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垒磊
昨天我在热搜里听说了一个词,叫“粉红税”,说的是欧莱雅里成分几乎一样的男女款洗面奶,价格相差近一倍。为什么呢?因为女生在护肤上的消费力强呗。所以有一件事很多人都理解错了,人们以为商品的定价和成本有关,那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学的都是错误的经济学,我们以为企业就应该追求“合理的利润”,不然就是剥削,就是资本家心黑,所以我们有各种奇怪的“政府指导价”——本质上是我们学错了东西。
一个东西的价格,是愿意买它的人们,用真金白银“竞价”出来的,这是什么?是需求。如果这个地球上只有欧莱雅做得出某种女款洗面奶,大家都想要的话,哪怕成本是1块钱,卖到1万块钱也是合理的——只要这个世上还有人愿意花1万块钱买,它就没有必要定价在9999;同理,只要大家都不要了,那么就算它花了1万块钱的成本,也只能卖在1块钱,或者扔掉,那就是0元。
这个问题我在房价里也说过,不是说政府的土地价格定得贵,税收得多,所以开发商必然要以高于成本价去卖,所以房价降不下去。而是来竞价的购房者们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买房,于是开发商都愿意一窝蜂地出更高的价格去拍地,所以政府的地才能被拍出更高的价格。装修建材也是一个道理,不是说你人工贵,你材料贵,我就一定要付这么贵的价格去装修,而是大家都愿意买房,都要装修,愿意出高价的人多了起来,所以人工才能收高价,建材价格才水涨船高,而不是钢筋水泥人工建材的成本就不能变,装修费用只能往上加——需求萎缩了,你不愿意降价是可以倒闭的,没有人不允许倒闭。
所以为什么有“粉红税”这种东西?不是商家坏,是大多数的女生都愿意出这个价格去买,所以它自然就不需要定更低的价格;而男款洗面奶为什么这么便宜?不是成本更低,而是男生不买,就这么简单。他们的大头消费在游戏,在车子,在手表,在烟酒茶叶饭局——本质是什么?女性愿意花在容貌上,男性愿意花在装逼上,它永远和社会对不同性别的价值衡量标准相适应。
而“花”这件事,也是要讲究资格的,如果只是试图在表面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排名,最终只获得了一种虚幻的心理安慰,而没有用来及时变现,那就花错了地方(建议多读几遍)。
我曾经说,我们的每一分钱,最好都用来投资。购买投资品是投资,自我增值是投资,哪怕最后投资失败,那也是投资,因为至少有“获胜”的可能性,于是只要你持续做下去,按照概率,总有一天会成功。那花大价钱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是什么?你用这个美美的钓到了凯子,就是投资,而如果你都没有捕捞意识,天天打扮给路人看,那就是消费;那花大价钱买豪车呢?你用这件事降低了信任成本,拿到了生意,那就是投资,比如某音某书上的那帮网红,他们买豪车是为了拍视频,是会计算ROI的,而你只是自己开着爽,或者只是在朋友面前装个逼,酒吧去接几个妹子,那就是消费。
消费不是不行,但一定要降级。什么是降级?就是比你现在的身份要低。比如你资产过亿,流动现金大几千万,那你买个一两百万的豪车行不行?行,哪怕不产出价值也行。但你手上才攒了500万,去买个两三百万的豪车就为了自己爽行不行?不太行,因为它会显著拖慢你积累财富的速度——同样的起步线,几年后人家能买10辆了你可能还得贱卖手上这一辆。
追求超越自己当前身份的消费,是一种穷根。为什么说是“根”?就是这个人内心是有很多缺失的,他需要不断地用更高层次的物质消费来说服自己处在一个更高的社会层级,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持续证明,他在午夜梦回是会自我否定的——这个“根”只要没治好,这个人就不太可能持续提升自己的阶层,除非身边所有人都知道他有钱了,这种缺失才会慢慢愈合,因为就算穿布鞋,马云也不会觉得自己没处在社会顶层。
很多中产阶级目前的困境,是身上的穷根没去掉造成的。他们在大城市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贷款买了房子,就以为可以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国际学校,奢侈品,每月大几万的房贷交着,不仅消费超出了身份,而且还购买一些持续失血的东西,例如很多屌丝乍富时根本不知道一辆普通豪车的养护加贬值,就算刨去第一年的大头,后续每年基本也会去到20多万,而他们很多人一年的税后收入都没有超过50万,就开始用“人无再少年”来给自己的消费洗脑,这些都是穷根问题。
所以这帮人为什么会返贫?本质上就是对钱的使用不当。他们拿钱优先去补了自己内心的窟窿,而不是带着ROI思维去使用自己的每一分钱——目标错误,账算不明白,钱自然就走了。
(完)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