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史丑闻预知未来“古希腊开天眼事件”

郑青春谈天地 2025-02-15 17:47:29

你说西方史书有几本是真实的?这还真是个问题!

如果问古希腊大神们最讨厌谁,那一定是中国史官!今天给列位聊个,古希腊人开天眼事件!

波斯,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民族,伊朗高原又称波斯高原,伊朗人主体民族也是波斯族。早有人琢磨过波斯人和印度人的相似之处,除了长相类似,他们在很多地方都有相同点。

比如语言,阿维斯塔语是古波斯语中的一种,它的奇妙之处是完全找不到跟其它波斯语的相同处,反而跟吠陀梵语非常的像。像到阿维斯塔语和吠陀梵语的核心词都是200个左右,同源率超过70%。

打个比方,差不多就是北京话和东北话的区别,古波斯人要是去印度出个差,根本不用请翻译。吠陀梵语是古印度标准语,最大作用就是书写经典。我们都知道佛经原文是梵语,而所有梵语来源都是吠陀梵语,换句话说,它是梵语老祖宗。

阿维斯塔语也专用于书写经典,它之所以叫这个,就是因《阿维斯塔》而得名。《阿维斯塔》是一本书,是最古老的拜火教经典,大概等同于拜火教圣经。拜火教经书都是用阿维斯塔语书写,如果古波斯人去看印度佛经,或者印度人去读拜火教经书,不会有任何阅读困难。

为了解释这个原因,西方考古发明家的结论是,吠陀梵语随着雅利安人入侵传过去,也就是说,吠陀梵语是雅利安人的语言,伊朗先有,然后传到了印度。这纯属搞笑,按西方说法,《阿维斯塔》大概作于于公元前6世纪,而吠陀梵语的出现,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公元前6世纪传给公元前20世纪?雅利安人会穿越?

实际上公元前6世纪也不靠谱,因为古波斯王朝,也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官方语言是楔形文字,大名鼎鼎的《贝希斯顿铭文》和《居鲁士文书》就是用这种语言写作。楔形文字和阿维斯塔文字的区别,差不多等同于甲骨文和南非祖鲁语。

大流士有病?他是不是觉得古波斯人太闲了,不给大家找点事做,消耗一下脑细胞会憋死?一个国家搞好几种语言,一个写经书,一个写行政文书。这种情况在地中海历史很常见,同时有好几种语言,先进与落后并存,鸟语与雅文齐飞,古地中海一定个个都是语言天才,同时掌握两门毫不相干语言,毫不费力。

而且发展结果是,抛弃了先进,选择了最落后语言体系。比如古希腊大神还可以写各种复杂理论,几何原本都整出来了,而现代希腊语写篇小学作文都困难,不得不在18世纪来了次回炉返工。

现代希腊语诞生时间只有200多年,在此之前,别说几何原本,就是动物世界它都承受不起,缺乏准确表达含义的词汇。西方的发展轨迹永远这么神奇。这些东西都不能挖,一挖就是一个坑,把喜马拉雅山拉来都不够填的那种。说老实话,每次看到西方历史这些低级的不能再低级的错误,我都替他们脸红。

阿维斯塔语为什么和吠陀梵语相似?因为建立波斯帝国的,就是根红苗正的古印度人。

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另一件事,拜火教。按西方说法,早在大流士时代也就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古波斯就有了拜火教,流行一时,连犹太人地区都受到了影响。可神奇的是,拜火教只往西传播,从不向东传,中国早期史书对此一无所知。

比如张骞出使西域,安息是最重要一站,张骞在那里呆了很久,至少去过两次,回来报告了各种信息,就是没提安息有拜火教。你说张骞不注重细节?可他连安息人怕老婆,家里女人说了算都知道。

自打安息王派使者拜访大汉后,就惊住了,汉武帝回报往往以百倍,对方送土特产,他回赠金银珠宝,好酒好肉随便吃,吃完了还带着参观国库。见识大汉之富饶后,这帮没见过世面的外国人目瞪口呆,惊骇不已。所以西域那帮外国佬,拼了老命往大汉跑,使者络绎不绝,一来就是好几百人,与其说是使臣团还不如说观光团。

汉朝封侯很难,李广打了一辈子仗都没能如愿,而张骞因出使获封,无异于指点了一条光明大道。出使西域再难,也比立军功容易。于是仿效者甚众,纷纷主动请缨要当使者,而大汉为了彰显大国风范,你派使者多,那我就派更多。仅汉武帝一朝,派往西域的使者就超过了一千辆车。

为啥用车这个单位?因为多得没法计算,用车比较方便。西汉一口气往西域发了一千多辆车。后来多到西域各国吃不消,来了都说要买奇珍异宝,可俺这地方实在没那么多宝贝。你说大汉有多狠,买东西楞把整个西域买成了通货膨胀,汉朝货币太多,搞得西域人反而不稀罕了。

天天都是双十一,花钱就是这么霸道。就这种全方位360度无死角的密集拜访下,大汉不了解安息宗教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们换个姿势。汉武帝时期与西域交流仅仅是开始,据说汉明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高大金人,脑门上还放金光。找人解梦,解梦人说:“西方有一种神,名字叫佛,你梦见的就是它。”

于是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找佛,解梦说西方,当然先从西域找起,到处问了一圈,最后在天竺国找到了佛,这就是佛教东传的渊源。这可是专程去拜神,即便如此,东汉仍然对拜火教一无所知,汉书后汉书没有拜火教任何记载。所以,比去安息更麻烦的天竺,东汉都知道他们有浮屠教,就是不知道安息有拜火教。

中国史书什么时候开始有拜火教记载?那要到南北朝。北史记载,波斯国崇拜火神,而且文字与附近胡族截然不同。文字不同是个重要信息,因为史记后汉书反复提过,自大宛以西,虽然国家很多,但语言大致相同,相互之间能听懂。

随着波斯国建立,不仅出现了拜火教,当地还出现了新语言,而拜火教也从此开始在中国史书中遍地开花。新唐书就提到,康国等国信奉袄教。

很快,随着西域交流,拜火教也传入了我国,甚至于唐政府不得不设立了一个叫萨宝专门机构,来管理这个新兴宗教。因为拜火教有点暴力,可以这么说,打唐朝传入拜火教以来,一小半农民起义都跟它有关,比如方腊起义,再比如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其原型就是拜火教。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以中国史书而言,拜火教出现于我们的南北朝时期,而这个时间段,也恰恰是波斯建国时期。

第一个提到波斯的是《魏书》,这个魏指的是南北朝的北魏,里面提到波斯王姓波名斯,因为国王叫波斯,所以这个国家也被称为波斯。

新唐书进一步解释道,波斯人其实是大月氏分支,祖先是波斯匿王,所以取了这么一个名字,而拜火教也是由他们传到了西域各国。大月氏人?波斯人怎么跟大月氏人扯上了亲戚?这还得说回汉武帝时期。大月氏本来生活在东天山,后来被匈奴赶走,跑到了大夏也就是阿富汗,占领阿富汗后继续南下,征服了印度北部。

张骞出使西域的本因就是找他们,大月氏虽然打不过匈奴,但收拾古印度跟玩一样,随后大月氏建立了一个新国家,贵霜帝国,而它征服的印度土地,就包括憍萨罗国。憍萨罗国是印度古国之一,虽然字很难懂,但它非常有名,在佛教中有重要地位。一说它的国都大家就懂了,憍萨罗国首都是舍卫城。

舍卫城那可是佛陀释迦牟尼讲经之处,佛陀在这里住了25年,传授了几十本佛教根基性经典,比如《阿含经》、《金刚经》等等。玄奘法师西去天竺取经,虽然说的是天竺,但实际上他去的就是憍萨罗国。

佛陀为什么在舍卫城呆这么久?因为憍萨罗国王不仅是他好友,也是他的弟子,这个国王就是波斯匿王,也翻译成卑斯匿王,他是佛陀的两大护教法王之一,后来被尊称为明光王。

不知道是强迫还是自愿,贵霜帝国成立后,一部分憍萨罗人迁居去了中亚。高僧法显曾于5世纪初拜访了舍卫城,已经是人去楼空,一片荒芜了。

南北朝是我国一个动荡时期,安息也一样。庞大的安息帝国解体了,分裂成无数个小国,北周时安息王还派使者来进贡,没过几年,安息就变成了安国,昭武九姓之一的一个小国。

迁居至中亚的憍萨罗人也抓住机会,占领了安息西界宿利城,成立了一个新国家。为了寻找合法性,憍萨罗首领从祖先名号选了两个字,取名波斯,而波斯也成为这个新国家的国号。独白你可以这么理解:俺们祖先叫波斯匿王,俺们是王的后代。

像这种事情,几乎可以100%确定憍萨罗人是原创,波斯是他们祖先名字的一部分,谁没事跟你抢祖先?憍萨罗人还有一个用意,以此来表示他们是伟大的波斯匿王之后,来自神圣的舍卫城。

如果你去过伊朗,你会惊讶的发现,虽然伊朗是个伊斯兰国家,但它那里有许多佛教古建筑,大多唐朝时期,甚至现在有种观点,认为犍陀罗佛像起源于伊朗。阿维斯塔语、拜火教、波斯帝国这三者环环相扣。憍萨罗国后裔跑去中亚建立了波斯,也带来了古印度梵语,然后用这种语言写了《阿维斯塔》这本经书,从此有了拜火教。至于他们为什么拜火,也很简单,波斯匿王号称明光王,本来就是光明象征。

阿维斯塔语为什么吠陀梵语那么像?他们本身就是同一种语言。既然波斯是憍萨罗人原创,那么换句话说,在此之前,波斯这个名词,根本不可能出现。众所周知,至少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就用波斯帝国来代称阿契美尼德王朝。

别怀疑这是译音错误,我查了很多资料,可以100%确认,古希腊人发音就是波斯。从始至终,古希腊古罗马包括两河流域所有古文献,凡牵扯到伊朗高原的,称呼都是persis,文字可能有异,发音始终不变。

如果你觉得这不足以成为证据,我可以再举一个。波斯波利斯,阿契美尼德王朝首都,阿契美尼德人叫塔赫特贾姆希德,意思是贾姆希德的宝座,但古希腊人却喊它波斯波利斯。也就是说,波斯波利斯是古希腊人给塔赫特贾姆希德起的代称,而这个单词的意思,在古希腊语里就是波斯之都。

请问,古希腊是如何联想到波斯这个单词的?要知道,阿契美尼德王朝、米底亚王国、帕提亚,凡在憍萨罗人建国之前,伊朗高原出现的所有政权,都跟波斯匿王毫无关系,也自然跟波斯毫无牵连。

而诞生在伊朗高原的所有古政权,不约而同,没有意外,全部被古希腊古罗马文献称之为波斯。古波斯帝国、第一波斯帝国、萨珊波斯帝国等,古希腊,难道你开了天眼,能预知未来?

可以这么说,凡在公元5世纪之前,提到波斯这个单词的西方文献,100%作假。还可以延伸至拜火教和《阿维斯塔》,凡是在公元5世纪之前,提过这两样的西方文献,同样100%作假。

那么西方史书还剩几本真实?这还真是个问题。

最后,如果你觉得我们史书对波斯的记载可能有误,再奉送一条记载。大汉亡了,余威尚在,西域各国仍然与中原保持了紧密联系,波斯也不例外。神龟年间,波斯国王派使者进贡,猛舔了孝明帝元诩一顿,表示要认汉天子为老大,保持亲切友好关系,从此供奉不断。

看了这条记载,你还敢说中原王朝对波斯很陌生?史官又怎么可能出错?即便波斯只来了一趟,老底也被挖了个底朝天,搞清楚来历,这恐怕是建交最基础条件。

要说西域各国为啥不辞万里来朝贡,那是因为汉唐给他们的刺激太深了。

哥虽然不在了,但江湖还流传着哥的传说!

4 阅读:78

评论列表

好名出不来

好名出不来

4
2025-02-16 19:06

史书是记载,而西方史大部分都是后人写的,对于之前的历史出现的误差,不难理解

郑青春谈天地

郑青春谈天地

谈天说地、人文历史、诗词歌赋,作品维度绝不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