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公路,为什么我国公路总是修修补补,而日本的却常年如新?

科普记 2024-06-21 17:49:46
为什么我国公路总是修修补补,而日本的却是常年如新?难道我们基建狂魔的铺路技术,竟还比不过日本?

1988年,我国修建了首条高速公路,全长18.5公里的“沪嘉高速公路”。当时铺设公路使用的沥青价格,大约在每吨1200元左右。虽然如今沥青的价格,已经飙升到每吨小四千元了。但在当时,1200元也是一笔超高的修路成本了。

尽管使用沥青铺设出来的路面优势更大,但在当时那个“要想富 先修路”的年代,肯定是修的路越快越多越好。所以在后来的修路材料上,就换成了价格更便宜,但质量却没那么好的混凝土。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修路热潮,四通八达的道路都被一层层混凝土给占满了。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公路的总里程已经达到了535万公里。虽然混凝土的抗压能力不错,但抗变形能力却实在是不敢恭维。车辆长时间的碾压,地质地貌的因素,甚至是天气影响,都会导致道路因热胀冷缩,而出现大大小小的裂缝,所以道路上的“补丁”不就这样形成了。

反观日本,在已建成的120万公路的公路网中,沥青铺设率高达98.9%。也就是说,基本上如今日本所有的公路路面,都是由质量更好的沥青铺设而成的。毕竟日本使用沥青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算得上是世界领先水平。

而除了使用材料上的不同之外,我国和日本的修路理念也不太一样。日本对待修路就像对待寿司一样精致;而我国则更追求速度。毕竟两国的面积和国情在那放着,这绝不是一件非黑即白的事情。

最后还有一点,我国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经常会出现道路规划的遗留问题。过去规划的道路,也许不再适合现在的通行状况,所以拆除重建就在所难免了。

其实除了两国的道路不同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当你走在日本的街道上,抬头看看会发现他们的电线全部裸露在外,看起来杂乱无章;而我国基本上都把电缆铺设在了地下。

那么对此做法哪种更先进呢?

作为基础建设,使用电线杆传输电缆的方式在日本流传已久。因为成本比较低廉且安装也更加便捷,毕竟日本的地势多为山坡,要能够更加方便的完成安装工作,才能更大的节约成本。当然,这种方式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弊端。例如,裸露在外的电线很容易会受到天气影响,并且对材料的腐蚀性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国将电缆深埋在地下就非常合理了。虽然后续的铺设和维修费用会相对较高,但至少能够保障城市的美观整洁,还不耽误正常供电,一举两得。

不过从道路和电线上就可以看出,日本追求的更偏向于一劳永逸的做法,确定下来后就基本上不会更换了。

1 阅读:155
评论列表

科普记

简介: 科普工作者,为您分享趣味科普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