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才子被农妇出上联难住,情急之下猛然有了灵感

此生读写伴 2023-09-11 00:06:54

文\常清君

“魅力汉语”系列之对联

常清君导读:汉语,以其独特的象形方块结构,独特的多重声调语音,独特的语法意义体系,独特的丰富体裁文例等而充满魅力。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平仄相对。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有关对联的故事、典故,即“联话”。

常清君这次讲述的是清代大才子李调元的联话故事。

01

李调元(1734年-1803年),字羹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四川绵州罗江县(今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人,清代戏曲理论家、文学家、诗人,其与张问陶(张船山)、彭端淑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有《方言藻》、《万善堂诗》、《童山全集》、《童山诗集》著作传世。

李调元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幼便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攻读经文,5岁即读《四书》、《尔雅》等经文、史书,他记忆力过人,凡经眼经书大多过目不忘。他7岁即能属对吟诗,所作《疏雨滴梧桐》云:“浮云来万里,窗外雨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一时传抄乡里,被誉为“神童”。李调元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历任文选司员外郎、翰林编修、广东学政等职。

02

在前面的对联赏析文章中,常清君曾经叙述了清代巴蜀才子李调元即兴三次应对高难度上联的故事,这次再讲述他的另一则联话故事。

话说有一年夏末秋初时节,李调元告病还乡。乡下的生活虽然清苦,倒也怡然自得。一天下午小憩之后,他顺着田间小路出外散步,观赏野外风光,发现几个农家女正在晒谷子,就径直朝那个地坝走去。众人中间有一个农妇,认出了李调元,见他走过来,赶快端了一条凳子,一边请他坐,一边又倒了碗清茶递过来,说:“李大人,听说您对对子很厉害。我有时候也会对对子,还请李大人赐教。”

李调元一听这位农妇也会对对子,显得既有些吃惊又有些兴奋,连忙说:“好,好!大嫂,您且说来!”

话刚说完,这时从场院那头跑出一群各色各样的土鸡,拼命地啄食晒坝上的早稻谷子。那位农家大嫂见了,顾不得跟李调元说话,立刻准备过去驱赶鸡群,还没等她赶到,从一家屋檐下,跑出两个手拿竹简的小孩来,挥舞着竹筒把那群鸡吆喝走了。

那位农家大嫂见状,便拍着巴掌,从场坝那头走到李调元面前,对他说道:“李大人,我的上联有了,还请大人对出下联来。”她说的上联是:饥鸡盗稻童筒打;

常清君在此解读一下,这位农妇说出的这句上联,是一种谐音联,也就是把同音字或者近音字连在一起使用,从而达到一种一语双关、妙趣横生的谐趣效果。

这句上联的意思是:饥饿的土鸡来啄食稻谷,孩童拿起竹筒将鸡群驱赶走了,其中的“饥”与“鸡”、“盗”与“稻”、“童”与“筒”就属于谐音。

这种谐音联的确很有趣味,但要对出下联却相当有难度,因为显然下联也必须是谐音联。

03

李调元不由得惊叹这位农妇的才思,又为自己一时间想不出下联,而急得背着双手在稻场坝踱起步来。

就这样大约过了一袋烟的功夫,李调元还没想出个头绪,他皱着眉,望着古老陈旧的农家小屋屋梁陷人了沉思。忽然,他看见屋梁上瓦片下,一只老鼠伸出头来,机灵的小眼睛盯住屋梁下的一切情况,在梁上跑来跑去。

过了一会儿,晒场上风车卷起一股灰尘,扑面而来,呛得李调元憨气不住,一阵猛咳,把那只老鼠吓得从屋梁上惊窜而去,李调元触景生情,来了灵感,连说:“有了,有了!”指着惊窜过梁的老鼠,对出了下联:暑鼠凉梁客咳惊。

常清君也在此解读一下,这句下联的意思是:炎热季节里的老鼠,在房屋横梁上乘凉的时候,被人的咳嗽声惊吓跑了。其中的“暑”与“鼠”、“凉”与“梁”、“客”与“咳”也同样巧妙的采用了谐音方式。

在常清君看来,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是上联还是下联,都是以眼前生动朴实的乡下农居生活为背景即兴创作的。

常清君云:农妇出难题,即兴创作谐音联。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