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是亚洲出了名的穷地方,经济水平非常低,在联合国的“全球最不发达国家”榜单中,孟加拉国常年都是榜上有名。以大家比较熟悉的GDP数据为例,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孟加拉国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共计完成名义GDP约为4162亿美元,人均GDP大约是2500美元。
原本在17世纪以前,孟加拉是南亚次大陆上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当年郑和下西洋来到此地,受到当地国王的隆重接待,盛赞其富庶华贵。然而后面随着英国殖民者的到来,这里就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英国人在殖民南亚次大陆的时候,不仅仅会掠夺当地的财富资源,压榨百姓。更会采取一系列的分化手段来制造矛盾,从而在次大陆上引出一系列的麻烦。比如孟加拉国所在的地区,就长期被分割成东西两部分。
1947年印巴分治的时候,西孟加拉被英国人划给了印度,成了印度的西孟加拉邦。而东孟加拉则是被划给了巴基斯坦,是为东巴基斯坦。位于孟加拉湾的东巴基斯坦,与西巴基斯坦相隔2000余公里,地理上的天然隔绝,再加上本身民族文化的差异,最终导致了1971年的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了咱们今天所看到的孟加拉国。而在这个过程中,孟加拉经历了诸多的挫折,战乱洪水,天灾人祸,把这个国家给折腾得不成样子。
所以独立之后的孟加拉国基础薄弱,发挥空间有限,很难在经济上取得明显快速的发展。所以孟加拉国之所以这么穷,有着很大一部分历史上的原因。而除了历史上的遗留顽疾阻碍,孟加拉国空前严重的人口问题也是导致其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孟加拉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当前孟加拉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1.66亿,比日本都要多出4000万,这差不多相当于是多出了一个加拿大的体量。或许在已经习惯了人口两位数带亿字开头的咱们看来,孟加拉国这点人口数量并不算多。但你得知道,孟加拉国可没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其当前的国土面积仅有14.7万平方公里,还没有咱们贵州一个省的面积大。
孟加拉国长期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国家之一。如果算人口密度的话,孟加拉国当前的数据能够达到大约1100个人每平方公里。这个人口密度差不多是咱们的7倍多,而在全球也算得上排名极其靠前的存在。
所以,按照孟加拉国的地盘大小来看,1.66亿的这个人口数量是真的比较多了。
众所周知,人口这个因素对于国家向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好了那就是红利,对于国家发展有大帮助。因为在经济学中,人口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他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同时代表着劳动力和市场。往往人口越多的国家,就意味着能够迸发出更强的生产力,提供更加广泛的消费市场,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像咱们国家近几十年的经济之所以能够腾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享受到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红利。
但与此同时,人口也存在着许多的陷阱,如果搞得不好,非但不能成为国家发展的红利,甚至还会成为负担和阻力。对于孟加拉国这样一个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且经济发展相当落后的国家而言,人口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后者。
通常来讲,人口想要转化成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是有着诸多门槛的,不仅仅要看数量,还得看质量。孟加拉国的人口数量虽然不少,但是人口的质量并不高。
比如在教育方面,孟加拉国的发展就比较落后,教育水平相当低。和大家比较熟悉的印度一样,孟加拉国作为曾经英国人的殖民地,长期推行精英化教育,将地区本就非常紧张的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上层群体,从而导致广大的底层百姓无法得到匹配的教育。
在当时的孟加拉国,许多农村孩子明明到了上学的年纪,却根本没机会读书。因为政府没有给他们提供学校和老师。如果他们非要读书,就只能去上私立的学校,但这种学校的费用显然不是一般家庭能消费得起的。长此下去,孟加拉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就变得相当滞后,全国大部分的孩子都没法上学。
邓公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基石,只有把孩子们培养成才,这个国家才能将人口红利最大化。当然对于基础教育落后这个问题,孟加拉国其实也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努力。
尤其是在孟加拉国独立之后,全国开始大力推行小学的全民义务教育,不收学费。尤其是针对国内妇女群体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政府更是出台了一系列的优待政策。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孟加拉国的教育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孟加拉国的教育顽疾太深,单凭一个义务教育政策根本无法解决。
搞教育是要花钱的,从校舍桌椅的硬件支出,再到老师学生的生活保障,这些东西都需要花钱。而孟加拉国作为一个极度贫困的国家,压根就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维持所谓的“全民教育”。所以长期以来,孟加拉国的教育资源还是处在一个相当的紧张的阶段,许多地方都没有像样的学校,更缺乏合格的老师。
事实上即便是有学校和老师,许多学生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家庭原因放弃学业。他们所处的家庭往往都是极端贫困的,此时家中能够维持温饱已经非常不易,根本养不起一张不劳动的嘴。相比于让孩子去上学,家长们更希望他们能早点下地干活,为家里尽一份力。
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像这些没读过什么书,只知道田间耕作的“文盲”,是很难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有力贡献的。因为对于孟加拉国这样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而言,“人口红利”往往指的是利用自身的人口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端制造业,从而实现资本积累,同时解决就业,外加一些生产技术的升级等等。
在上个世纪的东亚,所有的国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从最早的日韩,到后来的四小虎,再到咱们中国,几乎都是搞的产业转移这么一个模式。而从事后的经验结果来看,这么一个发展模式确实是比较靠谱的。
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着庞大人口的国家而言,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劳动力优势,将产业规模尽可能的扩大,从而收获到更多的好处。对于这一点,中国那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年咱们就是依靠包圆全球的低端制造业,完成了从农业国家到世界工厂的蜕变,并最终以此为基础,发展成了当下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原本孟加拉国凭借庞大的人口,其实是有机会走这条路的,但是无奈教育水平太过落后,大量的劳动力都是文盲,无法满足工业化的“工作要求”。他们虽然很廉价,但是连机器的基本操作流程都看不懂,连入职的表格都不会填,自然是难以得到资本的青睐。
如此一来,孟加拉国就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产业转移,国内的制造业发展缓慢。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则因此而出现过剩,上千万的青壮年因为没有工作机会而成为国家蛀虫。这些人不仅不能成为孟加拉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反而还是负担。
当然文化水平低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孟加拉国的人口健康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国家的长期贫困,导致孟加拉国的老百姓生活水平低下,许多人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为一日三餐的简单温饱而发愁。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孟加拉国的老百姓营养摄入量普遍很低,身体健康水平也就跟不上了。
对于劳动力而言,身体乃是本钱。只有自己的身体足够健康,他们才能正常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反之他们将成为国家的负担,拖经济的后腿。尤其是在孟加拉国这样一个社会发展落后,医疗保障体系薄弱的国家,生病的负面影响将会被进一步放大。
总而言之,孟加拉国的人口总体质量水平是比较差的。这导致其庞大的人口数量,不仅无法为国家发展带来红利,反而还成为了国家发展的负担。
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孟加拉国作为一个面积仅有大约14万平方公里的“小国”,经济水平又不行,凭什么去养活这么多人?
其实这和孟加拉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翻开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孟加拉国这个国家位于南亚东部的孟加拉湾,这里是恒河以及其诸多支流的入海口,巨大的流量裹挟着大量泥沙冲到这里沉积,形成了著名的恒河三角洲。
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角洲,大河入海口处形成的三角洲土质疏松肥沃,非常适合进行农业生产。另外再加上南亚所在的热带气候,为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可以说是提供了绝佳的环境。另外恒河三角洲发达的水系和临海的位置,同样是发展渔业的一块宝地。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恒河三角洲才得以成为南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文明,甚至一度成为南亚次大陆上最为璀璨的明珠。
凭借恒河三角洲这块宝地,孟加拉国等于是有着老天爷赏饭吃,粮食产量相当可观。虽说不是什么亚洲粮仓,但养活自家这些人还是没多少问题了。有数据显示,孟加拉国目前的粮食自给率超过90%,基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虽说这里所谓的“养活”也仅仅只是维持温饱而已,但对于极度贫困且落后的孟加拉国而言,这已经足够了。只要能吃饱,他们就敢肆无忌惮地繁衍。
事实上,这种越穷越能生的现象,在那些贫困国家里面其实是非常普遍的。因为极端的贫困已经消磨掉了他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更降低了孩子的抚养成本。对于许多家庭来说,生个孩子无非就只是多张嘴吃饭罢了,至于后续的各种培养,那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而且就算是抚养孩子消耗的那点粮食,日后也可以通过孩子的劳动赚回来。在这种类似于咱们早年间多子多福的思想,成为了孟加拉国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事实上,如果想要解决孟加拉国的人口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经济。因为随着经济的提升,社会的发展水平也会随之进步,生活追求也会提升,而抚养孩子的成本便会快速增长。届时大家谁还敢多生孩子啊?
不过对于孟加拉国而言,在目前人口负担如此严重的前提下,如何把经济搞起来,无疑又是一个难题了,想想就头疼。
送套套
旁边是印度带头能发展起来吗
每家送一台电视剧就可以控制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