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布鞋卖1490元!四五十岁的人,小时侯谁没有这样“奢侈”过

刘大爷杂谈 2023-01-31 08:20:05

我的个天,看得我都想去做布鞋了!

武汉又到了冻手冻脚的季节!这季节,手还好说,统到荷包里就完了。但脚上要是没双暖和的“孩子”(鞋子),那这个冬天你坐倒就只能不停的“咚脚”(跺脚)了。

为么事突然就想说说“孩子”呢,一是昨天翻出棉拖鞋的时侯,就想到了不如过去老人做的棉鞋暖和舒服,二是昨天在网上看到了张照片,商场里手工做的布鞋,竟然卖到了1200元到1490元。

我的个老天,这还是布鞋,还不是棉鞋。按这个售价,那小时候穿过的棉鞋岂不是一双得卖两三千!

真是个“乖乖隆滴隆”,合着我这辈子最奢侈的就是小时候,每年要穿坏几双几千元的鞋。反倒是长大了,不中用了,岂今我买过的鞋就没有超过500元的。

越活越转克了啊。这样一想,就无比怀念过去的棉鞋来。

努力回忆了半天,我最后一次穿这样奢侈鞋子的时侯,应该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是的,想起来了,八十年代前,武汉是看不到么塑料制品的。所以,在那之前的鞋子,是都没有什么塑料底的,只有高档皮鞋有橡校底或是牛皮底。

普通人穿的鞋子要么是布底的布鞋或棉鞋,要么就是解放鞋或是像解放鞋一样的球鞋。

买鞋?说句现在年轻人不相信的话——那个时侯,家家孩子都多,一两个人赚钱,每月几十块钱的工资要养一大家人。除了上班的能买双正经鞋穿下外,孩子们多数都是穿的自家老人做出来的手工鞋。

我家老人做的鞋子质量样式就和这个一样,只是布料旧了点。

手工布是么样做的咧?肯定是布做的撒!

那时不是穷么,正经布是舍不得做鞋的,那时买布还要布票,新布做衣服都不够呢,哪里有多的去做鞋。不过,那个时侯再破的布也是纯棉的,可没有现在这样的化纤布料。

穿破了的旧衣服,最大的用处就是做鞋,能载出的大块布料去做了鞋面,碎布呢,就成了鞋底。碎得不能再碎的布条也舍不得扔,还得拿去扎成拖把拖地用。

人啊,真是没有受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穷则思变,人一穷,这脑子就聪明!不是有句话么,办法总比困难多。人要被“逼负了急”,那真是什么招都能想得出来。

没有塑料的年代,最让人头痛的就是这鞋底。棉布不耐磨啊,更不防水,拿它做鞋底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你肯定会说,不是有橡胶么?说这话的你,肯定还是个孩子。是的,橡胶是天然生成的,橡胶树上流出来的。但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国家以前连橡胶树都冇得一棵,就连军用汽车的轮胎都成了问题。

要不是后来南洋归国的华侨在海南岛种活了橡胶树,那我们的国防、工业都要被人家卡脖子。好不容易生产出了点橡胶,哪里又轮得到你来做鞋底。

没得橡胶,没得塑料。有钱人还可以用牛皮作鞋底,普通百姓就只有用破布了。知足吧,这就不错了,总比再往前,穿草鞋打赤脚的要强得多。

当年,多数人家里,经常能看到这样慈爱的面容、劳作的身影。

只是啊,一想起这用几十层破布制做厚鞋底的过程,突然就迷了眼睛,突然泪水就盈满了眼眶……真的满眼都是眼泪啊。

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晓得,那鞋底密密麻麻缝满的,全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自己奶奶、外婆、妈妈甚至姐妹的辛劳,以及她们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

之所以想把这些写下来,是真的怕以后的人都忘了这些,都不记得我们曾经的来路。真怕后人都淡忘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百姓曾有过怎样的苦难和坚韧。

简单说下这千层鞋底的制作过程吧。拿块门板放到太阳下,刮一层浆糊,铺上一层布,再刮一层浆糊,顺便把破布刮平整了……晒干定型……再刮一层浆糊、再铺一层布……如此循环反复,只到达到自己需要的厚度为止(厚点的鞋面也如此,只是层数少点)。

真的是穷啊,那个时候。就连做浆糊的面粉都舍不得,穷人的办法是去找苦楝子树,秋天不是苦楝结果吗,那果子收集起来,捣碎了就成了浆糊。就连那果核也有用,砸碎了,里头的果核仁泡水,就是不要钱的洗衣液。

其实,这些还都不算啥难事,最难的是纳鞋底。电影里看过没有,做军鞋的大娘大嫂,在昏黄的油灯下,一针一线缝到天亮的镜头,有心人都是不会忘记的。

每一针,每一线,都是长辈对后人的慈爱。

我的孩子就曾问过我,这鞋底是到底是怎么缝出来的?

我是这样回答她的:不是缝,那叫纳鞋底!就是在几十层布料叠加而成的鞋底上,要一针接一针,针眼前后左右间隔不过一粒绿豆大小的距离,全部用粗棉线纳满。孩子听罢倒吸一口凉气,那不是得缝上千针?

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吧?关键是那老厚的鞋底,全要靠人力一针针穿过去,拉过来,那份辛苦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能够想像和忍受的。

想想,现在一本几十页的纸质文档,想装订都得用装订机,那几十层刷过浆糊的厚布,全靠手指的力气,那又该是多么艰难的一个过程。

光是穿针引线就难上加难了,每一针穿过去后,你要想这鞋底耐磨经穿,就得把每一线拉紧,那力度可不小,要大到能让鞋底布满密密麻麻的小坑,那小坑都是绵线拉紧后留下的痕迹。

一千块一双,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做这鞋吗?怀疑中!

家里有老人的,你在家里找找,也许还能发现顶针和改锥,这两样东西,以前几乎家家都有,那就是用来纳鞋底的辅助工具。

想想就难啊。一家几个孩子,每人一年几双鞋,这天一变,就得急着做,可不得就得抢时间。

于是,每每夜深人静之时,孩子们起夜,就时常都能看到老人们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接一针纳鞋底的样子。

大人们纳鞋底,每缝一针还都爱把针头往头发上蹭蹭,知道为啥吗?头上有头油,针上沾点,可以润滑,穿过鞋底时,好省点力气。

唉……

这样一想,便不再觉得1500元的手工布鞋贵了。当然,你现在让我买,我肯定是不买的,你就是送我穿,我也不敢穿,真的会有犯罪感。

但如要你能帮我送回到过去,我肯定掏钱,不为别的,只为了亲人们能省点力气,好多睡几个安稳觉。

电影里的情景,武汉四十年前也常见。

现在的孩子可能不知道这是何物了。

小说里,家庭妇女最顺手的武器,一是剪刀,另一个就是是它了。

0 阅读:310

刘大爷杂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