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亮精讲《传习录》(34)

心学之知行合一 2023-10-07 14:36:10

原文:蓍固是易,龟亦是易。

\ 精 讲 \

蓍是占的方法,龟是卜的方法。蓍是蓍草,从五十根蓍草中拿出一根来,拿出来的这一根,就叫作太极。它是不动的,然后其余四十九根拢来拢去,有一套复杂的算法。

龟就是龟甲,用火烧,龟在火上烤,通过龟烤出来的那个纹路,判断吉凶,这个叫卜。

王阳明说两者都是《周易》,不要区分,不要说这个占就不是《周易》或者龟就不是《周易》,其实都是“易”。

这是一个知识性的东西,没什么义理方面的意思,就是显示了王阳明的一种胸怀,他不是那种非此即彼一根筋的,不是那种呆汉,他很通达。

原文:问:“孔子谓武王未尽善,恐亦有不满意。”先生曰:“在武王自合如此。”曰:“使文王未殁,毕竟如何?”

曰:“文王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到武王伐商之时,文王若在,或者不致兴兵。必然这一分亦来归了文王。只善处纣,使不得纵恶而已。”

\ 精 讲 \

孔子听《大武》乐章,说“尽美矣,未尽善也”,“尽善尽美”就是从孔子这儿来的,《韶》尽善尽美,《武》尽美没有尽善,说明孔子对武王有些不满意。

王阳明说武王就该得到未尽善这个评价。为什么呢?如果他爹不 死,文王未殁,毕竟如何呢?就是文王要来处理这个问题,就会比武王要高级、高明。

他的证据是什么?文王在的时候,天下三分有其二,就说当时天下三分之二已经成了周家的了。

如果文王在的话,不至于兴兵打仗。老百姓打架抡镢头,宫廷里面打架要是都抡镢头抡板凳,那就太笨了,用个眼神用一句话,就把对方置于死地,这是从功利角度说。

王阳明从仁政的角度说,文王要在的话就不至于兴兵,不至于抡镢头去打。他必然有办法,能把剩下的那一分通过道德感化,通过正义的感召,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把那一分也归了文王。

文王高明的地方就是“善处纣,使不得纵恶而已”,善处纣这个话叫善处忌主,《红楼梦》里面的平儿,过去的评点家就说她善处忌主。王熙凤就像雄才大略的皇上一样,精明强干,眼里揉不得沙子,要再换一个王熙凤性格的人伺候王熙凤,那早就打起来了,只有像平儿这样用柔弱而正义的态度跟她周旋才行。

这里说文王善处纣,使纣的那些恶纵不开,不像武王这样使纣王的恶发挥到头了,然后再血流漂杵,再来打这一仗。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