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1937年冬,占领华北之后,连续发动了大小规模的扫荡,企图将华北变成象台湾、朝鲜那样的统治区。
可是,八路军与华北民众在极其艰苦、残酷的条件下,不仅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而且粉碎了敌华北方面军发动的第1、第2、第3次“治安强化运动”。
并且,使自已由原来抗战初期仅为3个师、6个旅,约为5万人的部队持续扩大,并使根据地由原来的陕甘宁地区、晋北,而扩大到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皖北、苏北及察哈尔、绥远等地。
日军对华北进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不久,美军轻轰炸机编队突然轰炸了日本,一下子使得华北之敌在这次作战的规模上被迫缩小。
又由于1942年秋,敌南方军在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康纳尔岛上之大失败,而被迫进行战略撤退,以后则连连从我国的关内和关外战场抽调部队去太平洋等地,故其在华之兵力大为减少,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及对正面战场的进攻开始减弱。
日军对华北开始大扫荡后的4月18日,美国陆军航空兵的轰炸机群,从海军海尔赛第3舰队的“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这16架B-25型轰炸机,每机携带炸弹一吨,由杜立特上校领队,以低空轰炸日本的东京南部及关西地区后,一架经日本海飞至苏联远东地区着陆,15架继续西飞,准备至我国的浙江衢州机场降落。
日军大本营为防止美军使用浙、赣地区的机场对日本进行穿梭轰炸,决定组织浙赣战役,以破坏这一地区的机场群。
由于进行浙赣作战,须动用大量的部队,因而除以驻上海的第13军和驻武汉的第11军为主之外,4月28日从华北方面军抽调部队参加作战:
第1军,调出驻运城第37师团山口武夫大佐第226联队;
第12军,调出驻兖州井手铁藏中将的第32师团司令部及莲花丰吉大佐之210、惠藤第四郎大佐之212联队;
驻蒙军,调出驻大同第26步兵团长小薗江邦雄少将所属石黑岩太大佐独立步兵第13联队;
而华北方面军直辖部队也调出驻石家庄森泽虎龟大佐的战车第12联队、驻德州第41师团奈良正彦大佐237联队(6月下旬出发)和驻石家庄第110师团青木正尚大佐第140联队,以后该联队编入关东军第2军之第71师团。
在鲁南地区,国民政府驻有于学忠鲁苏战区总司令部及所属原为东北军的第51军、第57军。
西安事变后,第57军被东调至河南的周口、太康一带,抗战开始后,该军前往长江下游的扬州、靖江、南通一带担任江防。
日军占领南京后,第57军即在苏北的盐城、阜宁、涟水、灌云、淮阴、淮安、沭阳地区,抗击日军第5、第101师团并开展游击作战。
1939年春,由广州佛山返回青岛的日军第5师团,与驻徐州第21师团,驻鲁南第114师团联合向陇海路东段新安镇、海州及其以南之两淮及沭阳、涟水、灌云、阜宁、宝应等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随后,第57军由苏北平原撤至鲁南山区,苏北敌后则由第89军第33师、117师及各保安旅,依据湖泊、水网之有利地形进行游击战。
第51军在西安事变后,调至苏北的淮阴、淮安,在日军占领南京滁县后,又撤至蚌埠附近设防,抗击敌第13师团北进。
以后,北路敌第2军由山东南下,第51军前往徐州以西黄口一带参加徐州附近地区的作战。
武汉会战时,该军在大别山以北之潢川、光山,阻止敌第2军由合肥、六安、商城至信阳,从北面迂回进攻武汉。会战结束后,该军奉命留于鲁苏敌后,而开至鲁南。
鲁苏战区的范围,包括山东全省及江苏的长江以北地区,战区除上述的两个军之外,即为在苏北的第89军和两省的各保安旅和各游击区之部队。
另外,在鲁西南还有高树勋的第39集团军,以及兼鲁西行政公署主任孙良诚的部队,他们经常活动于冀、鲁、豫之交界地区。
孙良诚曾与驻济南的敌第12军签定了互不侵犯、联合反共的协定,驻鲁南的第57军军长缪澂流也通过驻徐州鹫津铅平第21师团与济南日第12军建立了反共联系,当其所属的第111师为此而发动了除奸运动后,缪之所为被揭露而中止。
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之后,其战略进攻即告一段落,继之展开政治上的劝降、诱和活动,敌推行这一政策,使得相当一部分与敌占区接近的国民党的党、政、军负责人与日方建立了联系,有些则公开叛变投敌。
抗战期间,受日方策动所成立的伪满洲国政府、伪蒙疆自治政府、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伪中国民国维新政府和伪新中华民国政府之首脑、军政要人几乎全是旧军政界的上层人物。
对山东地区的扫荡,第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及其参谋长河野悦次郎认为:
应首先扫荡对抗日持观望态度的国民党军队,争取其中与日军有来往的一部归顺,以扩大政治影响;然后再扫荡坚决抗日的共产军。
为了解决第12军扫荡鲁南兵力不足,日本华北方面军抽调驻山西省朔县第26师团井手仪定大佐独立步兵第11联队前往山东作战,这样一来,就使第12军拥有19个步兵大队的优势力量进行扫荡。
2月5日,土桥一次指挥的日军,以多路迂回的方式,包围了博山东南和临胊以南的于学忠鲁苏战区部队,接着,他们又在2月12至26日又对沂水东北圈里、徐庄一带的国民党鲁苏战区部队进行围攻。
这些抗日部队实行机动和游击作战,英勇杀敌,损失很小,虽然敌人通过各种渠道,甚至以飞机在战场上空撤投传单,进行诱降活动,均未得逞。
日军对鲁南的扫荡于2月26日结束后,日第12军即转移兵力,于3月1日至3月7日,扫荡鲁西南。
第32师团一部由兖州西进,攻向巨野,驻商丘骑兵第4旅团则北上攻向单县一带。
此时对抗战失去信心的鲁西行署主任孙良诚,慑服于日军在太平洋、东南亚一时的胜利,竟率约25000人的部队公开投敌。
孙良诚原系西北军的一个悍将,所部在西北军中素有铁军之称。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土崩瓦解,孙亦失势。
七七事变发生后,华北地区大部沦陷,人民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敌后的抗敌斗争。
蒋介石为了抵制八路军,遂利用一些失意军人,给予各色各样名义,指使他们在华北招兵买马,抢占地盘。1939年蒋介石委鹿钟麟为冀察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主席,委石友三为副长官兼察哈尔省主席。
鹿钟麟设司令长官部于南宫、冀县一带,委孙良诚为冀察游击总指挥。因为孙是只身前来没有军队,鹿又把驻在冀州的民军第二路赵云祥部编为游击第一纵队,拨归孙良诚指挥。
第39集团军总司令兼察哈尔省主席石友三因当汉奸被新8军军长高树勋设计活埋后,孙良诚深感前途渺茫。

石友三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第69军参谋长王清瀚素有“小诸葛”之称,他在西北军也当过孙的参谋长,两人交情颇好,孙乃决今后之计于王。
王说:
“你是鲁西行署主任,自有处所。今后之事,合则留,不合则去耳。现在军心大乱,迫切问题是如何安定军心,如何处理善后;也就是谁当总司令,谁当军长,谁当师长的问题。高当总司令是势所必然,至于军长、师长,不论就公就私,或者就资格,你我都应该各有一份。你可以先回临黄集行署,等我试探试探各方口气后,再作计划。”
王清瀚又说:
“我们还要乘机给赵云祥部讨一个师的番号,以便增加饷弹。”
不久,高树勋随带一团骑兵来到临黄集,孙误认来意不善,令其部下严加防备。
孙、高见面后,高首先向孙解释杀石系奉蒋介石之令,且为臧伯风等所逼,并说拟保举孙为第69军军长,王清瀚兼第四旅旅长,给赵云祥讨个师长番号,希望孙帮助安定人心。
孙以高所谈一切符合自己心意,即表示同意。随后,高树勋回到柳下屯防地,立即召集新8军副军长工殿富、参谋长朱蕴斋、师长马伯彦、第69军参谋长王清瀚、总参议毕泽宇、政治部主任臧伯风、师长米文和及张雨亭等人开会,商议善后问题。
大家一致表示拥戴高树勋为第39集团军总司令,孙良诚为第69军军长,王清瀚、赵云祥之事,大家也表示同意。
于是,即以两军高级将领名义电请蒋介石核批,蒋介石复电,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兼任第39集团军总司令,高树勋为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毕泽宇任第69军军长并代察哈尔省主席,赵云祥及王清瀚的职位都一一照准。
第69军军长一职,高树勋原说保举孙良诚,但在电请时,毕泽宇等人以偷梁换柱之法,将孙良诚的名字改为毕泽宇,所以,蒋复电是毕泽宇。
孙良诚大失所望,非常气忿,认为高树勋对他玩手段,遂与决绝,率领赵云祥等部奔赴山东定陶大陈楼一带。
石友三手枪团团长宋荣馨、石友信师的团长段海洲,原系二石亲信,觉得久处高树勋之下必遭暗算,乃相率向王清瀚表示愿听王的指挥。
王清瀚久欲掌握这支队伍,抓着这个机会,便领着宋荣馨、段海洲两部脱离高树勋,前往定陶与孙良诚会合。
由于宋、段两部由王清瀚率领归附孙良诚,孙良诚的势力大增。但是,不久也出现了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即孙虽然可以用鲁西行署的名义就地征发粮饷,但僧多粥少,供应日渐不给,而枪支弹药更无着落,困坐愁城,一筹莫展。

孙良诚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恰于此时,汤恩伯又以苏鲁豫皖四省边区党政分会主任名义,派李仙洲到山东聊城设立重建区行政公署,并派韩多峰接替孙良诚的鲁西行署主任职务,孙本来是粗野的军阀,处此境遇,便觉已是日暮途穷。
1942年春,孙良诚和赵云祥、王清瀚、参谋长傅二虞等一起商量出路。
王清瀚当时提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与高树勋言归于好,重新投入高部;中策是与八路军结成朋友,从八路军那里取得支援;下策是投靠日伪,徐图出路。
赵云祥认为:
由于高用欺骗手段,我们一怒而与之决裂,隔阂日深,决无重新合作之理;与八路军不断冲突,不愿再去投靠;因此,只有投靠日伪之路可走,这样可以保存实力,扩大实力,以便为将来另谋出路。
傅二虞则表示:
只能在中上策中选择,决不能投降日伪,遗臭万年。
孙良诚见三人意见不一致,最后说:
“人不要我,焉能强求,就是当义勇军也不愁没饭吃,大家慎重考虑一下再说。”
会后,赵云祥觉得王清瀚只笼统地提出三策,并未讲明自己意见。不知他葫芦里究竟装的什么药,便独自找王清瀚探问底细:
“现在是面临难关,你我与孙老总谊同生死,请说出心里话,我俩共同商量。如果可行,我决全力支持。”
王清翰则说:
“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就是暂投日伪,扩大实力。之所以没有明白说出,是因为孙老总是一个勇而少谋、谋而不决之人。
民国18年时,孙老总本有弃冯投蒋之谋,当时就商于我。我说,韩、石叛冯,人人责骂,我们决不能步其后尘,复为不义。
孙老总却说,蒋是中央,冯是个人,停战言和,效顺中央,焉得为叛。我因为执拗不过他,便叫秘书长王丹仙草拟投蒋通电。
王将电稿拟好后,孙却不肯亲自签发,而要我代签到率部投敌之事,岂同儿戏,我当然拒绝。因此,他徘徊犹豫,未能径行其谋。
此事当时甚密,后来人皆知之,我为此常提心吊胆。由此可以看出孙老总决非富贵不能淫之人,不过既想吃肉,又怕闻腥耳。只要木已成舟,他就会跟着下水。”
王接着说道:
“你我与孙老总虽然都有深情厚谊,但也有所不同,我仅只是个幕僚,你则由当兵直至师长,可以说是股肱之亲。因此,此事最好由你出面,我从幕后支持。”
赵云祥对于王清瀚的这席话深表同意,接着,王清瀚又提出了具体办法:
“曹县县长郭念基和参议谢天祥,都是孙老总的心腹之人(二人都是跟孙良诚当兵出身,郭当过孙的传令队队长,谢当过孙的军需官),可以与之计议,请他们担任奔走活动之责。第一步先到开封见伪绥靖主任刘郁芬,然后通过刘郁芬与南京汪伪政府接洽。
我们的条件是:孙当方面军总司令,下编两个军五个师。只要南京同意,兵权完全掌握在咱二人之手,孙如扭扭捏捏,你就先发通电,我立即拥护,他也就会顺水推舟。”
此时,王清瀚所部与孙良诚总部一起驻定陶,赵云祥驻曹县,赵返曹县防地后,即依计行事,派郭念基、谢天祥前往开封见刘郁芬。
刘郁芬派参议宋若愚持其介绍信同郭、谢前去南京往见汪伪政府参谋总长鲍文樾。
鲍表示完全同意赵云祥、王清瀚所提条件,并且指定由刘郁芬负责与孙良诚商议办理。
郭、谢回曹县向赵云祥报告后,赵即令郭、谢偕同宋若愚持刘郁芬信往见孙良诚,向孙报告他们与南京汪伪政府接洽情形。
孙说:
“刘郁芬是我的老长官,见面谈谈是可以的,但须秘密。”
1942年5月间一个黄昏,刘郁芬与孙良诚会面于归德以北30里之李楼。孙当场表示:
当伪军是不名誉的,不仅必须换得军队番号,而且必须换得地盘。
刘说:
“番号地盘皆不成问题。如无相当地盘,我情愿将开封绥靖主任相让。”
孙说:
“我并非想夺你的地盘,只不过说明我们不能贱卖而已。”
赵云祥等人见孙良诚讨价还价,已是半推半就,于是抓紧时机着着进逼,使郭念基、谢天祥催促孙良诚发表通电。
但是,孙却假意拒绝说:
“傅参谋长屡次说,当汉奸不仅无面目见百姓,也无面目见部下。我认为参谋长的话是对的。”
郭、谢则说:
“你不发表通电,赵云祥等人会单独行动,自己通电就职。”
孙说:
“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干涉不了。”
谢将孙的情况向赵云祥报告后,赵决定自行通电先就伪军第4军军长职。
但是,他感到当汉奸是一件不光彩的事,的确难以启齿,于是想出一个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办法,派郭念基、谢天祥到归德与张岚峰及其顾问松室孝良联系,要求派遣日伪军对其部下包围威胁。
张岚峰、松室孝良如赵所请,第二天凌晨即派大批日伪军将赵云祥部驻地曹县一带村庄团团包围,赵部官兵尚未起床,变起突然,仓皇失措。
赵云祥一面命令各营严守阵地,不准打枪,一面召集旅团长开会。各旅、团长因为莫名其妙,默默无言,只说唯师长之命是听。
赵说:
“打则同归于尽,降则还能保存实力,徐图良策。”
赵见大家无异议,便命令将早已准备好的汪记党旗,按规定的暗号向日伪军挥舞,日伪军当即撤走,亦于当日通电投降日伪。
赵云祥降敌之次日,王清瀚率部离开孙良诚由定陶开往曹县与赵云祥汇合,孙此时已经是一个光杆,也连夜赶至曹县,对赵云祥、王清瀚说:
“你们这样干,叫我怎办?”
赵云祥说:
“你也通电就职就是了。”
正如王清瀚所说,孙良诚并非富贵不能淫的家伙,只要木已成舟,他就会跟着下水。
4月22日,孙良诚发表了加入“和平阵营”的通电,接受了汪伪政权委以和平救国军第2方面军总司令兼开封绥靖公署主任的任命。
在胶东,日军一为驻青岛的内田银之助少将的独立混成第5旅团,一为河濑四郎中将驻青岛的第3遣华舰队。
其设防部署如下:
独立混成第5旅团司令部驻青岛
下辖独立步兵第16大队驻坊子、独立步兵第17大队驻青岛、独立步兵第18大队驻高密、独立步兵第19大队驻烟台、独立步兵第20大队驻诸城。
第3遣华舰队司令部驻青岛
北监视队,由石岛、烟台、大沽的炮舰队和威海卫的陆战队组成,担任青岛以北的沿海警戒。
南监视队,由石臼所、连云港的炮舰队所组成,担任青岛以南至北纬33°线(江苏东台县海岸)的沿海警戒。
青岛方面特别根据地队驻青岛
日本陆军在胶东地区的兵力比较薄弱,仅有1个独立混成旅团,分驻于各地据点,按其编制总数为5048名,每次出动扫荡除去固守据点的部队之外,参加作战人员较少。
他们在遭到胶东军区的几次有力打击之后,较为胆怯,在深入抗日根据地扫荡时,均与驻张店的独立混成第6旅团一齐出动。
在第四次强化治安活动中,日12军扫荡胶东的作战计划分为两期:
第一期:
以两个旅团迅速东进,攻占栖霞地区的锯齿牙山、青山及招远一带,击溃在该地区的胶东抗日部队。
第二期:
对上述攻占地区,进行反复扫荡;对半岛东部地区,与在当地的守备队、海军协同,扫荡威海、文登、石岛等地。
3月25日,日军向栖霞地区进攻,独混第5旅团封锁了莱阳至烟台的公路,并向北部山区推进,独混第6旅团由莱阳以北向东推进。
在这一带山区,经6天6夜的战斗后,胶东军区所部与吴克华旅转移了阵地。月底,日军这两个旅团占领了栖霞和招远的一部山区。
与此同时,在烟台,日军独立步兵第19大队、威海的海军陆战队一部,海上的北监视队之炮艇部队于威海以东之沿岸及荣城湾、桑井湾、石岛湾一带协同作战,封锁了附近海上交通,并在青岛海空军的配合下,扫荡了威海、文登、石岛等地。
日军进行了约20天的扫荡,4月中旬开始撤退。扫荡期间,他们在根据地内无恶不作,到处烧、杀和抢劫,但胶东部队进行了英勇反击,拔除了不少敌守备兵力薄弱的据点,打击了伪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