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礼拜前,2025年国考笔试宣告结束。舆论并未对此作太多关注,甚至略显冷淡,用雁过无声加以形容也毫不过分。但这不影响国考的重要程度,单单报名人数这个数字,能够展开解读的角度就相当之多——譬如,人们都想找份好工作,而且这种心态越来越迫切了。
这次国考报名人数来看,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显著增加。在考前,国考报名人数已连续六年上涨,就曾短暂成为过一个热搜词条。考试结束之后,很快就有网络统计数据发布:共有298.2万考生在考前进行了报名确认,最终实际参加笔试的考生,也高达258.6万人,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5 : 1。这一串惊人数字的背后,不止意味着国考持续上涨的热度,还折射出了当下就业市场的冷清寥落。
其实,但凡身在职场的人,大概都能理解国考报名人数上升的根本原因。以前,大家都知道就业市场35岁是个槛儿,都在吐槽996不人道。这几年,职场人的认知发生了太多的改变,裁员事件越来越多,同时发生的还有工作越来越难找,导致越来越多的失业。蓦然回首,之前的996好像还真的是福报。此般情形下,求职意愿强烈的待业人群,无论涌向哪个行业,都会直接带来行业内卷加剧,首当其冲的必然是门槛低的行业。作为失业人群蓄水池的外卖、快递、网约车三大行业,早已人满为患,内卷激烈,收入锐减。可以相信,如果就业市场不景气的时间持续再久一些,门槛相对高的行业也在所难免要被殃及池鱼,逐渐内卷化。
内卷,是在不利环境下,个体出于个人利益必然会做出的选择。但是,内卷是有毒的,其带来的红利只能在初期由少数人收获。可是,一旦有人从中尝到甜头,内卷的趋势就将势不可挡,并最终将席卷所有人。当内卷实现普遍化之后,内卷本身就变成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参与其中的人们要平白无故付出更多艰辛,才能享受到本应属于自己的待遇,不会再会因为内卷而获得更多的甜头。很多省份的高中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丝毫不曾改变了高考录取率,却显著提高了全体高中生的苦读系数,把高考录取分数线生生抬高一大截,让应试教育摧毁了素质教育的环境。
至少,截至目前的就业环境下,体制内工作的含金量还在上升。但是,在人们对体制内工作表现出更大热情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体制内工作的“铁饭碗”属性未必会一直如此乐观。几年前,就有公务员降薪的只言片语传出,到了今年已经有省份开始事业单位转企业。有人说,事件的含金量不高,但这种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一旦开启,很可能意味着拉开了一连串后续剧情的大幕。
什么样的工作值得期待?一是平台足够稳。但是像刚刚说的,只要就业市场的寒气持续的再久一些,内卷到底会席卷所有行业。应对这种情况,一个是改变赛道,让个人能够通过工作不断提升个人能力,让自己在职场上变得愈发不可取代。当然,还有一种选择,学好一门外语有时候也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