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退休了怎样体面养老?孩子第三,存款第二,这个很多人想不到

小双说娱乐趣事 2025-04-20 05:36:51

深夜刷手机时,偶然看到一个62岁阿姨发的长文。她叫林芳,一辈子没结婚,年轻时被初恋伤透了心,后来拼命工作攒下两套房和存款。

可去年一场肺炎住院,邻床老太太有儿女送饭擦身,她一个人举着吊瓶上厕所差点摔倒,护士帮她叫护工时,她突然躲在被子里哭了。

“以前总觉得有钱就能养老,真躺病床上才发现,有些事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

这篇帖子下,两万多条评论里,有人晒养老院的收费单,有人分享独居父亲摔伤后无人发现的经历。

更多人在问:“不结婚不要孩子,老了到底怎么办?”

原来我们都想错了养老

林芳的故事,戳破了很多人的幻想。

我们总以为“养儿防老”是铁律,可现实往往比想象更复杂。

去年冬天,我在医院照顾家人时,见过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子。

他有两儿一女,却因为糖尿病并发症住院三个月,只有护工24小时守着。

女儿在国外,儿子们轮班来探视时,总在走廊打电话谈生意。

护工悄悄说:“老爷子夜里偷偷抹眼泪,说早知道这样,不如把房子卖了住养老院。”

养老院真的是避风港吗?表姐在高端养老院工作十年。

她说出一个秘密:“每月交两万块的老人,照样要自己雇护工。护工喂饭擦身没问题,可你想喝碗小米粥、想有人陪着说说话,都得额外花钱。”

更扎心的是,就算有儿有女也未必能躲过孤独。

我们小区有个老太太,三个孩子都在外地。

她每天坐在楼道口织毛衣,见人就拉住聊天。

上周下大雨,她还在楼下转悠,保安劝她回家,她说:“屋里静得能听见钟表走针声,我害怕。”

这些普通人,找到了新活法

不过也有人活出了新花样。

杭州西溪湿地边,住着12个“抱团养老”的老年人。

他们中最年轻的62岁,最年长的78岁,合资租了栋带电梯的别墅。

退休教师王阿姨负责给大家读报,当过护士的李叔管量血压,爱做饭的周奶奶掌勺。

“我们立了规矩,能动的人照顾不能动的,现在帮别人,就是帮将来的自己。”

王阿姨翻开记账本,每月大家往公共账户存3000块,请钟点工打扫卫生,剩下的钱买药、买菜。

在北京胡同里,我还见过更特别的“时间银行”。

65岁的张阿姨是钢琴老师,她给社区老人上课,每节课能换一张“陪诊券”。

去年她做白内障手术时,就用攒下的券换了三个老姐妹轮流陪床。“现在年轻人忙,我们老伙计互相搭把手,心里踏实。”

这些故事让我想起楼下开小卖部的刘叔。

他今年七十了,每天雷打不动去公园打太极,认识了一帮棋友、钓友。

去年他半夜心脏病发作,就是棋友老陈发现他没来晨练,赶紧找人撬门送医。

“我现在钥匙都给老陈留了一把,孩子们在国外,远亲不如近邻啊。”

真正靠得住的,其实是这三样

走访了二十多位独居老人后,我发现活得从容的人,都在做三件事:

1.把朋友当亲人处

社区工作人员小吴告诉我个诀窍:“现在社区登记独居老人,都要求填三个紧急联系人,很多人填的是老同事、老邻居。”

住在朝阳区的赵阿姨,每周三固定和舞蹈队姐妹聚餐,手机里存着开锁师傅、水电工、社区医生的电话。

“我有糖尿病,对门小姑娘每天敲门问声好,比亲闺女还准时。”

2. 健康就是存款

认识一位健身教练,他专门给老年人上私教课。

“很多阿姨来学怎么安全摔倒、怎么从地上爬起来。这些动作年轻时觉得可笑,老了能救命。”

公园里总能看到穿运动鞋压腿的老人,他们开玩笑说:“现在多流汗,将来少受罪。能自己洗澡上厕所,比有多少存款都强。”

3. 早做最坏打算

律师朋友处理过太多糊涂账。有位独居教授去世后,侄子和学生争遗产闹上法庭,最后还是按法定继承给了从没尽孝的远房亲戚。

“现在很多老人来办公证,指定信得过的朋友当监护人,把银行卡密码告诉社区书记,这其实是对自己负责。”

现在准备这些,老了不慌张

和养老规划师深聊后,我整理出一份普通人能照做的清单:

40岁开始:每年做次全面体检,给自己买份医疗保险;在小区里交三个能半夜打电话的朋友

50岁之后:把家搬到医院、菜市场附近;培养买菜、做饭、打扫的简单爱好,别让自己闲下来

60岁之前:去公证处立好遗嘱;教会至少两个朋友用你家钥匙;在手机里存好急救电话、开锁电话、水管工电话

任何年龄都要:保持每天出门走走,和活人说话的习惯;定期清理过期药品,家里常备手电筒、防滑垫。

特别记得住养老院五年的孙伯伯说的话:“别把养老想成多么可怕的事,其实就是换个方式过日子。

我现在带着老伙计们组建书法班,还学会了用短视频记录生活。

前几天孙子刷到我的视频,打电话说爷爷你真酷!”

变老也可以有滋有味

采访中最触动我的,是养老院里的周奶奶。

她80岁开始学油画,现在作品能卖到几百块一幅。

“孩子们忙,没空听我说家长里短,但来看画的人会认真听我讲创作故事。”

她的画架上贴着字条:“今天比昨天多画一笔就是赢。”

我们小区还有个老爷子,每天推着小推车在花园捡垃圾。

起初以为是生活困难,后来才知道他是退休教授,专门用废品做手工玩具,送给留守儿童。

“看着孩子们笑,我就觉得还能做点有用的事。”

这些老人让我想起林芳阿姨在长文最后写的话:“住院那晚临床大姐分给我的苹果特别甜,现在我和几个老姐妹组了‘互助小组’,谁住院了轮流送饭。

终于明白,养老不是要找个人伺候你,而是要找到还能被需要的感觉。”

说到底,养老的底气从来不是婚姻本上的一个章,也不是存折上的数字,而是当你老得走不动时,还有人愿意坐在你身边;

当你半夜不舒服时,能打通一个不说“忙”的电话;当你对着夕阳发呆时,心里还装着件明天要做的小事。

这些,才是我们真正该早早攒下的“养老本钱”。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
小双说娱乐趣事

小双说娱乐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