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公孙丑上》
新编版: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子不解:“阿父事农,四十余载,岂不知万物自有时节?揠之助长,古今未有,若一地之苗尽毁,则何以果腹?”
父笑曰:“苗有根,根有须,须又有须。苗在上,不过一尺;根在下,长逾三寸。自今岁战乱,淫雨连绵,此地凹而水积,根浸久之,则烂而枯矣!故稍稍拔之,使离于水,如此苗可再长焉。”
子犹惑:“然则苗俱槁矣!”
对曰:“一时之失,故泛黄若枯,非槁也。三日之内,水耗而根入,苗必盎然胜初。且肉食者好战,征粮繁重,待征者至,见苗之颜色,必以为死,或可减征十之一二,不亦幸乎?我事农数十载,纵遇丰年,尚只果腹,焉敢害苗哉!”
明日,征者视田,果见萎黄。问之,大怒:诸田皆好,尔田何独病?必欲抗征也!罚倍之,以粮易子。翁释,不顾,乃锁其子,毁其苗。众人噤,两股战战。
既走,一村之人,叹息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