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电商直播间在卖月饼,包装精美,价格优惠,主播也信誓旦旦说质量、口味都没问题,于是你就下单买了,觉得很划算。
在收到月饼后,突然卖这个月饼的直播间和月饼品牌都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然后你就很忐忑:送人不合适,自己也不敢吃,那应该怎么办呢?
这就是直播电商领域沸沸扬扬的“月饼事件”给顾客带来的烦恼,貌似“性价比高”的背后,可能就是陷阱。
你以为自己是用较低的价格买到了较好的商品,实际上你付出了更多的成本和代价。
买的不如卖的精,这句话的正确性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义不经商?从“月饼事件”看直播电商的弊端:流量不是一切在商业领域,在社会上,都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资源和注意力向头部集中,并由此引发了人们的“势利心”。这就像一条街上两家饭店,排队越长的饭店生意越好,而顾客越少的饭店生意越冷清。
所以商家大都想要做大做强,渴望赢得竞争,这不仅仅是为了赚很多钱,也是满足自己的胜负欲和成就感。
人性趋利,商人重利轻别离,只要利润足够丰厚,难免会有人铤而走险。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嘛,富贵本来就是要“险中求”的。
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做法在商业领域屡见不鲜,比如以次充好,比如坑蒙拐骗,比如把稻草卖到黄金价……正因为如此,“童叟无欺”这个口号才喊得响亮。
从这次的“月饼事件”,想必我们也可以看出直播电商的弊端了,流量不是一切,产品才是根本。
直播电商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它是过去的电视购物,这种说法有道理,但两者只是比较像,并不能等同,毕竟直播电商还可以实时沟通,它的背后还有平台、物流、技术、供应链、营销等综合因素的堆积。
直播电商简单的定义是渠道,它是以直播为渠道来达成营销和卖货为目的的电商形式。直播电商能够兴起,也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变化(如由其引发的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直播+电商的融合重构了消费三要素“人、货、场”,比如一个优秀的主播可以凭借个人的影响力达成传统卖场和商家无法企及的销量,一个顶流网红的商品交易总额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简称GMV)可以超过一个上市公司的GMV。
把顾客变成粉丝,是直播电商的一大创举。
但众所周知,“粉丝”其实蕴含不够理性的意味,大量粉丝的冲动消费自然会给主播、商家带来巨额的利润,这点通过现在的几大网红主播的收入可以验证。
除了忽悠、卖假货和以次充好,直播电商的出路在哪里?有萌发,有爆发,有兴盛,有衰落……在信息时代,所有“风口”都逃不掉规律的支配。对于直播电商,很多人担心的也是一个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而且网红主播和直播电商公司“眼看起高楼、眼看楼塌了”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这也难免让人疑虑。
流量是双刃剑,它可以成就,它也可以毁灭。想必每个网红心里都清楚这点,他们深知粉丝不至于永远喜欢和追随自己,因此他们要么是想要转型为更受尊重、更有前途的“企业家”,要么是有一种快速图利、大捞一把的心态。
某顶流主播就曾公开表示厌倦了做带货主播,恐怕他对于自己“主播和网红”的身份是不怎么认同和引以为荣的。确实,在赚到钱后,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们当然要追求更高的价值实现。
但对于直播电商这个行业来说,它的出路可能还是回归渠道的本质,好的产品才是一切的根本,价格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至于娱乐体验和价值,其实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已经买到的月饼怎么办?“养身者必以利,贪夫则以身殉,故有害生焉。”人需要钱,但如果眼里只看到钱,那贪得无厌的下场就是招灾、引火烧身。
如果是觉得做生意就是骗来骗去,营销嘛,就是为了骗过、赢过别人,反正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无可厚非。这样的思想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其实义不经商也不是什么贬义词,它是说如果去经商的话,应该保持理性,不为情感、情绪所影响,以至于做出非理性、错误的决定。义不经商并不是让人以次充好,唯利是图。事实上,好的商人都是追求利润之上的境界,而不是追求所谓的“利润最大化”。有趣的是,有道德感和使命感的商人反而会比唯利是图的商人赚钱更多。
中秋节已经过去了,如果不能退货的话,只能是扔掉了,自认倒霉吧。而这个行业的诚信和生命力就是这么一次次被消解掉的。
最后分享任正非给小企业老板的一个忠告:小公司只有一条,就是诚信,没有其他。就是你对待客户要宗教般的虔诚,就是把豆腐要好好磨,终有一天你会得到大家的认同的。
品牌的根本核心就是诚信,如任正非所言,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还是要能刨出一种精神来。做生意就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心诚意为客户服务。小企业不要去讲太多方法论,就是要真心诚意地磨好豆腐,豆腐做得好,一定是能卖出去的。总而言之,有诚信,直播电商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