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卒话史
明成化23年,万贵妃去世后,明宪宗朱见深也跟着走了,17岁的朱佑樘不得不登上皇位,是为明孝宗。
可能你知道,在明朝第九位皇帝朱佑樘身上,最明显的标签恐怕就是他是“一夫一妻”制的坚定奉行者。然而,更有人夸赞他是“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这一点在朱见深、朱佑樘父子身上有明显的表现。
朱见深在位时,堪称一代明君,他对万贵妃充满深情厚谊,有“仁宣之治”的盛世遗风。虽然执政后期比较昏聩,但瑕不掩瑜。儿子朱佑樘也是,他登基时,开局只有国库里父亲留下的两千多万石,但烂摊子也显而易见。
边境看新主上位,欲开启挑衅模式。但朱佑樘并不慌张,他一方面联合鞑靼,拓展自己在外交方面的影响力,积极造势,另一方面,他着手从内部整顿,并逐步清算万贵妃得宠后鸡犬得道的万家。
与此同时,他又废除了严苛的刑法——《大明律》,主张勤俭节约,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与此同时,他不拘一格,提拔了大批的贤臣和忠良,谢朝宣、李韶、陈金、沐昆等忠臣得以脱颖而出。
朱佑樘事必躬亲,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庙堂之上有更多的大臣办理政事。
就这样,有明一朝在朱佑樘的治理下,节奏慢了下来,从最初的战争扩张,渐渐转为守成,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
作为一个皇帝,朱佑樘不近女色,张皇后从太子妃时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直至后来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朱佑樘始终不再纳别的妃子,真正做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评价朱佑樘为:他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
在朱佑樘的治理下,朝廷吏治清明,国家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这段和平时期,就是明朝有名的“弘治中兴”。
但在朱佑樘统治后期,却出现了迷信斋醮炼丹,重用宠信宦官的情况,李广就是代表人物之一。纵观朱佑樘前期执政时期不难看出,他并不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那么他的转变究竟因何而起?
事实上,这与朱佑樘小时候的遭遇有关。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从朱佑樘承认为皇子,直至坐上皇位,他的背后都有宦官的影子,说白了,他对宦官是有感情的。正因此,在朝堂内外总能看到宦官压制文武官员的现象。有一次,朱佑樘让兵部尚书马文升和司礼监太监李荣一起阅兵。马文升本想和李荣“并坐”,但李荣拒绝了。有人说这是宦官地位在攀升,其实说到底还是皇帝在为他们撑腰。
其次,弘治三年(1490),朱祐樘即位已3年而没有子嗣,按照以往惯例,“古者天子一娶十二女之义”,让这些嫔妃雨露均沾,可前文有述,朱佑樘是个情种,他始终倡导一夫一妻制,到最后,他干脆再建祈圣嗣醮,祈求上苍赐予子嗣。
事有凑巧,第二年,朱佑樘居然得了一子,这让他对道教斋醮开始死心塌地起来。从此之后,他不但对道教加以封赏,还恢复父亲成化时期的斋醮场所,还大肆修建了许多道观。一度认为余生靠方术和丹药就能长生不老。
期间,那些乘势在朱佑樘耳边谗言的宦官也得到荣宠。李广就是一个例子。
《明史》记载:“中官李广以烧炼斋醮宠”。在众人眼里,李广是方术高手,精通炼丹,所托他备受宠信,根本不稀奇。通过他,在弘治中兴时期,那些被打压的官宦如梁芳、汪直、刘瑾等人,要么重新回朝,要么再被重用。在众人看来,李广成了朱佑樘求仙问道路上的密友,很多人对此愤愤不平,但却无能为力。
至此,朱佑樘从一个勤政爱民的清明皇帝,变成了一个殆政无能的昏君。
对于朱佑樘这样一个皇帝,属于走了一些弯路,毕竟在弘治中兴时,他是有过一番作为的,那些成功的经验和经历,一定会历历在目,而眼前庙堂内外的反对声,他不可能装聋作哑。
皇帝言出法随,对眼前做过的一些事,即便是糊涂事,朱佑樘要想改变都非易事,何况他现在沉迷炼丹,尤其信任那些宦官。但直到一件事的发生,又让这位几近走进崩溃边缘的昏君迷途知返,改变了大明王朝的走向,也影响了中国历史500年。
弘治八年十二月,河南、江西、陕西等多地发生地震,一向看不惯李广的户部主事胡爟,觉得这是收拾宦官一党的好机会,对皇帝进谏说天灾与太监干政密不可分。这也是古代政治斗争的惯例,拿天灾说事。胡爟说:
今李广、杨鹏引用刘良辅辈,左道惑乱圣心,斋醮縻费财用。差遣在外,如虎横行,吞噬无厌,其耗天下不可言矣……阴盛阳微,灾异何由弭乎?
只可惜,这份上疏被朱佑樘给压下来了,根本没有影响到李广分毫。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时除了跟李广沆瀣一气的那几个宦官之外,大部分文武百官都站到了李广的对立面。除了户部尚书胡爟,包括时任内阁首辅徐溥在内,很多人都开始提醒朱佑樘要亲贤远佞。
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都是“尚书”,三者相比哪个更有实权?
朱佑樘之前“三把火”烧得很旺,他又何尝不知李广的为人,就在暗地里提醒李广,让他收敛一些,不要树敌太多。但朱佑樘最多还是停留在口头,对他没有采取更多的实际措施。两人每天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一起研究丹药。
由于明朝的官制,内阁首辅在朝堂上有一定的影响力,鉴于持续的舆论压力,1497年3月,朱佑樘开始召集阁臣于文渊阁议事。这是他即位十年来首次召见阁臣议政。
在当时,可见朱佑樘依赖宦官到什么地步。这一次,大家齐刷地把目光全部聚焦到朱佑樘身上,认为他们的明君终于归位了。
但是让大家失望的是,他们眼里的圣君还是未能采取强力措施。
一个月后,给事中叶绅上疏,直指李广“八宗罪”:诳陛下以烧炼之名,而进不经之药;拨置皇亲,希要恩宠;盗引玉泉,经绕私第;首开倖门,大肆奸贪……桩桩件件来看,李广都是死罪,但朱佑樘还是对李广听之任之。
(弘治)十一年,广劝帝建毓秀亭于万岁山。亭成,幼公主殇。未几,清宁宫灾。——《明史·李广传》
这一年,因为两件事叠加,李广还是走向了末路。
李广劝孝宗建毓秀亭,毓秀亭建成后,年仅4岁的太康公主却身染重疾,医治无效时,朱佑樘让李广用他的金方术救公主,很明显李广无能为力。另外,朱祐樘祖母孝肃皇太后居住的清宁宫发生火灾,宫中传言火灾乃建毓秀亭犯太岁引起。本就不满的皇太后对李广一顿怒斥。
朱佑樘难平众怒,加上丧女之痛,对李广开始痛恨,欲拿其治罪。
李广自知大势已去,劫数难逃,未等朱佑樘追责,便饮鸩而死。
但朱佑樘此时仍然对道家方术炼丹充满幻想,于是派人将李广的府邸查了个底朝天,因为他想看看李广的方术“秘籍”藏在哪里。但是,官差到最后只找到两本李广受贿的账本。
此时,那些昔日对李广行贿的官员纷纷为自己开脱,另一些谏官们则提出彻底清剿李广余党,恐日后再有祸患。
一时间,包括保国公朱晖、恭顺侯吴鉴、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等在内的武臣8人、文臣24人遭到实名弹劾。六部尚书中,除兵部尚书马文升之外,其他五人无一幸免。这件事涉及面之广让朝廷内外无不震惊,如果全部清算下来,整个朝廷的秩序可能面临瘫痪。此时,朱佑樘展现了他昔日的治国风采。
朱佑樘召集内阁班子开会,内阁三人刘健、谢迁、李东阳,皆以道德文章著称,他们均主张按章查办。对于六部尚书五人被查办,内阁建议按照账本追究责任。
此时朱佑樘撒谎说没有什么所谓的账本。可见,账本就朱佑樘看过,其他官员可能都没见过。最后,朱佑樘说:“此籍不知有否,姑宜已之。”意思是,本无账本之事,这件事到此为止吧。由此可见,朱佑樘不想打击面太宽,以免引起朝局震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弘治十一年十二月,在前线领兵抗击鞑靼的老将王越忧愤而逝,朝廷本是用人之际,王越因李广事件受牵连,尤其是朝廷因李广事件,迅速分化,而且形势愈演愈烈。朱佑樘不得不再考虑如何拯救大明于危亡。
1500年5月,大明境内出现日食和彗星,这在古人看来是凶兆。监察御史刘芳等人借此重提李广事件,希望皇帝罢黜两年前被弹劾而仍在位的五部尚书。与以往不同,这次朱佑樘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甚至后来有学者认为,这是朱佑樘暗中授意的。
在“天意”和言官的双重施压下,吏、户、礼、刑、工部尚书屠滽、周经、徐琼、白昂、徐贯五人同时被罢官,同意他们提前“退休”。此时五部全部大换血,只剩下兵部尚书马文升一个老人了。
在一系列操作之后,朱佑樘重整旗鼓,准备开始新政。首当其冲的就是人事重组。原南京刑部尚书戴珊被任命为左都御史,原来在养病的户部侍郎刘大夏被任命为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二人逐渐成为朱祐樘的股肱心腹。
几年后,朱佑樘身边又有了一帮替他分忧,为国请命的正直能臣。只是因为李广事件影响较深,也使得朱佑樘在考核干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使得明朝官员升迁纠察得到进一步规范。史料记载,每逢考察,全国各地每年都会撤换官员多达两千多人。
朱佑樘的人生最后几年,依然清心寡欲,他时常提起刘大夏说过的“人穷财尽”四个字。而当刘大夏向他描述朝廷弊病和百姓疾苦时,朱佑樘悲从心来,他有心再次革除旧弊,然而时间已经不允许。弘治十八年(1505年),年仅36岁的朱佑樘,带着满满的遗憾辞世,一代明君就此殒命。
在评价朱佑樘时,我们不能忽视他的政治风格。他以勤政、廉政、仁爱、开明而著名。虽然他的人生最后几年走过弯路,但能在关键时刻迷途知返,尤为可贵,总的来说,他的政绩和政治风格都为明朝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这个皇帝很好,他在位时期!大明税收只有一种,那就是人头税[鼓掌]且国库每年三百万两税收都不到[鼓掌]
大萌个个都是千古一帝!有些萌吹居然弄了个历朝皇帝排名、叫门天子居然高于汉宣帝[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明宪宗朱见深吃了一副中药,就死了;明孝宗朱佑樘吃了一副中药,也死了,史称刘文泰单杀二帝。最妙的是,刘文泰居然得以善终。[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