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外一般缺少稳定性,但有个好处就是可以跳槽,遇到PUA等事情、不喜欢的环境、不容易相处的领导,都可以选择走人,而且甚至能跳到更好的雇主那里去。世间万物都是各有利弊的,需要辩证来看待。体制内享受了稳定,但却缺少相对自由的单位、行业、岗位甚至领导的选择机会。
当然,虽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度,但不是让你长此以往一直主动跳槽,那就是跳蚤了,至少没有必要为了跳槽而跳槽。很多刚毕业不久的群友容易走入这个误区,看到别的群友跳槽了,他、她也想跳,但换工作是一个更与个人情况严格相关的事情,岂能随意从众?
跳槽过程本就是折腾的,短则3个月,长则需要6-12个月甚至一两年,这期间可以说你的心都是吊着的。此间你会在其他事情上少花、不花甚至忘记花费精力,比如投资、理财、买房、恋爱、学历提升、开发副业等等,最起码你的主业技能都会被荒废一段时间,因为你心有旁骛了。这跟你紧张的时候吃饭都不香类似,跳槽期间心神是不灵的,也无法关注生活中更加日常的事项。
我们从时间跨度上来看,我们新入职一家公司,大概有这样一个四步骤。
步骤一,3-6个月试用期内
这几个月都叫做转正前,一般要积极工作,态度诚恳,该假装加班就加会班,老员工为难你,你要先以德报怨。
试用期第一要务是不犯错误,但绝对不是表现能力。在试用期能力过份出众,会被嫉妒,大家都防着你,反而不利于自己的转正。本身试用期再怎么表现突出,也不会得到加薪晋级的机会,正常的公司总是给入职2年以上至少1年的老员工加薪晋级,而不会给新人。
这期间我们要学会低调做人,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但要学会接锅,还该学习公司的流程、规范、风格,肯定是要请教师父、老员工以及领导的。尽量还要做到不转部门、不改变原有流程、少请或者不请假、不拒绝适当的加班、不投诉老员工、不询问同事的隐私、不接面试电话、不说领导坏话,且不参加政治斗争,等等。
还需要管住嘴巴,学会微笑!
步骤二,转正到入职12个月
这大致是第二个半年,此时会有新员工进来,你就成了最年轻的老员工。此间你可以适当提出不同见解、提交改善提案、对现有流程指出改进建议。
这是给公司和部门增加新意,也为了部门更高效的工作和更轻松应对其他部门的挑衅而服务。目的是让大多数平级同事以及大小领导对你认可,露脸很重要。这期间可以相对不拽老员工了,不过还没到决绝甚至顶撞领导的那一步。
步骤三,第13-36个月
这就是入职第2年和第3年,这24个月该做的就是一个“秀”字,英文叫做show。你不秀,接下来加薪晋级就轮不到你。
“秀”这里,常见的就是两类员工。
A员工就是“中国人”,传统中国人都是内敛的,怕事的,更怕领导,所以不敢汇报,做10件事只汇报2件事,汇报率20%的样子,原因也包括俗称的“报喜不报忧”。
B类则是“印度人”,印度人在工作中,做了2件事,他在工作汇报中说自己10件事在做,且都快大功告成。也就是,印度人的汇报率是500%!
在国际化且人性化的大公司中,前5年都是B印度人胜出,容易得到赏识并先获得加薪晋级。而A中国人则在后5年胜出,这叫“日久见人心”,也就是大概从第6年开始,公司和大领导才发现了A的好。
这里我们的古话“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有待商榷。因为B印度人先期容易得宠,其他人则熬不到5年后,可能就熬个1-3年,还没起色、没受到重用、没被赏识就走了。所以,传统的像A中国人那样需要5年才能被发现是金子的,这个方式又太保守。
你去硅谷尤其欧洲各国的企业甚至政坛看看,印度人一般比我们华人做领导的更多,他们在领导层更普遍。我们传统思维中这期待别人来发现自己是金子的时间,类似做生意的止损期,大多数生意是在止损期比如24个月之内倒闭的。这也正是我让大家赶在第二年第三年开始秀的原因,别过晚。
“秀”的原则是:吸收保守的A中国人以及浮夸的B印度人之精华,你做10件事汇报11件即可,你别只说2件也别虚夸成50件事。你说出你在做的对公司有利的10件事,并多说1件,略带10%泡沫即可。
这个汇报率的精髓,只有那些悟性非常高且在没有关系的情况下就年纪轻轻做了领导的人才知道。他、她懂得了秀的作用,并且把握了度。
步骤四,当你已经入职公司第4个年头
你在央企国企外企,则大致从第37个月开始,无论在前三年中是否获得过加薪晋级的机会,此时你要做的已经不仅仅是“秀”了,而是“斗”,即参与内部斗争。
如何“斗”呢?
我们以甩锅为载体来看。
首先,非自己所在部门的职责,别不清不楚盲目做好好先生,非自己的工作,别以为举手之劳,就轻易做老好人帮人代劳。实际上,你最终会发现,做得多错得多,并且自己背上了很多的锅。
如果你不甩锅给别人,则更要注意的是不接别人的锅。
领导给你安排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他一起分拆、分发出去,10个任务你最终“转”8个出去:踢给其他部门2个、转给其他平级同事3个、安排3个给新员工徒弟。
最重要的操作要领就是,甩锅给这些人而让他们无从察觉,并在公司老板那里将对方比了下去,你则会在下次晋级中升了上去做了对方的领导。
总结以上所说“斗”的核心要义:
阶段一是学会接锅;
阶段二是清楚识别锅的来历和去处;
阶段三则是开始不接锅而侧重秀工作业绩;
阶段四是高明地甩锅出去。
今天讲的已经到了职场技艺部分,古今中外,浩如烟海,各种小说,都是讲这个的,也是我们一辈子每个人在探索的问题。这本不是我的侧重点,我主要写求职技艺。
能到第四阶段时,说明只要企业不出意外,你就能长期以往待下去。
我们跳槽的目的正是如此,为了待下去,不跳槽。这才实现了类似体制内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