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卒话史
我们知道,无论是在民间传说还是影视剧中,纪晓岚和乾隆皇帝两人之间始终是充满信任和调侃。在外人看来,他们已经超出了普通的君臣关系,而纪晓岚私下里更是直接管乾隆叫“老头子”。
《清朝野史大观》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乾隆年间,纪晓岚带领一帮翰林大学士编修《四库全书》。因为天气热,纪晓岚便旁若无人脱去上衣,赤膊执笔校阅。不巧的是,乾隆帝突袭检查,纪晓岚来不及穿上上衣,只得掀开桌布,躲到桌子底下。
过了一会,纪昀听闻没了响动,便小声跟外头人说话,问同僚:“老头子走了吗?”可谁知乾隆爷根本没走。他揪起纪昀的耳朵,把他拉了出来,并质问他为何管自己叫“老头子”。
纪晓岚两腮通红,不过他脑子聪明,张口便答道:“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母天地又谓天之子,故而称为‘老头子’。”
乾隆知道纪昀的“套路”,不过,纪晓岚的一番话,还是让乾隆很受用。乾隆便免了纪晓岚之前的失仪之罪。
故事虽然出自野史,但纪晓岚的才情、幽默诙谐等性格,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的确是个大才子,他不仅才思敏捷、善于雄辩,尤其爱捉弄人。在清朝文学界,他堪称奇人,也算是领军人物,在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记。
纪晓岚自幼才情外露,3岁那年,其父纪容舒宴请当地的名师大儒为纪昀开蒙教学。6岁时,纪晓岚参加童子试,他是那一届年龄最小的考生,没想到最后一举考中,名震河间府,一下子成了众人口中的“神童”。
10岁时,纪容舒入京为官,纪昀随父入京。纪昀在京城时读书非常用功,纪昀读书博古通今,心胸开阔,见解独到。也正因为酷爱看书,他双眼开始近视。据说也在这个时候,纪昀慢慢养成了抽烟袋的习惯。
纪晓岚17岁时,娶了邻县20岁的马氏为妻,一年后生下他们的长子纪汝佶。
纪昀虽然聪明,不过科考之路并不平坦。
乾隆九年,20岁的纪昀第一次回乡参加乡试,结果因“跑题”而未能中举。3年后,纪昀再次参加考试,本以为还是同样的结局,结果发榜时发现自己稳坐第一位,中了解元。
乾隆十三年,纪昀第一次在京城参加科举会试,本以为可以高中,未曾想杏榜无名。苦等三年,纪昀打算再考,但因为母亲病重离世,纪昀不得不守孝3年。
直到乾隆十九年,30岁的纪昀再次参加考试,殿试时表现出色,最终高中二甲第四名。纪昀被乾隆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此开始他的仕途。
纵观纪昀一生不难发现,他跟翰林院缘分很深。史料记载,纪昀初入官场便进入翰林院,后来担任武英殿纂修、功臣馆总纂、国史馆总纂、方略馆总纂,以至于后来他在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时,大部分时间都在翰林院度过。据统计,纪昀为官60年,有40余年的时间几乎都和翰林有关。
这期间,纪昀有外放的时候,不过最终都被乾隆阻止了。
京察,授贵州都匀府知府。高宗以昀学问优,加四品衔,留庶子。寻擢翰林院侍读学士。
乾隆认为,必须用人之长,纪昀到地方只会被地方政务缠身,无法展现其特长。不久之后,纪昀又擢升翰林院侍讲学士。
古语常说伴君如伴虎,古代帝王言出法随,做臣子的一个不小心,分分钟就会被兴师问罪。
有一次,纪昀的姻亲卢建曾一位一桩整顿盐务案,被诬陷贪污受贿,遭到御史弹劾,乾隆欲捉拿卢建曾。纪昀暗中派人快马加鞭送了两个信封给卢见曾,卢见曾一一拆开,信封里装的分别是盐和茶,暗通“严查”之意。
这件事东窗事发后,卢建曾依然被冤杀,纪昀自然也被治罪。不过因乾隆爱才,免了纪昀的死罪,将其改为流放,将他发配到乌鲁木齐充军。
三年后,刘统勋下江南重审卢见曾案,卢建曾被洗刷冤屈,纪昀又被重新召回京城。3年的流放生活,让纪昀改变很大,不但做事更加沉稳,而且收敛了很多。期间,他写成了著名的《阅微草堂笔记》,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官场上的人情世故融入了自己的思考。
然而,历史上的纪晓岚,除了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外,最让我们津津乐道的可能就是他的幽默风趣,这也是他身上的一个大标签。
北方之士,罕以博雅见称于世者,惟晓岚宗伯无书不读,博览一时。——《啸亭杂录》
时人认为,北方的读书人大多认为儒学乃正道,对别的科目很少涉猎,但纪昀从小在河北和京城长大,他却多有涉猎,很多人都非常佩服他。
乾隆一生曾多次下江南,纪昀大都跟随前往。有一次,乾隆南下经过杭州萧山白龙寺,见古刹庄严肃穆,寺内金钟声音洪亮,乾隆诗兴大发,挥笔写下“白龙寺内撞金钟”让众人接下联。大家面面相觑,抓耳挠腮。纪昀则不慌不忙应声接出下联:“黄鹤楼中吹玉笛!”李白的诗被他信手拈来,大家纷纷拍手叫好,乾隆也面露喜色。
在影视剧镜头里,纪晓岚和和珅这对欢喜冤家,互相掐架斗嘴,但历史上的纪晓岚比和珅可是大了26岁,并非同辈人,纪晓岚爱捉弄人虽然被有意放大,但却部分还原了真实历史上的纪昀。
前文有述,纪昀对乾隆暗地里敢戏称老头子,对主子他不敢不敬,不过,对于同事,他可不仅仅是开玩笑,还喜欢捉弄他们。纪昀初入仕途时,恃才傲物,加之阅历甚浅,得罪了不少人。即便到后来,他看到很多不平之事,仍然会出言讥讽。
《啸亭杂录》里还记载了这样两个故事。乾隆中期,大学士于敏中任军机处首席大臣,很多人都上门巴结。一位探花郎苦于没有门路,便让自己的妻子认于敏中的小妾为干娘。后来,于敏中去世后,梁国治入职军机处,这位探花又让妻子认梁国治为干爹。
这件事在很多人看来习以为常,不过纪晓岚却看不下去了,他随机写了一首讽刺诗:
昔曾相府拜干娘,今日干爷又姓梁。赫奕门楣新吏部,凄凉池馆旧中堂。
该探花郎自认斗不过纪晓岚,最后直接负气辞官。
嘉庆帝永琰登基时,纪昀昔日的老师朱珪也开始风生水起,有人为了讨好他,厚颜求见。可是刚拜见完朱珪后,此人转角又留到军机大臣戴衢亨的门前拜谒。纪昀直接骂此人“三姓家奴”。
人前惟说朱师傅,马后跟随戴侍郎……
在一些野史和民间传说中,纪晓岚怼人、捉弄人、骂人简直无出其右,可以说,乾隆、和珅、刘墉、兆惠、海兰察、福康安等乾隆朝半个朝堂的文臣武将,他都调侃或捉弄过。
纪文达公昀,喜诙谐,朝士多遭侮弄。——清·牛应之《雨窗消意录》
纪晓岚性格豁达,凡事都想得很开,他有“接地气”、爱民如子的一面。
饥民多就食京师。故事,五城设饭厂,自十月至三月。(纪)昀疏请自六月中旬始,厂日煮米三石,十月加煮米二石,仍以三月止,从之。——《清史稿》
乾隆五十九年,黄河洪水泛滥,直隶、山东等地发生大范围洪灾,百姓纷纷拥往京城避灾。纪昀请旨协助救济百姓。纪昀设置了很多粥棚,米粥一直从十月供给到来年三月。粮食不够,纪昀直接请奏皇帝拨付皇粮。与此同时,纪昀还联合朝廷有关部门,为灾民筹集救灾衣物,帮他们渡过难关。
纪晓岚仕途生涯,最有意义的工作可能要数编纂书籍。乾隆十九年,刚入翰林院的纪昀便开始编纂《热河志》,之后又参与编纂《平定两金川雅》《平定两金川颂》《契丹国志》《河源纪略》《八旗通志》等。他在学术界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主持编纂了旷世文化工程——《四库全书》。
这套百科全书的编纂,前后历时20年时间,全书分经、史、子、集四个部分,涵盖了中国古代的文、史、哲、理、工、农、医等几乎所有学科。此书对中国文化界影响极大,影响也极为深远。
众所周知,纪晓岚生平有四大爱好:读书、抽烟、吃肉、好色。
纪晓岚爱读书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他在荧屏中的“纪大烟袋”形象也让人印象深刻。据记载,纪晓岚晚年自己设计制造了一个超大的烟袋,烟管长达三尺,最奇葩的是烟锅巨大,一次能装四两多烟叶,传闻纪昀每天至少5袋烟。这么算下来,纪昀每天至少消费2斤干烟叶,这个烟瘾也足够大了。
公(纪晓岚)今年已八十……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真奇人也。——《啸亭杂录》
纪晓岚爱抽烟,也酷爱吃肉。“日食肉数十斤”却不吃一粒米饭,确实是奇人奇事。
纪晓岚晚年很贪念温柔乡,他娶了一妻六妾,而大多数妾室都是他晚年所纳。
纪文达公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清·采蘅之《虫鸣漫录》
河间纪文达公,一日不御女,则肤欲裂,筋欲抽。——孙静庵《栖霞阁野乘》
“文达”是纪昀的谥号,纪文达指的就是纪晓岚。从上面两段话可以看出,纪昀在私生活上也毫无节制,也不枉他风流才子的名号了。
有人说纪晓岚是个“怪人”,单从他的生活习性上来看,他的确是个怪胎,但常言道瑕不掩瑜,对于那些“小节”而言,纪晓岚身上最大的争议还是他编纂《四库全书》的是与非。
为人臣子,他必须听命于朝廷,奉命编纂《四库全书》时,他必须维护天子和朝廷名声,所以,他出于帝王统治因素,删除了许多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古籍和民间图书,这点不可回避。他录入的一些内容,也牵连进几次“文字狱”案,这也是他遭受诟病的地方。
但毋庸置疑,编纂《四库全书》这项浩繁的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至于是非功过,就如孔子所言: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是非功过,还是留给后人评说去吧。
嘉庆十年,纪昀被嘉庆加封为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是年,纪昀在家中去世,享年82岁,嘉庆亲作祭文祭奠,赐谥号“文达”。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小编来我给你5袋烟,10斤肉,连吃一个月,吃不完双倍付钱行不?吃完了免费,我再给你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