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亲子,同时谋反,李世民为何会区别对待?同为皇子母亲很重要

小小辉历史 2023-05-26 17:36:04

任何一个王朝,都有可能发生夺位之战,而唐太宗自己,则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赢家。

到了老年,这个野心勃勃的人,也渐渐变得苍老,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雄心壮志。他担心的是大唐的前途,担心的是自己的儿子。当年,皇位之战,兄弟自相残杀,鲜血淋漓。以他的经验来看,一方面,他想要继承王位的人,应该是一名智勇双全,才华横溢的政客,另一方面,则是一名对自己的兄弟们,应该是一名心地善良的人。

可是,身为皇族子弟,他的宿命却是无法改变的。

公元六百四十三年三月,唐太宗的五子齐王李佑在自己的封地里发动叛乱,企图谋朝篡位。李佑于3月下旬被捕,4月6日因叛国而被革职,赐死为庶民。可是,造化弄人,就在唐太宗准备平息叛乱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他最疼爱的皇子,李承乾,竟然也想要造反。

他可以毫不犹豫的杀死一个不得志的李佑,可是,他又不能对李承乾下杀手。同样是儿子,同样是叛国,为什么李佑会被处决,李承乾只被贬为平民?这可能是由于下列因素造成的。

一、不同的背景:

在隋末年,李渊出兵长安,其十四岁的儿子被一位效忠于隋的“阴世师”杀死。后来,他又派人去京兆郡,寻找李氏一族的先祖墓地,将其挖掘出来。为了报仇雪恨,李渊攻入长安,借着抵抗叛军的名义,将骨仪和阴世师全部斩尽杀绝。李唐和阴氏之间,可以说是国仇,没有任何缓和的可能。

然而,很不巧,这齐王李佑的母亲,就是阴家。他的身世,始终是李氏一脉所有人心里的一个结,怎么都解开不了。而李承乾则是另一种身份。李承乾之母出身于一个显赫的世家——长孙氏,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北魏,并在北周和隋朝逐渐兴盛起来。

当年,唐太宗之所以能够在“玄武门”之乱中获胜,就是因为长孙无忌他们的功劳。因此,李承乾不仅是唐太宗的嫡出,而且还有一个尊贵而显著的母系血统,这些条件都是其它王子无法企及的。

二、二人叛变的原因:

李佑就像是一个被灌输了腐朽思想的小孩,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叛变。李佑被册封过几次,担任过几个职位,但因为身体原因,他并没有前往其他地方,而是留在了长安。在休养的过程中,他的叔父阴弘智经常以太宗的儿子众多为借口,建议他培养护卫来保护自己。

不管他是为了自己,都让李佑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再者,李佑本就是个桀骜不驯的人,喜欢狩猎,喜欢结交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在一群卑鄙的家伙的鼓动下,李佑开始游手好闲,游手好闲,最终决定造反。

而李承乾之乱,则与唐太宗之所为密切相关。

李承乾是东宫的储君,从小便明白,自己和别的皇子不一样,自己才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别的王爷也会承认自己,就像是自己的亲弟弟李泰一样。李泰想要夺取皇位,这些年来一直隐忍不发,这才被李承乾发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唐太宗能够控制好自己对两位王子的态度,那么李承乾就不会如此谨慎了。

唐太宗对李承乾这个皇储特别严厉,但对他的二儿子李泰,则是褒奖有加,这在潜移默化中对李承乾构成了一种危险。一想到自己极有可能会被革职,李承乾便不得不做出决断。

三、感情的投入和努力的程度:

由于李佑的身世背景,唐太宗并没有特别重视他。至于李佑,虽然得到了册封,但那是因为他是皇子,实际上,他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封地。李佑返回边陲之后,多次勾结恶棍,不顾官员的劝告,为非作歹。

为此,唐太宗还亲自下旨斥责李佑:

“正因如此,我才警告你,不可与卑鄙之人交好。你性子本就桀骜不驯,又被那些阿谀奉承的话蒙蔽了双眼,这才酿成大祸,毁了自己。你成为了枭雄,忘恩负义,在齐州作乱,罪该万死......你坏了规矩。背弃父亲,背弃君王,这是天怒人怨的事情。你曾经是我的亲生骨肉,如今却成了我的敌人......”

但唐太宗最疼爱的就是长孙,李承乾身为二人之子,自然与别的妃嫔所出的儿子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有了前车之鉴,唐太宗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夺位的事情。自从他登上皇位之后,他就将李承乾当成了自己的接班人一般,在他身上花费了多少心思,谁都看得出来。

总之,李佑比之李承乾,实在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因此,纵然知道李承乾有造反之心,唐太宗也要尽力保住他的生命。

而且,唐太宗对于这两位王子的重视程度,也远远超过了其余几位王子。临终前,出于对儿子的疼爱,唐太宗最终还是决定赐给李治一个善良而又懦弱的儿子。因此,唐太宗为了自己的三个孩子能够继续生存,便舍弃了李泰这个在社会上更有才能,但心胸狭窄的人。李承乾于公元644年的12月辛丑日死在黔州,唐太宗下令废除皇权,赐封侯爵。

从李承乾的生平来看,唐太宗身为大唐皇帝,在对待自己的爱子的时候,就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悉心培养,循循善诱。尤其是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即将接任皇帝之位,对于唐太宗而言,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心力。

0 阅读:2

小小辉历史

简介:我是小小辉历史,和你分享原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