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灭商的周武王为什么整日失眠?原来还有这些人时刻威胁着他

小小辉历史 2023-05-27 17:44:04

当周武王于公元1116年病重时,惶惶不安的气氛在群臣中快速扩散。

司马迁写的是,西周的皇帝,在灭掉商朝,建立了一个和平的社会之后,为何会如此混乱?到底是什么人对他们构成了如此大的危险?

根据柏杨所著的《中国历史年表》,在秦始皇被灭掉两年后,周武王病笃,死于镐京。

“武王垂死,天下将亡”的传言,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镐京。

若武王当真陨落,那新崛起的西周,岂不是又要陷入战火之中?

这种担心,让朝中的文武百官都是人心惶惶。

就连姜太公和召公这两大大臣也按捺不住,立刻就要去占卜,求老天保佑,看看武王的命运。

在后世看来,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慌乱。

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里清楚地写着:“武王讨伐商朝,群雄欢呼,然后各大诸侯纷纷领到了爵位:

赐建齐国于营邱的姜太公;在曲阜,周公旦被分封,并建鲁国;王昭公于燕,其弟叔鲜于管,其弟叔度于蔡。

周武王更是在华山之阳,在桃花之地,为的就是告诉世人,和平即将来临,他把自己的军队和武器都扔在一边,只留下自己的军队。

若司马迁所言属实,则西周之国势当稳若盘石。

哪怕是周武王里离世,有姜太公,周公,召公,以及其他几位建功立业的大臣相助,身为少爷的周成王,也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先君之位,保证西周江山的稳定延续。

可为何姜太公在得知武王要死的时候,也会如此失态?

只有周武王,才知道刚刚建立的西周,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周武王在征服了殷商,完成了改革,他返回了宗周镐京,但却彻夜未眠。

周公旦见自己的哥哥如此担心,便问道:

“你怎么会睡不着觉?”

周武王回应道:

“我对你说:卫天公不在,从她出生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鹿群放羊,叫声响彻原野。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维天建殷,其人有三百六十人,无所出,无所宾,遂亡于今日。若无天保,吾何暇寐?

《史记·周本纪》《春秋》

周武王的言下之意,就是由于商朝的君王经过漫长的放纵,最后被上天所遗弃,才导致了西周末年的灭亡。

不过,这个传承了十七代,延续了五百年的国家,却是因为老天赐予了无数英明神武的支持,才能屹立不倒。

而现在建立的西周,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气运?这一点,周武王并不确定。

从周武王的答案来看,周武王之所以担心西周的未来,主要是因为他还没有得到民众的广泛拥护,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认为,周武王并没有得到民众的拥护。

所以,谁才是最有可能对西周造成威胁的人?

这就需要回到之前的事情了。

周武王带兵与殷纣王在牧野大战,大获全胜,最后将商朝覆灭。

但是,从商与周博弈的历史进程来看,西周最终还是以少胜多,而这个偏僻的西部小国之所以能颠覆殷商,也不全是因为它自身的原因。

根据《左传》的说法,

纣克东夷,死在了他的手中。

《左传·昭公十一年》,《春秋》

殷纣王治理时期,商朝处于两面受敌的不利地位。

在西边,太王,王季,文王,历代君主不断地为之奋斗,最终成就了西周的兴盛;

而在东边,东夷各国却是乘着大商衰落之时,纷纷对中原发起了进攻。

自商王仲丁起,商王朝便与入侵中原的东夷诸国之间,一直存在着兵戈之争。到了帝乙帝辛(也就是殷纣王)时期,这种兵戈之争就变得更加激烈。

在殷纣王看来,其所治理的商,其实是处在东受夷人、西受周族双重夹击的劣势之中。

按照战争的常理,纣王应当在两个不同的战场上挑选一个战场,然后将兵力投入到那个战场上,确保两个战场上的胜负,而在另一个战场上,他必须保存一部分兵力,确保两个战场上的胜负。

是先灭了西周,还是再灭了东夷?

最后,殷纣王还是决定先攻打东夷。

作出这项决策时,有两个因素: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商朝的社会中心位于中国的东方,所以离东夷很近,两个国家间的缓冲地带极为狭窄。

殷纣王时期,东夷人的临国,就是在殷墟安阳,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墟的时候,其首都就已经存在了。

因此,纣王才会先攻打东夷,再绥靖西周,这就是他的打算了。

其次,与西周一统天下的局面相比,东夷各国的社会力量还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支离破碎现象。

与其与强大的西周拼个你死我活,还不如将一盘散沙的东夷人一网打尽。

或许正是基于这种考量,殷纣王在黎(今天山西长治西南部),位于山西太行山区,进行了一场震慑西周的大型军演后,很快就把大商军队的主要力量从东方抽调过来。

也就是他的选择,让殷商走向灭亡。

当纣王派出了商军(其中还有一支最优秀的大象军团)与东夷人展开了一场与东夷人的长期大战之后,不仅令商军元气大伤,而且新收的东夷人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商军进行有效的增援(比如在牧野之战中,那些被俘虏的士兵临阵脱逃)。

甚至,在牧野之战之前,殷纣王还没有来得及召回大军,就带着大量的奴隶与战俘,仓促迎战,导致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商叛变,被彻底击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西周之所以最后灭亡于商王朝,与商王朝对其攻击策略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按照《逸周书·克殷解》中的说法,西周只用了一日就取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殷商庞大的疆域和人口全部吞并。

其实,在武帝灭商以后,商国的疆域只局限在安阳附近的王畿,还有黄河以北的河南一带。

而更遥远的地方,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至于东部,由于商朝灭亡,一下子没有了压迫感的东夷诸邦,并未立即向西周表明自己的立场,反而选择了静观其变。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量的商朝幸存者,以及一些来历不明的东夷人,很容易就会变成一个导火索,点燃整个世界的战火。

一开始,周武王为了安辑殷纣余孽,笼络余孽,对外宣称自己是奉天命而战,替天行道,但后来,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与商朝余孽平起平坐,册封余孽武庚禄为国君,并让管叔、蔡叔两位兄长协助自己,对余孽进行有效的治理。

而姜太公于营邱为立齐国,周公旦为在曲阜为立,则在周武王时期,都是无法达到的。

此时的营丘,只是一个叫曲阜的国家,一个叫尚留的国家,完全不属于大周的国家!

而对于新近灭亡的商朝,其统治的东部疆域,则是建立在一片沙漠上的。

一旦上层结构出现轻微的晃动,就会立刻土崩瓦解。

然而,祸不单行,周武王因病去世,其幼子周成王无法掌控如此复杂的局势。

一次关系到西周兴衰的“三监之叛”,已经迫在眉睫,对周公旦来说,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为艰难的一次社会挑战。

0 阅读:8

小小辉历史

简介:我是小小辉历史,和你分享原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