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了四十多年岁月,孩子已经从当初的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现在马上面临高考了,但回过头想想走过的时光,唏嘘不已。
曾经冠以美好的藉口,一切为了这个家庭整天忙东忙西,每天回家的时候孩子早已经睡着,孩子的学习生活自己根本没有时间顾得过来,孤儿寡母两个人在家相伴,如今想来是愧疚的。
在家庭教育里,其实最好的老师是自己的父母,言传身教比任何书本的知识来的更直观、影响的最深远。
记得那个时候孩子幼儿园就在大院里面上,不用接送,但是家属曾经说过,送到幼儿园的头一个星期,孩子充满了手足无措,当一天中大部分时间不在妈妈身边的时候,孩子内心是充满眷恋的,而这走出的第一步对孩子来说是必须的,但也是残忍的,但孩子毕竟要长大,走出人生的这一步是迟早的事。
上小学的时候,单位有班车接送,这个时候孩子已经适应了学校的集体生活,而且在大院这个集体里,一起上学的小朋友很多。但是回想起来,小学六年,自己参加家长会却只有一次,而且是六年级毕业的那次,孩子怕我不知道怎么去会议室,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了路线图,生怕他的老爸找不到。
因为工作的原因,初中就回到故乡了,孩子也一起随迁回来了,而长大后的孩子上学也自己骑车了,一天四趟,一趟五公里,无论风吹雨打都是他自己一个人。现在想来也是一种亏钱,但同时也深感孩子的大院里培养出来的独立性格还是令人庆幸和开心的,自己的接送责任在孩子的努力下减掉了。
高中阶段直接租房子陪读了,因为太远了,每天就像住在家里一样,走几百米就能到达学校。这或许是自己愧疚和亏欠的一种条件反射,感觉需要补偿孩子。
但是自始至终自己还是觉得家庭里每个人都各自有自己的责任,作为爸爸就是挣钱养活家人,作为妈妈就是家庭琐事,洗衣做饭,作为孩子就是天天学习,考上大学。自己不在家的时间也是经常的,孩子虽然在身边,但是有时候也可能一两天见不着,因为自己应酬回去的时候,他已经进入梦乡了。
已经发现孩子越来越独立了,有时候已经和爸爸妈妈不再交流了,而且决定的事情也会自觉的去给自己压力,去做。就如同自己的影子,凡事都需要独立的去思考,独立的去完成,不再依靠别人。
我们的生活或许总是在选择,有些人选择东奔西走,一心做人上人,创造自己永远不满足的财富,只有积累才会有成就感。而在同时却忽视了家庭的温暖,孩子的成长还有配偶的想法。
我们的生命或许总是在徘徊,很多时候也想自由自在,但生活总是给了压力,一边得到,一边也在失去,孩子和自己其实从上学开始就一直在渐行渐远的路上,在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欣喜若狂,体验初为人父的快乐和幸福,而随着他们慢慢长大,我们却忽略了他们的成长,有时候个头变大了都不曾注意到。
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语言在孩子的印象里都是模板,很多时候孩子的言行也都和家长一样,或许有些是他们看不惯的,但更多的是他们模仿的,在孩子的身上都会看到自己的身影。包括说话的语气、做事的风格、交往的喜好等等。
作为爸爸,很多时候不知道厨房需要添加什么,买菜不知道什么价格,孩子的口味也不知道变了没有,配偶最近的身体怎么样,在家操劳家庭琐事的时候需不需要安慰,一个在外打拼的理由抛开了家庭的守护,而我们的生命不应该这样。
回归家庭,照顾家庭,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明白生命的意义,生而为人不只是生意上的纵横捭阖、光鲜亮丽,生人为人不只是把家庭当做休憩的港湾、情绪的垃圾站,生人为人更多是家庭的付出和家人的满足,不止金钱,更多是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