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天子坐视诸侯做大做强,他们为了维护王权又做了什么?

一点儿历史事 2023-04-01 14:26:54

为什么周天子坐视诸侯做大做强,他们为了维护王权又做了什么?

西周时期,为了实现对广大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而又受到生产力落后的限制,所以“分封制”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在建立体系最初的时候,“分封制”在拱卫王室、开疆拓土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的作用。

但历史都是由人书写的,人性又是复杂的,所以西周的开国君主们也不能完全主宰后世人的做法。

虽然后世历代周王都想尽了一切办法来维持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受限于综合国力,这些设想全部都失败了。

1.周初的周王到底有多风光?

关于周朝初期,笔者想告诉大家最大的一句话就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西周建国初期,国力强盛,军队实力也是最强的存在,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完全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

与周天子直接掌管的“西八师”、“东八师”(成周八师)相比,诸侯的军力完全不够看。

西周初期的诸侯军队,除了自身的安防之外,最大的目的就是拱卫王室。

在保护周王室的同时,也为了让殷商遗民可以安分一点。

诸侯的军队规定非常严格“大国三师,中国二师,季国一师”。

后来西周政权稳固下来之后,诸侯国允许拥有的军队就更少了:“方伯二师,诸侯一师”。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西周初期的规定,那么周天子对于诸侯是拥有绝对优势的。

而且就这样西周的开国君主还是不放心,他们对其他诸侯国的军队也多有控制。

无论什么军队,他们的单位都是“师”,而“师”是由“卿士”率领的。

而无论是周王室的“卿士”,还是诸侯国的“卿士”,都是由周天子直接任命的。

因此,在西周初期,其实周天子所制作的体系是完全可以保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

但古代的“规则”都是强者制定的,当西周不再具备强者地位之后,他们所制定的“规则”也就成了一场笑话。

2.历代周天子的不懈努力

为了维持周初的无限风光,历代周天子都或多或少地付出过努力。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自身军事力量的掌控。

但哪怕周天子再怎么努力,颓废的周王室还是改不回来了。

周昭王时期,昭王率领“西六师”御驾亲征楚国。

因为“豆腐渣工程”的问题,渡过汉水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周昭王和“西六师”连同船只一同沉入了水底。

作为西周最精锐的力量,“西六师”的覆灭,对周王室的打击是致命的。

而且当时的军队最主要的战斗力就是“战车”。

受限于落后的生产能力,战车的制作是极其昂贵的,而训练战马的成本也很高。

与之相对的还有军士的训练,如何操纵马车等都需要与之配套的时间。

周穆王继位之后,虽然勤勉政治,但已经覆灭的“西六师”是无法在短期内重建的。

五年后,周穆王耗费全国国力,勉强重建了“西六师”,但这已经不能改变周朝衰落的事实了。

因为国力的衰落,周天子哪怕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也无法继续扩大战果,导致地方混乱不断。

而地方混乱不断,周天子就需要连续不断地进行讨伐,形成死循环。

周夷王时期,许多诸侯国已经开始不尊臣礼了,更不会向周天子纳贡。

更过分的就是南方的楚国,熊渠甚至直接公开称王,丝毫不顾及周天子的面子。

3.雪上加霜的改革

虽然周穆王已经重建了军队,但由于巨大的“财政亏损”,所以周王室还是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

因此周厉王继位之后,敏锐地意识到周王室还需要更多的“财源”。

周厉王继位第三年,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的改革很激进也很强烈,把王幾附近的所有山川河流都收归了国有。

这一举动很狠,把已经称王的熊渠都吓了一跳,取消了自己的“王”称号,不再继续挑衅。

但新势力想要崛起,就必须触动旧势力的利益,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周厉王的改革触犯了“国人”的利益,因此他们纷纷发动暴动,这就是著名的“国人暴动”。

改革失败后的周厉王也被赶跑了,只能流落街头。

而且周厉王被赶跑的时候,“西六师”也没有伸出援手,甚至有人直接参与了这场叛乱。

这背后透露着一个可怕的事实:周天子对军队并没有绝对的领导权。

其实这也怪不到“西六师”,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由“国人”组成的军队。

哪怕他们是受到周王直接率领的,但他们的将领也都是世袭的。

因此他们对周天子的忠诚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图为周厉王狼狈逃窜

而且从这件事情来看,这个时期的“西六师”应该不剩下多少忠心了。

这件事情之后,周王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件事,没有继续任用“西六师”,“西六师”因此消失在了历史的云烟之中。

4.想要力挽狂澜的周宣王

周厉王流放之后,西周进入了“共和执政”时期,由有权势、地位的大贵族联合执政。

这个情况整整持续到周厉王去世,周宣王继位。

周宣王继位之后,吸取前代教训,重新确立了王室尊严,大胆任用自己的异母弟弟郑公,封国郑,让他们成为了西面的第一个屏障。

除此之外,他还让秦国建国,给予秦人七千余人的兵马,让他们来抵抗犬戎。

之后周宣王重用“成周八师”以及忠诚于周王室的“南国之师”。

通过这些改革,西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强盛,“宣王中兴”到来了。

但好景不长,周宣王是周朝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公元前797年,周宣王大败于太原之戎;公元前793年,周宣王征条戎、本戎失败,国力大减。

公元前790年,周宣王进攻姜戎,大败而归,南国之师全军覆没。

之后,周宣王还是没有放弃,发动了在:太原料民。

希望可以借助这一块地区充实国力,因为这些地区的贵族很少,也没有礼教的束缚。

直到此时,我们都可以为周王骄傲地发声:周王室的衰弱绝对不是因为我的昏庸。

5.无力回天

周幽王继位之后,他的表现和之前的历代周王相比,确实有些辣眼睛。

因为周幽王的昏庸,之前一直作为近亲之国的郑国也不愿意再为周王室卖命了。

他们举国迁移,搬离了西部边陲,他们的离去加上“东六师”的覆灭,对于周王室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而周幽王又喜欢“作死”,“烽火戏诸侯”之后,周王室彻底没了最后一块遮羞布,关中地区全部沦丧,只剩下了洛邑附近的六百里地区。

周桓王继位之后,亲率大军讨伐郑国,结果被打了个大败而归。

从此以后,地盘狭小,军事力量薄弱的周王室再也没有资格维护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了。

春秋战国时期彻底到来,我国进入了百年乱世。

总结

初代周王虽然为了维护王室尊严做出了许多努力,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随着其他诸侯国的崛起,周王朝的衰落也就成了必然的情况。

而世卿世禄的世官制度又会随着血缘关系的淡薄而被破坏掉。

严密细致的“礼乐制度”又不允许周王室有什么其他的大变化。

最终,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周王室受到了时代的抛弃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10 阅读:5033
评论列表
  • Long 14
    2024-01-14 01:18

    前因后果都搞反了!不是“诸侯坐大”导致“周天子大权旁落”,而是“周天子大权”旁落才导致诸侯失去控制、才有机会“坐大”。西周后期内部乱七八槽,从周厉王开始到周宣王、周幽王,这几个天子一直在败家,天子的亲军丧失殆尽,到了周幽王时已经不得不倚重诸侯来保卫镐京。随后更是接连不断的内乱:周幽王废长立幼、周平王勾结诸侯和犬戎弑父夺位、周携王周平王二天子并立长达十几年、周平王东迁、最后到繻葛之战周天子被郑庄公打败彻底颜面扫地……这之后才有的春秋五霸的陆续登场!

  • 冢虎 12
    2023-04-07 17:30

    周朝当时的分封制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每次打仗都自己亲自上,不让小弟当前驱,结果赢了越打越穷,输了又大损国威,后世君主学明白了,改派武将去了。

    梦里白了头 回复:
    就是分封制的问题,动不动赏地土地你有多少地,,所以到了汉朝皇帝看清了搞出个推恩令,一推再推就没有诸侯强过天子,诸侯的地也越变越小
    8848 回复: 梦里白了头
    别人赏的不是自己的地。
  • 2023-04-22 15:16

    其实有点马后炮的意思了 周王朝好歹八百年可以说空前绝后了 实际虽然只有不到300的鼎盛时期但也达到正常王朝的极限 平王东迁时候基本完全失去驾驭其他诸侯的实力 诸侯国的强大一定程度上彼此制衡到战国时代大灭小 其他诸侯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但是大灭大就会引起反噬齐灭宋就是个例子 秦国在昭襄王时候就具备灭六国实力 也是等了几十年才实行而且走的也是远交近攻蚕食模式

  • 2023-04-01 16:24

    前期分封没问题。就是后面还要继续给宗室分封才出现了大问题。。异姓诸侯的封地都是周王朝没实际统治的地方。就相当于在地图画个圈跟你说这地以后就是你的了。自己去打吧。。而宗室分封的全是实际统治的封地。。长此以往越封就越削弱。。因为分封了就没有税收。全靠诸侯上供。。

    谈会华 回复:
    外敌入侵周王必须带兵去打,大诸侯国欺负小诸侯国周王也必须带兵去打,不然外敌和大诸侯的实力也会越来越强,允许诸侯国扩军自卫同样会让诸侯国的实力变强,
  • s。 4
    2023-04-01 17:02

    还是刘彻的推恩令牛逼!

  • 现在美国何偿不是这样

  • 2023-04-08 11:39

    李耳斗法肝胆凛,春秋骑牛西去隐。孔丘辨论不入流,春秋架牛东去耕。纣王成王碑仍在,周朝封神者落寞。满山石身不悟尸,玄黄老庄谁家徒。儒道佛门墨客辈,五寸痛风手书史。帝子皇孙文人者,三寸痈舌口说书。树草不信长生寿,世间皆无智慧人。儒道书生疼足行,鬼谷和尚战场哭。

一点儿历史事

简介: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