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广东的老黄,平日里喜欢大鱼大肉、热闹应酬,饭桌上总免不了几声笑谈。朋友们时常打趣他,说他胃口太好,胃里就像个“不安分的仓库”,总装不下东西。老黄也不在意,笑称自己是“火力全开”,觉得那点小不适无伤大雅。
日子一久,老黄逐渐习惯了饭后隐隐的胃胀和轻微刺痛,直到某次例行体检时,他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胃内长了几个小息肉。因息肉尺寸都不大,暂时不影响进食,老黄便打消了立刻治疗的念头,虽然医生反复叮嘱要定期复查。
可惜,后来家中忙事不断,加上朋友的笑谈和应酬不断,老黄渐渐把定期检查的事给忘了。直到有一天,老黄在用餐时突然感觉胃部传来剧烈的刺痛,甚至伴随着轻微呕血,这才让他心头一紧。赶忙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知他,当初那些小息肉竟已恶变,形成了肿瘤。
老黄懊悔不已,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定期做检查。如果当初认真对待,或许就不会发展成如今的局面。

在胃里长出息肉时,大多数人往往毫无察觉,以为只是一种无害的小“瑕疵”。但实际上,并非所有胃息肉都可以掉以轻心,以下4种情况更需警惕:
① 超过2cm的息肉医学界普遍认为,胃息肉如果尺寸超过2cm,其恶变风险大幅上升。虽然小息肉可能只是良性增生,但一旦达到一定尺寸,转变为癌前病变的几率就会增加。
② 遗传性息肉若家族中有胃癌或息肉病史,出现遗传性息肉的可能性较大,此类息肉发展为癌症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息肉。
③ 多个息肉同时存在胃内如果发现不止一个息肉,数量越多,累积的风险也就越大,定期监控和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④ 平坦型或位于隐蔽部位的息肉平坦型息肉或长在胃黏膜深处的息肉不易被发现,容易漏诊,一旦忽视,其癌变风险更是不容小觑。

当胃里长有息肉时,吃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3个提示,提醒你不要掉以轻心:
① 饭后胃部隐隐作痛进餐时或饭后突然感觉胃部有刺痛或隐痛感,可能是息肉刺激了胃壁,血管受损引起不适。
② 频繁反酸与嗳气如果你发现自己在用餐后经常反酸、嗳气,甚至感觉胃内有异物翻腾的现象,这可能与息肉引起的胃酸分泌紊乱有关。
③ 出现恶心甚至呕血在较严重的情况下,息肉表面的血管破裂会导致出血,患者不仅会感到恶心,甚至可能在用餐过程中出现呕血现象,一旦出现此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站在医生的角度,发现胃息肉后应尽早采取行动。很多人误以为既然息肉不影响进食,就无需急于处理。但实际上,即便是良性的息肉,在长期的刺激下也存在恶变的风险。现如今,内窥镜检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医生可以在检查时直接将大部分息肉切除,避免二次手术的麻烦。
切除后的病理检查能够明确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如果发现恶变,还能及早进行进一步治疗。因此,一旦体检中发现胃息肉,切除和定期复查都是非常必要的。别等到病情加重,晚期治疗时再追悔莫及。

老黄的经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健康不可拖延,定期体检和及早干预是预防恶性转变的重要手段。只要多留心身体发出的提示,及时就医,就能把健康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