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关注”,持续为您奉上诚意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1978年,邓小平曾向中央提出一个“烦恼”。他当时兼任的职务太多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还兼任着总参谋长,要管的事情太多。
中央领导同志都劝小平同志,您有责任带领大家好好干。但邓小平并不是谦让,他提的意见是认真的,一个人能力再大,也不可能同时干好这么多工作,他诚恳地提出,在国家百兴待兴、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往前赶的关键时刻,自己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到国家经济建设上来,总参谋长的职务还是不要兼任了。
中央感到这事有点大,一直没有定下决心同意小平的请求。
直到1979年6月,繁忙的工作把一向以精力过人著称的小平累坏了。据邓小平女儿回忆,邓小平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叫人到家里,陪他打桥牌。这不是享乐,而是为了放松。如果不打牌,邓小平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都是处理不完的公务,只有打牌的时候才能真正放松下来,才能真正和家人、部属或工作人员们聊一聊。
不能一直这么耗下去了,变革悄悄地推动起来了。中央军委认真研究后终于决定,邓小平不再兼任总参谋长一职。
那么由谁来接替呢?一时间这成了军界热切关注的话题。
当时,大家都以为,担任第一副总长并协助邓小平主持总参全面工作的杨勇,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下一任总长。
1977年杨勇就担任了副总长、总参第三书记,在行政和党内职务上仅次于邓小平和杨成武。但是杨成武实任福州军区司令员,那时福州方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杨成武上将坐镇于彼,有更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并没有参与总参工作。
杨勇从那时起就协助邓小平处理总参日常工作了,邓小平忙于国家层面的大事,总参事务大多交给杨勇来处理。当时里里外外都觉得日后接替,非杨勇上将莫属了。
不过也有一些小插曲,1978年6月,杨勇率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大家都以为中国军方重点人物到访,南斯拉夫最高领导人铁托一定会见一见,谁知铁托没有会见,原因是对方认为杨勇是副总长,地位不对等。团里同志们觉得南斯拉夫方面失礼了,要去找他们说明情况。杨勇拦住了,说我们并没有提前告知,再说我的职务确实是副总长,不能强行要求人家怎么样。可见杨勇上将之谦虚。
后来南斯拉夫军事代表团回访中国,邓小平出面接见,并让杨勇全程陪同,还向他们介绍了杨勇的情况,南斯拉夫总长这才明白过来,连连向邓小平和杨勇道歉。
然而这件不大不小的事,仿佛自带魔性影响力,预示着杨勇之后的接替不太顺利。
1979年11月,当时各方面的迹象都表明,杨勇上将即将接任总参谋长。张震将军也回忆过此事。张震将军起初担任总后勤部长,11月的一天,突然有一位军委领导找他说,小平同志工作太忙,不再兼任总参谋长,最近小平同志征求了军中几位老同志的意见,认为杨勇同志打仗不错,团结同志,顾全大局,拟由他接任总长之职。但由于杨勇同志长期以来担任的都指挥员职务,对参谋业务并不是很熟悉,请张震同志出任副总长,协助杨勇的工作。
军委领导的意见很诚恳,张震当即同意。张震在华野时期担任副参谋长,主管的就是参谋工作,是粟裕指挥作战的得力助手,这方面经验十分丰富。张震将军也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观,总后勤部长一把手的职务甘愿让出来,去总参当副手,地位有所下降,但下降也干。革命年代走过来的老将,这方面从来都不是问题。
谁知没过多久,事情又起来了变化。因为总参内部一些同志对杨勇有不一样的看法,还有一些老同志找到邓小平反映了情况。具体是什么,我们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中央军委因此把这件事搁置起来了。
总参谋长一职关系重大,乃是三大总部的表率,能不能当,有时并不能完全靠能力,而要考察综合、全面的影响力。邓小平和几位军中老帅从长计议,感觉还是要更慎重一些。
当时开国十大元帅仍然健在的还有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四位,刘伯承元帅年老多病,卧床多年,已经无法参与决策,余下几位身体倒还健康。邓小平找到时任军委常委、秘书长耿飚,请他到广州谒见正在那里休假的叶剑英元帅,咨询他关于总参谋长人选的意见。
叶帅是有名的“吕端大事不糊涂”,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人选的重要性,在广州与耿飚讨论了足足六天,为了确保传递信息的准确性,他一方面对耿飚口述了自己的意见,一边写了封信,封好之后,特意交待邓小平亲启,让耿飚带回北京。
至于信里到底推荐的是谁?是一位,还是好几位?让邓小平自己看着办,还是给出自己的倾向性意见?当事人耿飚在他的回忆录里并没有提及这些细节,足见其谨慎。
邓小平看信之后也拿不定主意,亲自冒着严寒到徐向前、聂荣臻家中征求他们的意见。两位老帅也都是当过总长或主持过总参工作的人,几位老同志互相讨论了很久,最终仍然没有定下来,根据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诸位的传记推断,大概也是仅拿出一个方向性的意见,也就是说,一个大致的名单。至于最终确定谁,谁也不敢一言定下来。
太难了。
这时,一个人的名字慢慢浮现出来,令大众充满了期待:许世友。
许世友早在1954年就短暂地当过一段时间副总参谋长,后来出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兼江苏省第一书记,在南京军区一任就是18年。1973年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许世友上将无论指挥作战能力,还是政治经验,以及在党内军内的资历,都完全够得上总参谋长一职。就在1979年初,边境方向爆发了那场著名的战争,73岁的许世友老将出马,坐镇一线指挥广西方向的自卫反击战,打得相当漂亮。
1980年1月,中央军委宣布增补几名同志为军委常委,所谓军委常委,就是军委最高决策层。增补了谁呢?许世友、杨得志、韩先楚、杨勇、王平。许世友上将赫然排名第一,这是不是意味着军委在向外界不言自明地透露,许世友将出任新的总参谋长呢?
其实这都是世人的误传,增补军委常委,与谁当总长并没有直接关系。根据后来的史料分析,许世友其实根本就不在总长候选人名单之中。
众议纷纷之际,许世友将军若有若无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明于世事的老将军并不志于当总长,原因很简单,生于1906年的许世友,此时已经74岁高龄,有点老了。在广西指挥作战期间,他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虽说仗打得漂亮,狠狠回击了敌人,但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
许世友有此心意,很可能,他也知道真正的人选都有谁。不过老将军也明白什么是党性和纪律要求,他并没有公开向外界宣示自己不会出任总参谋长,在组织没有公开宣布人事变动的命令之前,谁也不能随意透露。
不过许世友毕竟是许世友,精明老道,善于处事,他经常对家里人说,在南京住了18年,喜欢那里的山山水水,喜欢那里的气候,老了还想回那里去。
他出生于大别山区的新县,那里解放前属湖北,解放后属河南,气候与南京还真有几分相似。话禁不住一说两说,说得多了,别人自然就品出什么味道了。身边工作人员开始回南京收拾当年留下的房子,镇守金陵城18年的老将军要回去了。
有心人都明白了,许世友老将军离开广州军区回北京,其实就是要退休了,而不是奔着什么职务来的。
那么,除了许世友将军,当时的开国大将或上将之中,还有更合适任职的吗?大将之中,徐海东(1970年,括号中为逝世年份,下同),陈赓(1961年)张云逸(1974年)罗瑞卿(1978年)王树声(1974年)许光达(1969年)已逝世,剩下四位:粟裕(1984年)、黄克诚(1986年)、谭政(1988年)、萧劲光(1989年)。
但这几位各有各的情况,粟裕中风反复发作,脑子反应迟钝了,说话都很迟缓,已经无法出来工作。黄克诚已到中纪委工作,谭政长期从事政治工作,萧劲光在主持海军建设,都不是合适人选。
上将健在者还有很多,截止1979年57位上将已有17位去世,存世者40位。然而指挥作战能力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诸如韩先楚、叶飞等人,相比新任军委常委中的几位,恐怕并不能稳稳胜过。
如此一来,新任总长人选就非常清晰地浮出水面了:杨得志。
杨得志上将在开国57位上将中排名并不靠前,但他之所以能授衔为上将的原因非常鲜明:能打!
早在红军时期,杨得志就是中央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团长,长征时期与红四团并称为两大开路先锋,飞兵强渡乌江、勇过大渡河,都有杨得志的身影。杨得志一大特色在于,无论在哪个时期、哪个军事系统,都冲在最前面、打最恶最险的战斗。比如抗战时平型关大捷,华北时期的清风店战役、新保安战役、太原战役,西北时期的兰州战役,抗美援朝时期的上甘岭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又指挥昆明军区部队打了自卫反击战。
场场都是硬拼硬打,来不得半点虚得,杨得志将军统统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总参谋部职司作战,必须得请出一位真正经得起考验、各方都认可的全能人物。
杨得志不仅打仗有一套,论其为人处世、政治经验、眼界胸怀,在当时上将之中都是非常全面的人物。从1955年起,他历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长达25年的大军区主官的任职经历也十分过硬。
他的年龄也比较合适,1911年出生,1980年69岁。放在现在看固然有点老了,但在当时开国将领普遍都还在工作岗位上,而且平均年龄普遍较大的情况下,如果放上一位15后的年轻同志,恐怕镇不住。
毕竟是那么重要的一个岗位,年龄绝对是任职资格的一部分!
1980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五),经过邓小平、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军中元老的一致商议推荐,在三杨之中选择一位,最后的结果经中央军委正式宣布,终于向世人公示:杨得志出任新的总参谋长。杨勇、张震等担任副总参谋长。
尘埃落定,深孚众望!
杨勇将军也非常有胸怀,对杨得志表示由衷的祝贺。
说到这里,还要提一个有意思的片段。
总参一系列重要人事变动,跟春节刚刚过去没几天,大家都沉浸在喜悦的心情中。主持工作交接的杨勇上将牵头,既欢送刚刚调离总参的李达同志,也欢迎新加入总参班子的张震等人。杨勇特意邀请各位同志的夫人也都参加聚会,当作一场家宴。
大家在京西宾馆吃了顿饭,本来气氛不错,吃的也都是普通饭菜,而且杨勇为避免别人说什么,自己的夫人没有来。谁知事情被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书记的黄克诚知道了。黄老是出了名的“铁面孔目”,一听说在京西宾馆吃,就责怪杨勇、张震等人不注意影响,聚会吃饭在家里尽可以随便搞,为什么要在京西宾馆!
张震笑着解释说,我们一起凑份子送一下老领导。杨勇主动承认错误,自己掏钱付给京西宾馆,而没有让张震等人给钱。
黄老的提醒,让新的总参班子保持了更加积极向上的作风。杨得志到任后,对总参工作进行了重新分工,杨勇仍然协助主管全面工作,作战训练方面分由王尚荣、伍修权、刘凯等负责,教育训练由张震负责,同时还主管军训部和防化部;科技、装备等方面由张爱萍、刘华清负责。
就在当年,中国军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裁军精简工作,杨得志躬逢其会,领导总参谋部投入这场空前的大变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