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有关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消息和报道也越来越多,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浙大儿院PICU副主任(主持工作)杨子浩表示,科室每年都会收治多名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身体伤害的病例,甚至有的患儿“二次拜访”“三次拜访”,严重的威胁生命,还有部分虽然经过医护团队的全力救治被救回了生命,但脑功能已经受损,智力和语言功能都受到影响。
“我们尽最大努力治好了她的身体,但如果她的心理疾病没有治好,类似的伤害还是难以避免。”他痛心地表示。
杨子浩透露,这些进入ICU的儿童,其心理问题多为焦虑抑郁。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大约在5%左右,我国目前12-18岁青少年大约有1亿人。
按照当前的发病率,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总量大概有500万左右。
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可能更直观:那就是每一个25人的班级中,往往就会有1个孩子患有抑郁症。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观察孩子的情绪?识别青少年抑郁症呢?
青少年时期的情绪非常丰富,也非常不稳定,波动很大。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抑郁”“焦虑”“伤心”等情绪是很常见的,也是正常的。
但是,这些情绪通常都不会持续很久,不会带来行为和功能显著和持久的改变,也几乎不会导致自杀行为的产生。
如果你发现孩子存在了厌学心理,并且长期情绪不稳定或者情绪低落,不愿意外出交流,那孩子可能就存在抑郁了,家长一定要及时重视。
很多家长都存在疑惑,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呢?其实大部分抑郁症孩子的得病都和家长存在直接的关系。
一位住进儿科精神科的孩子在描述自己患病经历时这样说道:
高中时期,自己每天上学,已经压力很大了,但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好,回家之后也不得放松。有一天,自己和妈妈说:“我这段时间感到头疼、恶心,心脏疼,可以不可以在家里休息一段时间。”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孩子的严重充满了期盼,但是妈妈却以“你就是矫情”拒绝了他。
“都高中了,再不好好学你就跟不上了,你休息一天那就差别人好多,以后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办……”妈妈从来都不让孩子休息,甚至在他发烧的时候,只要能爬起来就必须去上学。妈妈觉得我小时候都能这样,为什么你就不能忍耐呢?
孩子心悸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情绪也越来越低。他形容“静坐的时候心跳也会非常快,像刚刚结束长跑,但是不会气喘”,夜里很难入睡又很早醒来,精神非常疲惫,曾经担任校棒球队主力的他对运动也没了兴趣。在医院检查一圈儿,“跟器官器质性的东西都没有关系”。最终,在当地的精神卫生中心,陈恒被确诊为重度抑郁。
家庭的压力、学业的压力、身边人带来的压力等种种因素最终导致了孩子的抑郁。家长如何帮助青少年开展心理防护?
青少年心理健康离不开家庭成员彼此间的良性互动。家庭关系损坏、父母养育不当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的产生,实质上也是家庭关系问题在儿童青少年身上的病症表达。
01和谐亲子关系
注重陪伴。加强对孩子的陪伴,和谐的亲子关系十分重要,尤其是要对0-6岁的孩子加强陪伴。同时,作为主要监护者的父母,首先应该正视关系本身,尤其是家庭系统中可能存在问题的关系;接着,放下控制,给予孩子更多的主动权和自我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除此之外,作为父母,应当建立边界意识,回归父母角色,保证孩子的温饱,提供情感支持;最后,家庭成员间应该学着发现其他成员身上的优点,多夸奖、多赞美,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
02帮助情绪管理
父母要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守护者,保持平静的心绪,尤其需要留意家庭中的情感流动。请留意一下自己有没有把工作、社会中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有没有一不小心把在家庭中属于相对弱势的孩子作为情绪垃圾桶?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更不要拿孩子撒气。父母理解倾听、关心支持,帮孩子疏泄情绪、澄清问题、寻找原因,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反应时,可以引导孩子掌握一些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如深呼吸放松、合理发泄、转移注意力等。但无论在什么时候,倾听孩子的表达都是一种有效的支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