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国之君的妻子,也就是母仪天下的皇后,是多少女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在大清若是想成为皇后,要么出身于满勋贵族家庭,有强大的娘家做靠山,皇帝为了依仗其娘家的势力,不得不将其立为正宫皇后,比如孝诚仁皇后,背后是强大的赫舍里氏家族,再比如孝贤皇后,背后是强大的富察氏一族。
要么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的妃嫔,但是肚子争气,还能得盛宠,一步一步爬上皇后的位置;比如孝以纯皇后,是因为得乾隆的宠爱在生前被封为皇贵妃,死后因儿子登基称帝被追封为皇后;再比如孝全成皇后,因为得道光帝盛宠,还生下了儿子奕詝,活着的时候便已经被封为皇后。
但做皇后真不敢保证一定能善终,比如乾隆的继后乌拉那拉氏,被乾隆厌弃,死后连一个单纯的陵墓都没有,只是硬塞进了纯惠皇贵妃的陵墓之中,真是可悲可叹!
不过这还不是最惨的,在大清有这样两位皇后,都是被逼殉葬:
一位是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四位大妃阿巴亥,被儿子多尔衮追封为孝烈武皇后;
一位是同治帝的原配皇后孝哲毅皇后,虽怀有同治帝遗腹子,仍旧追随同治帝而去。
作为大清的皇后,又有谁敢让她们殉葬呢?
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两位以悲剧收场的皇后!
多尔衮生母孝烈武皇后阿巴亥
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是实实在在的贵族家庭出身,他的父亲是“扈伦四部”之一乌拉部的贝勒满泰。作为乌拉部的公主,其实从出生开始起命运就是注定好了的。
女真部分为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与建州女真;而海西女真又被称为“扈伦四部”,由四个部落组成:乌拉部、叶赫部、辉发部与哈达部
1590年,阿巴亥出生;
3年后扈伦四部中势力最强的叶赫部,担心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的统领下势力越来越强大,会威胁到扈伦四部;便联合乌拉部、哈达部、科尔沁蒙古等一共九个部落,浩浩荡荡组成30000人前去攻打建州的努尔哈赤。
此战虽然建州女真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仍旧大获全胜。
阿巴亥的叔叔布占泰被努尔哈赤活捉,三年后因为诚心悔过被努尔哈赤放回了乌拉部。
恰好阿巴亥的父亲满泰被人杀死,布占泰继承乌拉部贝勒之位。从这一年开始,年仅7岁的阿巴亥便开始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1601年布占泰为了乌拉部不被努尔哈赤吞并,便主动将自己的侄女、年仅12岁的阿巴亥嫁给43岁的努尔哈赤。
就这样阿巴亥,嫁到了建州。
这就是部落公主的使命,即便是再尊贵,也只能是作为联姻的工具,很可能嫁给的是自己部落的仇敌。但她们都没得选,阿巴亥亦是如此。
不过阿巴亥因为年轻漂亮、精明能干,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做到了努尔哈赤大妃的位置上(相当于皇后)。其实阿巴亥并非“母凭子贵”,因为那时候她还没有生下一个儿子;也不是因为母族的关系,因为建州女真与乌拉部虽然互相联姻,但实际上仍旧是仇敌的关系,努尔哈赤正在找寻机会灭掉乌拉部。
阿巴亥能做到大妃大的位置,靠的全是自己的真本事。
其实相对那些没有得到夫君宠爱的联姻公主来说,阿巴亥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最起码努尔哈赤确实非常宠爱年轻漂亮的阿巴亥。阿巴亥的肚子也争气,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了三个儿子:皇十二子阿济格、皇十四子多尔衮与皇十五子多铎。
既有大汗的宠爱,又有三个儿子可以依靠,阿巴亥可以说是一个幸福的人生赢家。
但事情往往发展的没有那么顺利:
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与次子代善是努尔哈赤第一位大妃佟佳氏所生,都跟阿巴亥的年龄差不多;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以后,除了努尔哈赤以外,能经常见到的就是努尔哈赤这些儿子们,而努尔哈赤的这几位年长些的儿子,恰好与阿巴亥年龄上很是相近,难免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褚英作为嫡长子,自然是被给予厚望,努尔哈赤首先将褚英立为皇太子,帮助自己处理朝政事务,但是褚英残暴,而且与诸位弟弟们不和,也不尊重“五大臣”(额亦都、安费扬古、何和礼、费英东、扈尔汉)。努尔哈赤为了后金考虑,不得不将褚英的太子之位废掉;两年后因褚英不知悔改而直接处死。
褚英被处死后,太子之位最炙手可热的便是嫡次子代善。代善跟褚英是完全两种性格的人。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既具有威望,同样被封为太子帮助努尔哈赤处理朝政。不仅在朝中口碑极好,努尔哈赤对这个儿子也很满意,甚至对代善说:“等到宾天后,我的儿子还有大福晋阿巴亥都要交给你来抚养了。”
“俟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都交大阿哥收养。”
要知道努尔哈赤身为大汗,并非只有阿巴亥这一位福晋,但只提到了要将阿巴亥交给代善来抚养,可见其在努尔哈赤身边当中的地位有多重。
正是因为努尔哈赤说的这番话,阿巴亥为了自己的将来打算(满族有父死子继的传统,也就是说新大汗可以娶继母),便主动接近代善。
1620年3月,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德因泽向努尔哈赤告发:
大妃阿巴亥曾让人给代善送去饭菜,代善不仅将所有的饭菜都吃了,而且还夸赞大妃做的饭菜好吃;大妃也给皇太极送去了饭菜,皇太极虽然收下了,但是并没有吃。
而且大妃还经常派人前去代善的府上商量什么事情,甚至有几次大妃在晚上偷偷去了代善贝勒那里,很晚才回来。
不仅如此阿巴亥还经常专门为代善梳洗打扮,甚至在家庭聚会的时候故意向代善献媚。
努尔哈赤虽然生气,但是为了体面,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公开处理;只是借口阿巴亥私藏金帛,将阿巴亥的大妃之位给废掉了,代善的地位虽然没有受到影响,但其威信大减。
不过仅仅两年后,努尔哈赤还是惦记阿巴亥便恢复了阿巴亥的大妃之位;阿巴亥确实也安分了不少,在努尔哈赤生命的最后一刻,也都是阿巴亥守在身边。
162年宁远之战后,努尔哈赤不久也病逝。因努尔哈赤病逝的突然,究竟要将大汗之位传给谁并没有下诏书。有资格也最有希望争夺汗位的无非就这几个人:
代善
皇太极
莽古尔泰(残暴弑杀,据说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无人支持)
阿敏(虽然有资格,但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基本排除在外)
多尔衮(背后是精明能干的生母阿巴亥)
对于皇太极而言最大的竞争者无非就两个:代善与多尔衮(也就是阿巴亥)。代善有战功有威望,但是在与阿巴亥暧昧之事被揭发以后,威望便大不如前;而且在儿子的劝说下,自知自己确实没有能力应对“多事之秋”的后金,便主动支持皇太极任大汗之位。
那么,对皇太极而言,最大的威胁便是阿巴亥。
据说努尔哈赤在临死之前给阿巴亥留下遗言:让皇十四子多尔衮继承后金大汗之位,大阿哥代善辅佐多尔衮。
至于遗言的真假我们确实无从得知,因为在努尔哈赤病逝的次日,阿巴亥殉葬;随着阿巴亥殉葬于太祖,遗言的真假便已经不重要了。
作为三个儿子的生母还是努尔哈赤的大妃,确实不符合殉葬条件,究竟谁敢逼迫其殉葬呢?
毋庸置疑,答案就是:皇太极!
皇太极精明有心计,很清楚阿巴亥的三个儿子掌管镶白旗与正白旗两旗,多尔衮虽然年仅15岁,但是深受父汗的宠爱;若是再加上大妃阿巴亥的支持,皇太极确实很难登上汗位。
为了解决这个阻碍,皇太极便称:父汗留下遗命,说自己百年宾天后,一定要让大妃阿巴亥给我殉葬,如此我才能瞑目啊!
关于这个遗命,其实其他的贝勒几乎都是相信的;即便是阿巴亥不信,为了三个儿子,她也只能顺从。一旦梳洗打扮后,在四位和硕贝勒的面前自缢而死。
顺治帝登基后,多尔衮掌握大清的实权,将自己的生母追封为孝烈武皇后,神位入太庙;但是在多尔衮病逝后不久,顺治帝便不再承认多尔衮的追封,将其神位移了出来。
孝哲毅皇后怀有遗腹子仍旧殉葬
说来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也挺倒霉的,出身于状元世家,名门闺秀、雍容华贵,可以说是一位非常合适的皇后。但命运就是这么容易开玩笑,让阿鲁特氏遇到一个权力欲、掌控欲都极强的婆婆慈禧。或许从一开始,阿鲁特氏的结局就已经注定好了的。
阿鲁特氏的父亲是大清唯一一位旗人状元崇绮,同治三年考中的状元。
作为大清的状元,崇绮的福晋要么是满勋贵族家族的女子,要么就是朝廷重臣家的女儿。
阿鲁特氏的生母是郑亲王端华的女儿,出身与这样的家庭,阿鲁特氏从小便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可以说是博古通今、端庄典雅,一看上去就是大家闺女的样子。
同治十年,同治帝十六岁的时候开始选秀。
此时慈安太后(咸丰帝的皇后)还在,而且慈安太后性格温和,对同治帝非常宠爱,就像是宠爱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对同治帝来说,更加喜欢这位嫡母,而与自己的生母慈禧关系比较冷淡,因为同治帝在生母那里感受不到母爱,更多的是严肃与严格。
慈安看中的皇后人选便是阿鲁特氏,阿鲁特氏虽然年长同治帝,但是知书达理,颇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同治大婚以后便要亲政,需要应对很多复杂的朝政事务,自然需要一位“贤内助”处理好后宫的事情。对同治帝来说,阿鲁特氏是最好的选择。
但慈禧看中的人选并非阿鲁特氏,而是江西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慈禧之所以会看中富察氏,是因为富察氏懂得讨慈禧的欢心,关键是没有心机,一看上去就没有经历什么世事。慈禧若是想要继续柄权的话,富察氏便是最好的人选。
可以这样说:慈安太后考虑的是大清,而慈禧考虑的是自己。
不过同治帝最终按照慈安太后的意愿选择的皇后人选,这让慈禧很是不满;为了弥补,同治帝将富察氏封为仅次于皇后的妃子。
咨尔阿鲁特氏。乃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也。秀衍桂林......允式母仪。兹仰承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以册宝立尔为皇后。
同治帝大婚后,与皇后阿鲁特氏相处很是融洽和谐,夫妻二人可以说是琴瑟和鸣;这让慈安太后很是满意,但慈禧却很不高兴。
因为同治帝前去请安的次数减少,慈禧便觉得儿子是娶了媳妇忘了娘,便处处刁难儿媳妇阿鲁特氏;并且总是跟同治帝说阿鲁特氏的坏话,让同治帝疏远皇后,亲近富察氏。
同治帝自然不肯,慈禧便在每次阿鲁特氏侍寝完以后,不是讲阿鲁特氏训斥一番,就是将同治帝狠狠斥责一番。为了不让同治帝挨骂,阿鲁特氏主动疏远同治帝。
同治帝得知皇后疏远自己得理由,一生气便独居乾清宫。
一对恩爱夫妻就这样被慈禧硬生生的分开,实在是残忍。
据说皇后阿鲁特氏与慈禧之间的矛盾很严重,甚至逼着阿鲁特氏说出了“我是大清门抬进来的”这样的话。按照大清的规矩:只有皇后才能从大清门进入皇宫。慈禧在刚入宫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兰贵人”,自然是没有资格的。阿鲁特氏这话,无疑就是在“嘲笑”自己的婆婆,并没有坐上皇后的位置,这让慈禧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二人的不和在看戏上表现得也很突出:慈禧看戏的时候喜欢让很多人陪着,而且还喜欢点一些淫戏,阿鲁特氏从小便接受礼义廉耻的理解教育,自然是不能忍受的。每次陪婆婆看戏便浑身不自在,但是为了孝道又不能不去。所以每次看戏的时候便直接闭目不看,慢慢地慈禧便发现了阿鲁特氏这一弱点,便故意守着这么多人的面揭皇后的短。
甚至是斥责皇后,阿鲁特氏不管慈禧如何斥责她,看戏的时候还是不肯依附与慈禧,这让慈禧对其非常痛恨。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病重,皇后阿鲁特氏担心自己的夫君便偷偷前去养心殿探望;其实也是想要与同治帝诉说一下自己心中的委屈,没想到被慈禧太后得知。
慈禧顾不得作为皇太后的体面,直接将阿鲁特氏拖出来狠狠地揍了一顿。之后更是命人准备棍杖,同治帝被生母慈禧这样一惊吓,病情更加严重,没过多久便病逝了。
同治帝病逝时只有19岁,并没有子嗣留下,只有皇后阿鲁特氏身怀有孕,过几个月便可以生产。但慈禧借口“国不可一日无君”,不管阿鲁特氏生下的是男是女,都不会成为新帝。而且慈禧坚持同治帝是因为得了恶疾才病逝的,阿鲁特氏的孩子必定也不会健康。
总之不管怎么说:慈禧就是不会将阿鲁特氏腹中的孩子立为新帝。
同治帝是“载”字辈,按理说应当从“溥”字辈中选择一位合适的继承皇位。但慈禧坚持“溥”字辈中没有合适的人选,坚持“兄终弟及”,在同治帝的堂兄弟中选择一位合适的继承皇位。
其实慈禧是不想权柄下移,若是从“溥”字辈中选择人选的话,皇后阿鲁特氏便会成为皇太后,掌握大权;而慈禧只能升级为太皇太后,不能再继续垂帘听政;这是慈禧绝对不允许的,为了能继续掌握实权,慈禧选择了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
阿鲁特氏见自己的腹中之子继位无望,自己做皇太后的希望彻底没了;新帝登基自己不过是一皇嫂,再加上婆婆慈禧对自己百般为难,阿鲁特氏绝望之际选择了吞金自杀。
还有一种说法是阿鲁特氏吞金自杀并没有死,被救了过来;但是因没有活下去的希望,阿鲁特氏选择了绝食,在同治帝病逝五十几天后,皇后阿鲁特氏亦追随而去。
“穆宗病甚,圣母颇责让后。上崩,后即服金屑,欲自杀以殉,救之而解。”
不管阿鲁特氏究竟是吞金自杀还是绝食而死,可以肯定的是阿鲁特氏确实是自杀,而且是被逼无奈不得不殉葬于同治帝。
结语
孝烈武皇后阿巴亥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虽然死法不同,但都不是自愿的。
大清初期确实有殉葬的旧俗,但是殉葬的妃子是哪些没有生育皇子的低登基的妃嫔;阿巴亥不仅是努尔哈赤的大妃,而且还是三位皇子的生母,实在是不符合殉葬的条件。但还是在努尔哈哈次病逝后被逼无奈自缢而死。
阿巴亥之所以被逼殉葬,是因为她的存在威胁到了皇太极,皇太极担心阿巴亥的存在会让自己与汗位无缘。
毕竟阿巴亥手里有三个嫡子,三个儿子掌管两百旗,势力不容小觑。
所以不得不假传“太祖遗言”,“逼迫”阿巴亥不得不死。
而孝哲毅皇后呢?
比阿巴亥还要惨,因为她遇到了一个恶毒的婆婆慈禧。
从选秀开始阿鲁特氏便成为慈禧眼中钉肉中刺,成为同治帝皇后以后,更加被慈禧所不容。对其百般刁难,阿鲁特氏作为儿媳,为了遵守孝道也不会主动与慈禧为敌。
只能在实在忍受不住的时候适当地反抗一下,即便如此仍旧不被慈禧容许。
因为阿鲁特氏的存在,让慈禧继续掌握实权变得很困难;继续掌握自己的儿子更加困难。
若是慈禧看中的富察氏为后的话,便是不一样的结局了。
阿鲁特氏为后,触动了慈禧太后的利益,或许从一开始对阿鲁特氏来说便错了。
若是没有入皇家的话,最起码能平安终老。
做母仪天下的皇后固然是祖上积德的大好事,但落得跟阿鲁特氏一样的结局,真不如做一个普通人家的儿媳妇。
参考资料:
《清史通鉴》
《清史稿》
《慈禧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