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在ZnO纳米粒子中的作用

新瑶看国际 2023-07-29 07:05:02

前言

ZnO,一种引人注目的半导体材料,引发了人们对其广泛应用的浓厚兴趣,其最显著特性是拥有3.36 eV的宽带隙和室温下,高达60 meV的激子结合能。

正是由于这些特性,ZnO被广泛认为适用于各种短波长器件,包括紫外发光二极管、紫外线激光器以及可调紫外光电探测器。而ZnO纳米颗粒更是受到广泛我们研究。

然而,由于纳米颗粒表面和体积存在大量缺陷,要获得纯净的紫外线发射是具有挑战性的。这些缺陷往往导致可见光发射的增加,从而损害了紫外线发射效果。

在ZnO纳米颗粒的光致发光光谱中,我们观察到两个主要发射峰:紫外区域的近带边发射和可见光区域的缺陷水平发射。

NBE发射源于自由激子的复合,即带间跃迁所致,而DLE源于表面或体积缺陷状态,如氧空位和锌间隙。

有许多方法已被研究用于增强NBE发射,其中包括通过TiO对ZnO进行表面状态修饰和Al2O3封盖层的应用,以及在合成或生长过程中控制缺陷形成的氢化作用。

此外,将ZnO纳米颗粒与显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金属纳米颗粒结合,也被证明是增强NBE的有效策略。

一、材料和方法

1、合成氧化锌

在合成ZnO纳米颗粒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分析试剂级的化学品,在20ml乙醇水溶液(70%)中溶解219.5mg乙酸锌二水合物,制备了0.05 M的前驱体溶液。

接着准备了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在0 ml乙醇水溶液(0.75%)中,并将其滴加到前驱体溶液中,分别得到了1:1.5、1:2、1:2.5和1:3的比例。

随后,我们将混合物置于水浴中,保持在600°C,并连续磁力搅拌直至得到透明溶液。在经过2小时的反应后,冷却至环境温度,我们观察到白色ZnO沉淀物在反应容器底部沉淀。

为了得到纳米颗粒的多孔形式,将含有ZnO纳米颗粒的溶液以4500 r/min离心6分钟,并在空气中以240°C干燥。这样的干燥过程,通过溶胶-凝胶和水热合成路线获得多孔颗粒,这也是典型的特征。

接着,用研杵和研钵轻轻粉碎这些颗粒,以获得非常细的ZnO纳米颗粒纳米粉末。该纳米粉末由分散良好的ZnO纳米颗粒组成,这些颗粒是制造ZnO-CNT杂化物所必需的。

2、氧化锌-碳纳米杂化物

我们为了合成ZnO-CNT纳米杂化物(含16.66重量%的CNT),将2 mg的NANOCYL NC7000多壁碳纳米管与10 mg的ZnO前驱体,按照NaOH的摩尔比1:1.5和1:3混合。接着将混合物中加入无水乙醇,并进行5分钟的超声处理,以确保均匀混合。

随后,我们将得到的混合物置于空气中,并在600摄氏度下处理24小时,以实现ZnO-CNT的合成反应。经过处理后,得到了一批非常细腻的黑色粉末,其中含有形成的ZnO-CNT颗粒。

这一合成过程的优点在于采用了CNT作为ZnO的纳米材料载体,有望为该杂化物带来独特的性能和应用潜力。

可以说,该纳米杂化物的制备方法,为类似材料的合成提供参考,同时其结构和性质,也值得进一步我们研究和优化。

而通过不断改进合成工艺,相信ZnO-CNT纳米杂化物,将在各种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传感器、催化剂和光电子器件等。

二、结果和讨论

1、纳米颗粒的结构

在X射线衍射(XRD)图谱中,我们观察到ZnO样品的特征峰(100)、(002)、(101)、(102)和(110),这些峰对应于ZnO的六边形纤锌矿结构。

但XRD光谱还显示存在未反应的前体物质Zn(CH3一氧化碳2)2.2H2O,这可能是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或未完全转化的中间物质。这些未反应的前体物质可能会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质产生影响。

有趣的是,ZnO纳米颗粒的沉淀是我们通过以下化学反应实现的:Zn(CH3一氧化碳2)2.2H2O → ZnO + 2CH3一氧化碳 + 2H2O。

在这个反应中,Zn(CH3一氧化碳2)2.2H2O逐渐转化为ZnO纳米颗粒,并同时释放出CH3一氧化碳和水。

在探索ZnO纳米颗粒形成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NaOH的数量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为了合成ZnO纳米颗粒,采用了非水或水解溶胶凝胶路线,再通过改变NaOH含量来调节pH值。

在水热合成过程中,我们增加了固定浓度的Zn(CH3COO)2·2H2O前体,并随着NaOH量的增加,溶液的pH值和反应动力学也随之增加。这导致了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减小以及表面缺陷的变化。

为了定量描述ZnO纳米颗粒的尺寸,我们还通过计算所有样品的反射半峰全宽(FWHM)来获得初步概念。

显然,随着NaOH量的增加,FWHM值也随之增加,表明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减小。然后,应用Scherrer公式,基于微晶是球形的假设,计算ZnO纳米颗粒的尺寸。

但由于TEM分析揭示了多种纳米颗粒形态,Scherrer方程只能提供有限的关于纳米颗粒尺寸的信息。然而,该方程的结果确实揭示了随着NaOH量增加,纳米颗粒尺寸减小的一般趋势。

其中 D 是粒径,λ (= 0.15,406 nm) 是入射 X 射线束的波长,β 是以弧度为单位的 FWHM,θ 是布拉格衍射角。

2、分析纳米颗粒的形状

我们通过TEM分析验证了合成的ZnO纳米颗粒的实际尺寸和形状。然而,ZnO-CNT样品并未经过TEM表征,因为ZnO与CNT的连接,并不会影响纳米颗粒的形状、大小或形态。

在研究中,我们尝试合成不同形态的ZnO纳米颗粒,包括六边形、矩形、针状和球形。并且,成功获得了六边形、棒状和矩形形态的ZnO纳米颗粒,其中以含量最低的NaOH合成的样品Z-1显示出了这些形态。

随着NaOH量的增加,Z-2中的ZnO纳米颗粒表现出针状形态,并出现了几个六边形纳米颗粒,进一步增加NaOH量到Z-3样品中,产生了形态可变的较小纳米颗粒,最高NaOH含量的Z-4样品,导致产生最小尺寸的纳米颗粒。

3、纳米颗粒形态转变

纳米颗粒尺寸的减小可以归因于前体反应性的增加,反应过程包括Zn(CH3COO)2·2H2O 到锌的中间相(CH3COO)(OH),然后进一步转变为ZnO。这些反应具有相对较低的聚集性,导致平均粒径减小。

而纳米颗粒形态的转变,也归因于NaOH量的增加,导致溶液中羟基离子的过量。这些额外的羟基离子被吸附在ZnO纳米颗粒的表面上,阻止其沿c轴方向生长,从而导致非选择性和不受控制的水解成核。

随着NaOH数量的增加,ZnO纳米颗粒不再沿c轴方向优先生长,而是转变为具有更光滑刻面的纳米颗粒,例如Z-4样品的形态。

FTIR光谱是合成ZnO、ZnO-CNT纳米杂化物以及原始CNT过程中振动键信息的重要来源。在700-500厘米之间,带位对应于Zn-O的拉伸键,进一步确认了ZnO的形成。

氧化锌的振动带从∼680 cm下降至640厘米−1,随着NaOH量的增加,表明ZnO纳米颗粒形态发生了变化,与TEM结果相吻合。在3300厘米附近,宽带对应于OH的拉伸,源自水和NaOH的存在。

我们观察到样品Z-1,OH拉伸带显示较弱且更窄的特征,而对于样品Z-2、Z-3和Z-4,OH拉伸带则更强烈且更宽。

这种带宽度和强度的变化可归因于OH的不均匀分布,即它们以不同的官能团形式吸附在ZnO纳米颗粒表面。特别是位于1000到800厘米−1之间的Zn-OH键的存在,表现在3000到2800厘米−1的CH拉伸带中。

在1600至1100厘米−1之间的带子,由几个乙酸基团(-COOH)构成,这些基团在合成过程中吸附在ZnO纳米颗粒的表面。

特别是在1600到1500厘米−1之间的带子,对应于C=O键的对称拉伸振动,而在1500到1400厘米−1之间的带子,对应于C=O键的不对称拉伸振动,约在1350厘米左右,宽峰对应于C-O键的振动。

对于ZnO-CNT纳米杂化物的FTIR光谱,即样品Z-1-CNT和Z-4-CNT,它们具有与合成的ZnO样品相似的键。在2130厘米处,存在一个宽阔的山峰,这是氧化锌-碳纳米管样品的特征。在原始碳纳米管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该峰,因此,可以安全地归因于一氧化碳峰。

4、光学特性

我们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ZnO和ZnO-CNT杂化物的带隙进行了计算。有趣的是,ZnO-CNT的吸收特性与生长的ZnO纳米颗粒相似。MWCNT很容易形成捆绑结构,这抑制了它们的光信号。

此外,范霍夫奇点使得它们在红外区域有较强的吸收。因此,预计它们对ZnO的近带吸收不会有显著贡献。对于含有高浓度表面缺陷的ZnO样品,我们观察到了3.27 eV的带隙。

这些带隙的变化,是我们通过溶胶-凝胶途径合成ZnO的结果。ZnO样品的吸收光谱显示,在3.3 eV处有一个尖锐的肩部,并向下延伸至2 eV-2.5 eV。

在与缺陷水平吸收相关的肩部不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从3.3 eV开始并延伸到2 eV以下的更宽吸收肩,这表明金属MWCNT的存在影响了杂化样品在近红外区域的吸收特性。

在两个ZnO-CNT样品中,我们还观察到带隙略有降低,这可能暗示在下一节中,研究的特定缺陷状态可能通过PL光谱法进行了修改。

我们还通过室温PL测量,研究了合成的ZnO和ZnO-CNT纳米杂化物的发射特性,365 nm(3.4 eV)激发源激发带隙,在3.17 eV和3.29 eV之间的ZnO和ZnO-CNT样品时,观察到了带间跃迁的现象。

而PL光谱揭示了ZnO纳米颗粒的典型PL发射特性是由NBE和DLE组成,未反应的乙酸盐前驱体在365 nm激发下不产生任何PL发射。因此,样品发出的PL辐射仅来自ZnO纳米颗粒。

NBE与DLE的比例,也提供了对ZnO样品结晶度的定性测量,比率越高,就表示内在缺陷的数量越少。

ZnO纳米颗粒的形态变化也影响其缺陷状态,棒状或豆状ZnO往往含有较少量的Vo,而在球形ZnO纳米颗粒中,DLE是主要的发射成分。

另一方面,六边形ZnO由六个面组成:四个极性和两个非极性,后者有从空气中吸附氧气的趋势。极性刻面要么是O端接的,要么是Zn端的,因此存在相关的点缺陷。立方体或矩形ZnO具有两个极性表面和两个非极性表面。

尺寸最小的Z-4纳米颗粒,则具有在生产的ZnO样品中最高的表面体积比。因此,表面体积比的增加解释了样品Z–2的2.4 eV发射强度更高。当与CNT结合时,Vo发射显著下降或消失,并且两个ZnO-CNT样品在1.95 eV处的红色发射也减少。

这种发射被认为与锌有关的跃迁,在富氧条件下合成的ZnO样品中,通常我们观察到约2.1 eV的黄橙色发射,与Zn的跃迁有关,CNT的残余DLE可能是由于ZnO表面的不完全钝化。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样品Z–1–CNT和Z–4–CNT的NBE峰强度分别为∼383 nm和∼385.5 nm,因此,这两个样品的峰值NBE强度之间存在约2.5 nm的差异。

由于Z-4纳米颗粒尺寸较小,表明它们的表面更大,我们需要更多量的CNT以确保最佳的表面覆盖,后者将确定表面缺陷的钝化和Z-4-CNT的NBE的进一步蓝移。

三、结论

这些发现揭示了在ZnO纳米颗粒合成过程中对形貌和光学性质调控的重要性,为其在光电子学和纳米器件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潜在的优势。

我们通过对合成条件和添加剂的调整,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并优化所需的纳米颗粒性质,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参考文献

1、冢崎 A, 大友 A, 大沼 T, 等.基于ZnO的p型掺杂发光二极管的重复温度调制外延.国家母校 2005;4: 42–46.

2、朱里希奇, 吴婷婷, 陈晓燕.用于光电子学的ZnO纳米结构:材料特性和器件应用。普全电子 2010;34: 191–259.

3、.林斌, 傅志, 贾茹. 沉积在硅衬底上的未掺杂氧化锌薄膜中的绿色发光中心.应用物理莱特 2001;79: 943–945.

4、皮尔顿, 林文, 赖特, 等.用于传感器和发光二极管的ZnO和相关材料。电子材料杂志 2008;37: 1426–1432.

5、戴同峰, 许文昌, 许海昌.我们通过消除表面捕获状态改善ZnO亚微米球体的光致发光和激光性能。Opt Express 2014;22: 27169–27174.

6、萨珊尼·加姆萨里 M, 阿拉姆达里 S, 韩 W, 等.纳米结构薄ZnO膜对紫外线防护的影响。国际纳米医学杂志2017;12: 207–216.

2 阅读:5

新瑶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