
评论列表
  • 2024-10-22 18:08

    胡说八道,有那位兵团司令比粟裕更有资格指挥四五十万兵力的华东野战军。什么话也敢编

  • 2024-08-16 10:04

    济南战役教员没有按粟总的来急于攻城,打援没实现,是因为让许证明打济南很容易,给林打锦州树立信心。打黄百韬教员就让粟总发挥了……

  • 2024-10-12 18:06

    大兵团作战的指挥,必须分工负责,抓住重点与协调,才是关键!

  • 2024-10-14 14:42

    粟裕的指挥能力和战绩只是局限于那个特定的环境,贬低和神话都是对粟裕的不尊重。

    绝处逢生 回复:
    没看明白,什么意思?
  • 2024-08-03 14:42

    这又是什么蹭流量的观点。是语文没学好不知道野司和前指的区别,还是数学没学好不知道三大四大

    用户48xxx70 回复:
    也是废话连篇

有历史深度普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