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朋友奶奶的葬礼时,我亲眼见到了人性最赤裸的一面。
殡仪馆的灵堂里,朋友的父母就吵起来了。
"早让你带妈去体检,你就是不上心!"叔叔把茶杯重重砸在桌上。
阿姨红着眼睛反驳:"去年住院检查花了两万多,你当时不是嫌贵吗?"

我赶紧上前劝:"奶奶九十岁走得安详,也是福气。"
阿姨突然抓住我的手:"闺女你不知道,老太太退休金每月一万二,现在说没就没了......"
我愣在原地。棺材前摆着的孝子贤孙花圈还在,亲戚们络绎不绝地来拜祭。
原来那些抢着给老人买补品的孝顺,那些争着接老人同住的热情,不过是算计着存折上数字的表演。

钱袋子拴住的亲情
小区里有个退休的刘老师,老伴走得早,三个孩子都在外地。
前些年他总抱怨孩子不回家,这两年突然成了"香饽饽"。

大女儿给安了监控摄像头,说是"随时照应";二儿子每周雷打不动视频问候;小儿子直接把孙子送来陪住。
直到有次社区体检,护士发现老人偷偷把降压药倒进花盆——孩子们怕他中风瘫痪,特意嘱咐"血压别降太快"。
菜市场卖豆腐的老张头更心酸。他攒了二十年的三十万存款,被三个儿子明争暗抢。
大儿子说要换学区房,二儿子嚷着要创业,小儿子哭诉丈母娘要彩礼。
最后钱分了,人却没人要。现在他蹬着三轮车收废品,车头挂着输液瓶——糖尿病打胰岛素的钱,得自己挣。
养老院王院长跟我讲过件荒唐事。

有位退休干部每月退休金两万三,四个子女轮流接回家住。
上个月老人昏迷送医,子女们却在病房外吵了半宿:老大说该住他家,因为前三个月轮到老二;
老二说该送重症监护室,反正"老爷子存款够";老三嚷着要请北京专家,老四直接掏出计算器算医保报销比例。

穷病压垮的骨肉情
我们胡同口的李婶,去年查出肺癌。
儿子在工地摔断腿,儿媳妇把化验单拍在桌上:"治不治?化疗一次五千,咱家三个月菜钱!"
最后老人自己走去小诊所开止疼片,夜里疼得咬被子也不敢出声。
上个月她走了,葬礼上儿子哭昏过去三次——不是伤心,是后悔没让老娘早点检查。
菜场打扫卫生的赵大爷更让人揪心。

他白天扫市场,晚上看停车场,就为给孙子攒补习费。
有次中暑晕倒,醒来第一句话是"别叫救护车"。
他兜里常年装着速效救心丸,却舍不得吃——"一粒两块五,够给孙女买本练习册"。
去年冬天他倒在结冰的台阶上,手里还攥着给重孙子买的奥特曼玩具。
医院急诊科护士小杨跟我说,最怕接到"三无老人"。

有次送来个昏迷的老太太,手机里存着五个子女的号码,打了三小时没人接。
最后在破棉袄内衬摸出张存折,余额只有83.6元。等子女们赶来时,第一句话都是"我妈的退休金存折在哪"。

养老金照妖镜
退休金高的老人,活得就像棵摇钱树。我们小区周局长家的故事特别典型。
老爷子每月退休金一万八,三个子女抢着尽孝。
大女儿天天熬人参鸡汤,二儿子每周陪着做体检,小女儿床头装着智能健康监测仪。
上个月老爷子想吃街边烤红薯,儿女们齐声反对:"不卫生!"——其实是怕他吃坏肚子住院花钱。
对面楼的吴老师更心酸。她教师退休金七千多,儿子天天带着孙子来"陪奶奶"。

有次她摔伤腰想请护工,儿媳妇当场变脸:"请护工的钱够孩子上钢琴课了!"
现在她每天忍着腰痛给全家做饭,儿子还说:"妈多活动对身体好"。
菜场卖杂粮的老陈头看得透彻。
他有次边搓小米边说:"我现在是棵老玉米,儿女们就等着掰棒子。
退休金是化肥,多加点他们伺候得勤;要是哪天断供了,立马连根拔起扔灶坑。"
这话说得糙,却让我想起葬礼上那个装孝子哭晕的男人——他口袋里还揣着母亲的工资卡。

最后的体面
朋友奶奶下葬那天,子女们为丧葬费分摊吵得面红耳赤。
回去路上,出租车司机讲了个故事。

他拉过一位癌症晚期老人,非要绕远路去老房子看看。
老人摸着褪色的春联说:"孩子们等着分拆迁款呢,我得趁还能动,把存折密码写在灶王爷画像后面。"
夜深人静时,我翻出奶奶生前织的毛裤。膝盖处补丁摞补丁,却是用退休金给我买的羊绒线。
那些算计老人钱财的子女可能忘了,他们小时候吃的糖葫芦、背的新书包,都是父母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当养老变成生意,亲情成了买卖,或许我们该问问自己:当年那个追着父母要两毛钱买冰棍的孩子,怎么就成了扒着存折数钱的白眼狼?

殡仪馆的火化炉冒着青烟,我突然想起朋友奶奶常说的话:"人老了,就像旧钞票,皱皱巴巴还招人嫌。"
可钞票还能花出去,老人却连最后的体面都要被榨干。这世道,不该让夕阳沉没在算盘声里。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