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在上世纪50年代末,经过军委的调整,军队规模也从原先的627万精简到了240多万。海、陆、空以及各种技术兵种也逐渐发展了起来。
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军队建设受到了较大影响,这时的军队编制出现严重膨胀,70年代中期,军队人数一度达到了惊人的610万。
可是在这一个特殊的时期里,却是有四位司令员基本上是从未被动,或者说是没有人敢动。
这四人分别是: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和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
在那个跌宕起伏的历史时期,这四位司令员却始终稳如磐石,就如毛主席所讲述的那样:“他们一动,全军大乱。”
杨得志的父亲是一名铁匠,他自小就跟随父亲学习铁匠手艺,如果没有碰到红军,那他或许就会一直当一名铁匠。
1928年,17岁的杨得志加入了红军第七师,这支军队是朱德、陈毅领导湘南起义时成立的,名义上是称为师,可实际这支部队却是仅有几百人,武器也十分的落后。
刚到部队时,杨得志仅成为一名通信员,好在没多久就被调到师属特务连三排七班当战士。
这个调动让杨得志非常满意,因为这是一支战斗部队,至此杨得志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
1934年,参军的第6年杨得志成了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团长。
这个红一军团号称:“天下红军第一团长”。
当时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是这么描述红一军团的:“……在当时这支军团有两万支步枪,是红军中最厉害的一部……与它交战的政府军全部遭到它的歼灭,或是打败或是被其制胜。而这支部队却从没被打败过。据说当时南京部队一发现是与这支军团对垒,无不闻风而逃。”
那杨得志又是如何领导这支部队的呢?
他自己是这样说的:调到红1团一年多时间里,几乎是每天都是在血水里混。仗仗打得就像是寻淮洲师长说的那样:人头落地,惨不忍睹。
“天天在血水里混”,这得打多少场战呀?而这样的王牌又如何会打输仗呢?
打仗多,无败仗,成了杨得志与红1团最傲气的记录——无人敢于挑战这支部队。
其他人不敢去挑战红1团,可是杨得志却总挑战那些强大的对手过招。
红1团军史又记载:五次反“围剿”的兴国高兴圩保卫战,这一战事关中央苏区的生死一战,杨得志与民党军十几万人马大战在此,他死守整整一个月。
这一战也是第五次反“围剿”中的最后一仗,这是红军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此外杨得志还两个奇仗,一个是突破天险乌江,另外一是飞兵强渡大渡河。
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后,杨得志被赞为“长征第一功”。
抗日战争中,杨得志大战于平型关,据说当时因为他所率领的685团迟迟没到,当时的林彪差点急疯——没了杨得志,他担心打不成仗了。
解放战争中,杨得志首战于邯郸,敌人的三个最高指挥官,一个在战场临时起义,一个被活捉回来,最后一个全军覆没只带着千人逃出一命。
打石家庄,他大战7天6夜,活捉敌总指挥刘英,让家庄成了共产党最早解放的大城市。
他的战无不胜,不仅是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是有着赫赫有名的。
朝鲜战争时,杨得志率9兵团入朝与美军名将克拉克较量,这一战俘敌毙敌8000,其中有2000余人是美兵。
1955年,45岁的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也是在这一年杨得志担任起了济南军区司令员。
直到1973年底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时,杨得志去往武汉担任起了武汉军区司令员。
在往后的25年间,杨得志一直在大军区任职。
韩先楚与许多开国将领一样,他幼年生活十分贫困。
1927年,韩先楚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这时的他才明白穷人是该有自己队伍的,于是奔走下,联络了同村的十来个青年,一同进入了红军游击队。
自此,韩先楚的革命道路便开始了。
在这支游击队里,他与其他人不一样,表现最为突出,懂得依靠群众的力量开展革命活动。也因此不久他就被任命为游击队队长同时加入了共产党。
韩先楚的成名之战是在1934年11月这一年。
当时红25军开始向河南罗山县朱堂店转移,就在这时忽然遭到了袭击。在危急情况下,韩先楚身先士卒,他率部突围打开缺口。
不久在经过方城独树镇时,再一次的遇到了此地的敌军,眼前的敌军不仅有一个步兵旅的兵力,同时也有一个骑兵团,而韩先楚所率领的军队,战士疲惫、穿着单衣、粮食不足。
面对此困境他展现出了他越的应变能力,这时敌人要实施迂回包抄,可韩先楚却是抄起通讯员的大刀,大喝道:是党员的与我来!说完就迎敌而上。
这一战打破了敌军的胆子,也打出了红军的威风,军政委的吴焕先称赞道:“唯楚有才,先楚为例。”
1936年5月18日,彭德怀率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西征,准备扩大新根据地。
红十五军团当时是分两路西进的,其中在北路单独行动的便是韩先楚指挥的红七十八师
5月20日,有侦察员传来报告,说国民党军马鸿逵部的一个骑兵营就在城中。
收到战报后的韩先楚立即就给彭德怀与红十五军团部发去了电报,在这封电报中,他决定攻打定边:“敌惧我歼,攻城可克,我师决计克城歼敌,望速核复。”
他向233团、234团下达指示:“务必于下午4时前到定边准备参与战斗。”
可是这时彭德怀考虑到如果攻不下来,那就会影响到之后整个作战行动:“置定边于不顾,继续绕道前进。”
看着眼前的命令,韩先楚出现了犹豫,加入打的话,那就是违抗命令,可要是打又过于可惜
最后他做出了“胆大包天”的决定:“打!”
抗战以后,韩先楚来到了东北,他担任起了东北人民民主联军第4纵队副司令员。
1946年10月,新开岭战役的大战嚎叫响起,韩先楚率第10师奔袭200余里,彻底改变敌我战争态势,为这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7年初,韩先楚在安(东)沈(阳)铁路两侧发动大小战斗50余次,杀敌6000余人。
1949年4月,率军解放武汉,参加指挥了湘赣战役,接着又解放长沙,
这短短三年时间,他从东北席卷而过,横扫江南,历经无数大小战斗,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常胜将军了。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韩先楚奔赴朝鲜作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同8军的领导干部一起研究作战计划,最后发动了德川战斗。这也给38军打出了“万岁军”的名号。
1955年,解放军首次评定军衔时,最初韩先楚被拟定评为中将军衔的,可是毛主席在看完以后皱了皱眉头,随即拿起笔批示道:“韩有功,中晋上。”
韩先楚在福州军区他这一干便是16年。即使是后来特殊时期的冲击,他也始终在军中坐镇,保证了解放军军区的稳定。
1950年初,军委根据国内外形势,决定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军的,那该由谁来掌舵炮兵呢?
毛主席幽默的说道:“红四方面军中不是有个陈锡联的么,他外号叫‘小钢炮’,那搞炮兵当然是内行!”
于是陈锡联就成了解放军首任炮兵司令员。
“小钢炮”的外号,也是来自于陈锡联参加红军不久的时候。
1931年3月9日,这时16岁的陈锡联跟随部队攻打双桥镇,当时陈锡联所在连队负责打头阵。
战斗一经打响,陈锡联就与连队战友们在连长、指导员的率领发起了进攻。很快红军就拿下了双桥镇,活捉了敌方师长岳维峻。
战争结束以后,营长表扬道:“不要看陈锡联这个人年纪小、个子不高,可是打起仗来那是真不怕死,总往前冲,简直就是门小钢炮。”
至此陈锡联这个“小钢炮”绰号就在部队里传开了。
这一叫便是许多年。
陈锡联14岁参加红军,出生于湖北红安。
这个红安可不简单,曾经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为全国的解放,红安人民牺牲了14万人,其中在册革命烈士就有22552人,其牺牲之重、贡献之大,全国罕见。
在这里还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以及包括陈锡联,韩先楚,王建安,谢富治等开国上将,红安因此也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将军县”。
1935年,陈锡联担任起了红10师师长,与许世友、王近山、皮定均等猛将不同的是,陈锡联打仗不仅是厉害而且脑子好使,更为关键的是一个字"稳"。
在抗战开始,22岁的"小钢炮"陈锡联便率领129师385旅769团团长跟随"军神"刘伯承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为能够支援山西北部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军委命令八路军第129师派出部队向当地运动。
收到命令后的刘伯承和邓小平几乎是立即就想到了陈锡联。
于是陈锡联就带着769团的所有人,向着国民党军队驻扎地出发了。
到地方以后,他发现附近的代县好像有一个日军的机场,联想到八路军因为没有空中优势,吃过许多苦头,于是就冒出了“攻打机场”的念头。
在向旅部请示以后,陈锡联在19日深夜,带着一个营的士兵潜入到了机场附近的树丛里,很快一场震惊山西的“恶战”即将打响。
在发起总攻前,陈锡联对三营长赵崇德吩咐道:“这一次的战斗我们目标是摧毁敌人的飞机,务必要做到速战速决,尽可能去多消灭敌人!”
半个小时后,战斗开始,由于八路军战士们有了部署,于是就迅速的冲到敌机前,把手榴弹扔进了机舱里,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里面竟然还有一些日本人呆在机舱里睡觉。
这一战,一共炸毁了24架敌机,打死几十名驻守在机场的日本人。
战后,陈锡联找到邓小平和刘伯承低着头请罪道:这场战斗我们只炸毁了日本人的24架飞机,没能抓到一个俘虏,三营长也在战斗中牺牲了,是我这个团长做的不称职,还请求党组织给予我处分!
听完陈锡联的话,邓小平哈哈一笑,然后走到陈锡联的面前和气地对他讲道:这是你们第一次攻打机场,他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你们这一出手呀就干掉了敌人的24架飞机,我呀非但不会去惩罚你,还得去给你请功嘞!
经此一战,陈锡联迅速在整个华北地区名声大噪。
即便是山西地区的孩童们在唱童谣时,歌词里都有这样一段:“万里长城万里长,雁门关下古战场,阳明堡里一把火,鬼子飞机全扫光!”
1955年授衔来到时,陈锡联被中央军委授予了“上将军衔”。
1959年,陈锡联担任起了沈阳军区司令员,时间来到1976年2月2日,中央这时发出“一号文件”:叶剑英元帅因“身体原因”将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任务交由陈锡联负责。
对于许世友,毛主席称赞道:“许世友是员战将,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
细数许世友的平生,他横扫华北,东北,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鲜血流过了山村老乡,淌入河流,最后一同汇入汪洋大海。
许世友是出了名的猛将,在战争时,无论多忙惊险的战场他总是冲在第一线,即便是在枪林弹雨下,他也如洪水猛兽,势不可挡,人们也习惯性的称呼他为铁血悍将。
在抗日战争中,许世友带军打入日本人内部,将日军“一锅端”了,也就在这时有个日本军官拿着武士刀就向许世友扑来,许世友眼睛一挑,然后抽出腰部的佩刀,瞬间秒杀日本军官。
1973年5月,毛主席对李德生说道:“你去南京走上一趟,我听说许世友他现在天天在喝酒,酒喝多了会伤身体的,你得去劝劝他,不要让他再这么喝酒了。”
李德生与许世友有着不错的交情,他对老战友的身体也是十分的关心。
在抵达南京以后,许世友拿出两瓶茅台酒,就与李德生喝了起来,在酒过三巡后,李德生说道:“你知道主席这一次为何要派我来南京吗?”
许世友摇了摇头,这时只见李德生举起了手中的酒杯说道:“就是为了我手里的这个。这一次毛主席让我来就是专门为劝你少喝点酒的,特别是不要喝闷酒……”
许世友挺好笑的道:不就是少喝酒么,又不是不让我喝。我是清楚的,什么时候喝,什么时候不喝,我的心里还是十分清楚的。
就在第二天,李德生要回返北京时,许世友再一次找到他讲道:“你回去以后记得去报告给主席,我很感谢主席他老人家对我许世友的关心,以后我会注意的,会少喝酒的……”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