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就成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绩效工资被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占比70%)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30%)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打入教师个人账户,奖励性绩效工资根据教师个人学期或学年考核结果发放。
但老师们对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依据的考核方案存在着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分配方式深恶痛绝,绝大部分地方的分配方案都是倾斜于学校的行政领导和中层干部以及部分后勤人员,让满工作量甚至超工作量的一线教师领到手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远不及行政领导甚至会有数倍之差。
全国并没有奖励性绩效工资二次分配的统一标准,都是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整体原则是只需按规定向一线教师倾斜即可,但奇怪的是,各地分配方案基本上都是倾斜于学校的行政领导和中层干部以及部分后勤人员,让满工作量甚至超工作量的一线教师领到手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远不及非一线教师。
这样一来原本就是要通过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以达到多劳多得和奖勤罚懒的目的从而激发教师从教积极性的初衷就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严重挫伤了一线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虽然教育部曾多次强调要建立多劳多得和优绩优酬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但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我行我素。
之前有位老师在我相关文章底部评论区留言(如上图所示),说学校里工作量最大的是中层但却没有任何津贴。有些既要从事教学又要完成诸多其他事务的中层干部确实辛苦,不少地方时常都有中层干部辞职宁愿去一线课堂当专职教师的现象出现就说明了很多中层干部事多且杂。
虽然老师们痛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时的倾斜,但对于那些肩负课堂教学和行政事务双重任务的中层干部在进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时还是要注重课时量和工作量的综合以及教学实绩等关键因素给予适当的倾斜,没有任何津贴是说不过去的。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在考核分配时也应向工作量最大的中层领导倾斜。
其实部分学校的绩效工资大部分是用在了奖励,什么论文啊、获奖啊、竞赛等,剩下的部分都项顷斜于校领导,苦了与上述无关的老师
现在教育系统里的中层人数比例太大了,工作量到底有价值的有多少,对教育培养人才有多大作用,值得探讨!
学校中层,工作量的安排已经给他们减了课时,那我们一线的工作和他们应该就是一样的,为什么要有区别大后方的教育难道就是靠中层几位撑起来的
应该多分给,校长!没有他们的领导,学校运转不了!
说“学校里工作量最大的是中层”是胡说八道。学校里中层都是有课时补贴的,有的甚至另有绩效工资补贴。干得最多、最累的始终都是一线教师,他们拿的绩效工作往往都不高,基本都在平均线偏下。中层以上的都要超平均线,不在岗(借调出去)也可以拿到平均数。
挑拨离间
四川省宜宾市有一个教育教学质量专项奖,一个学校只有一部分教师能够得到,结果大多数得到的都是管理层,真正的一线教师大多数没得到,一周15节正课,加上早晚自习+班主任,也没得到这个钱教育教学质量专项奖。[笑着哭]
一线 一线都是💩呗
[呲牙笑]中层干部竞争很激烈说明了一切
放屁!
领导辛苦了,要不和优秀教师换个岗位吧
只要是领导,不管中层高层,工作量不都用课时抵了么?并且哪个没领到津贴?一线老师天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最后教学成果还全部是领导的功劳。小编你确定不是来为领导背书的?
学校各种职务都计算了相应的课时 哪里还有倾斜这一说
既然你觉得中层那么辛苦,你就别干了,把机会让给别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