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进步、参与弭兵——在晋国朝堂上稳稳前进的魏舒

伯虎 2024-10-19 21:25:34

周灵王二十二年(前550年)七月,在栾盈从新田退守曲沃三个月后,他的盟友齐后庄公按照之前与栾盈的约定,率军出兵伐晋;齐军出战后分为六队,由齐后庄公亲自率领,兵分两路从孟门(河南辉县)和太行山口进入了晋国境内,随即向晋都新田发起了进攻;最近时,齐军的兵锋已抵达距离新田已不到百里之遥的荧庭。

而在新田城内等待士匄‘讨伐栾氏’获胜军报的晋平公,闻报齐军都已经打到自己眼皮子底下的消息后惶恐不已,立即派人前去向还在包围曲沃、攻打栾氏的士匄等人下达紧急君命,让他们从包围曲沃的晋军主力中抽调部分精锐东返,以抵御齐军的进攻,保卫新田安全。

士匄接到晋平公的君命后,火速从曲沃城下的晋军中抽调了精锐主力返回新田,去保卫晋平公安全、抵抗齐军的进攻。至于魏舒这个时候是继续率魏氏私兵包围曲沃,还是率军返回新田去援救晋平公,史书上没说,但估计还是在曲沃攻城。

(魏舒也不傻——要是彻底消灭栾氏后,那曲沃就是魏氏的了,可要是回去和齐军开战,那以后曲沃被其他卿士攻克,魏氏就没有油水捞了。)

随着晋国援兵火速到达荧庭,晋、齐两军在荧庭旁的少水(即沁水)之滨展开了激战;齐军伐晋的六队士卒都是国内的精锐之士,但对面的晋军更是诸侯霸主(晋国)所拥有的最强军队,双方势均力敌。

开战之后,晋、齐两军在少水两岸对峙、交战了一个多月,互不相让、死伤惨重;但齐军不能向前再进一步,齐后庄公也没能和困守曲沃的栾盈取得任何的联系。

见硬拼也不能彻底地打败晋军,于是齐后庄公当机立断,下令士气尚存的齐军主力立即从荧庭前线撤退,顺原路返回齐国,另一部分军队则驻守郫邵(河南济源西邵原),做为全军的后卫。

至于还在曲沃孤城坚守的盟友栾盈,就请你自求多福吧,寡人顾不上你了!(死道友不死贫道——齐后庄公之语)。

齐后庄公撤军前,特地在荧庭修建了一座‘耀功’建筑物,再将晋军阵亡士卒的尸体筑成“京观”,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武功、震慑晋人。

而晋平公自然不会容忍齐后庄公给自己留下的这份羞辱;于是,晋平公派大夫赵胜(晋国赵氏别支邯郸氏家主)率军追击齐军,并趁齐军大队后撤时的疏忽,伏击齐军的后队,不但取得大胜,还抓住了随军作战的齐国上卿晏婴的儿子晏氂,给了狂妄自大的齐后庄公一记响亮耳光。

当齐后庄公伐晋之役虎头蛇尾结束、从荧庭充匆匆忙忙撤军后,在曲沃城中苦苦支撑的栾盈就彻底地失去了外援希望。当时栾氏家臣都劝栾盈赶快暗中逃离曲沃,以图日后恢复;可栾盈不愿意后半生在异国苟延残喘、流亡中走完人生,因此栾盈放弃了最后的逃生机会,选择和旧部奋战到底。

周灵王二十二年(前550年)初冬,曲沃终于告破,在指挥围城的士鞅指挥下,晋军汹涌杀入城内;随后残酷的巷战中,栾盈和栾氏的绝大部分男丁,还有忠于栾氏的家臣们全部英勇战死(至于魏舒和魏氏有没有参与最后的攻城作战,史书上也没说),栾氏全族被诛灭。

随着栾盈被杀、晋国栾氏的覆灭,目前晋国的国政,就基本上由士氏(范氏)、中行氏、韩氏、赵氏、魏氏这几家卿士家族来掌握了。而国君晋平公虽然不能说是卿士们的傀儡,但再也没能像晋国历代先君那样(比如献公、文公、襄公、景公、厉公、悼公),将赫赫君威施于卿大夫之上,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霸主’。

晋平公至多算一个勉强保留了君主威严、掌握一小部分朝堂话语权的平庸晋侯,(就比晋成公强一点,和晋灵公不相上下)。在此之后的晋国历史,即将逐渐走入‘六卿纷争’的混乱和内斗之中。

及时反戈一击卖了原本是忠实盟友和世交的栾氏和栾盈、换来自己的平安和魏氏兴旺发达后,魏舒继续担任晋国下军将,而魏氏的封邑也扩张到了曲沃(这是士匄和晋平公之前答应他的);而自从跟随国君出兵诛灭了‘作乱’的栾氏,魏氏在晋国朝堂上的权威和地位,才真正地稳固并牢牢扎根下来。

周灵王二十四年(前548年),担任了六年晋国执政中军将的士匄去世,而此时荀氏别支智氏的家主智盈已经长大成人;在族兄、上军佐中行吴的大力协助下,年轻的智盈得以挤掉了暂时出任下军佐的荀氏别支程郑(也可能是程郑主动归还卿位),顺利地进入朝堂、继任了祖父智武子智罃当年所遗下的智氏卿位,成为新一任的晋国下军佐。

另外,士匄去世后,按照晋国长久以来的惯例,其子士鞅也在继承了士氏家主之位后,入朝堂为卿,担任下军将之职。因为士鞅曾祖父士会曾被晋侯赐予封邑范地(河南范县),所以士鞅继任为卿士后,也被称为范鞅(这就是晋国士氏也称为范氏的由来)。

而在士匄去世、程郑退隐,范鞅、智盈各自继承家族卿位、入朝堂为卿士后,晋国新一任的六卿排名为——中军将兼执政大夫赵武,中军佐韩起,上军将中行吴,上军佐魏舒,下军将范鞅,下军佐智盈。这就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晋国朝堂六卿形式——赵、韩、中行、魏、范、智。

在这新一轮的朝堂人事调整中,魏舒再进一步由下军将晋升为上军佐;魏氏家族的权势和利益及势力范围,也随着魏舒的地位升高而变得更加地稳固。

赵武继任执政中军将后,一改之前历任中军将们的‘霸道、强横’执政风格,以宽厚平和的态度来处理国政和对外事务,并将自己的治国方略贯彻到晋国上下各方。

在赵武的影响下,晋国对外维系了上百年的四面出击、威服天下、恃强收国的霸道作风也改为了逐步注重平等、互惠互利、和平外交的风格,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诸侯联盟体制愈发地稳固。

(但晋侯的权威还是在慢慢下降,不过这不是赵武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包括他以及上军佐魏舒在内,晋国所有卿士大夫们的责任)。

周灵王二十五年(前547年),赵武觉察出之前的死敌秦国不想再和晋国继续敌对下去,于是主动向秦景公抛出了议和的建议。秦景公对赵武的议和倡导很认同,立即派公弟公子针造访晋国,向晋平公递交和平国书,此后,晋秦间的战争行动宣告结束。

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年),赵武和宋国左师向戌提前沟通、再由向戌出使楚国,向楚康王及楚令尹子木(屈建)表达了晋国想要同楚国平息干戈、就此“弭兵”的意愿。同时,赵武在晋国朝堂议事时,也向包括魏舒在内的其余五卿表达了自己想要和楚国媾和的心愿。

随后,在朝堂议事中,中军佐韩起第一个表示全力支执政的提议(赵、韩两家在晋国本来就亲如一体),并说晋国要是不答应(弭兵),那楚国人先提出建议,就会获得更多的诸侯支持,楚国的声望就会压过晋国,晋国的霸业就难以维持了。

紧接着,上军佐魏舒也从保持晋国威望、维系晋国霸业的角度出发,支持了执政赵武的意见,同意与楚国‘弭兵讲和’;其余三卿(中行吴、范鞅、智盈)见状也都倾向于休兵,很识趣地不再表示反对。

晋国和楚国“休战弭兵”之议,就在赵武、韩起、魏舒的先后提议和大力支持下,在晋国朝堂议事中顺利地通过(这恰好是后来分晋的赵魏韩三家)。

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年)五月,按之前向戌出使楚国、并得到了楚国君臣同意(议和)的约定,晋执政赵武、楚令尹子木,以及其他十二国的代表会盟于宋都睢阳(河南商丘),正式歃血为盟,达成了晋楚两国之间罢兵媾和、“弭兵止戈”的盟约,持续八十多年的晋楚争霸战争就此基本结束(有关此事,后续的文章中会再详细介绍一遍)。

晋楚弭兵之会得以落实,极大的恢复了各诸侯国国内的社会经济,安定了百姓们的生活,推动历史进入到新时代;而这一切,首先是赵武执政后力主和平、决意罢兵之功,再就是韩起、魏舒坚决支持赵武的建议,并促使此事最终得以实现的功劳。

赵武、韩起、魏舒三人,对晋国、对天下诸侯休战及百姓的安宁都做出了不可忽略的历史功绩。

周景王四年(前541年)冬,幼年坎坷、青年谨慎、中年后才得以实现复兴家族、治国安邦夙愿的晋中军将兼执政大夫赵武去世,年四十八岁,谥号“赵文子”。

也就在赵武去世这一年,上军将中行吴、上军佐魏舒奉国君之命、与上军将中行吴率庞大的晋国战车军阵出征北方,讨伐不断入寇骚扰晋国北部边境的‘诸戎狄’(北方少数民族),当然,此战是发生在赵武去世之前。

而这一战,就是魏舒的成名之作——‘大原之战’;下一篇再为大家详细讲解。

2 阅读:100

伯虎

简介:专注于历史事件、人物探究,追寻鲜活的历史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