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四军淮北解放区阵亡将士纪念碑
刘镇瑜(刘振瑜)烈士——抗大四分校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
刘镇瑜烈士,又名刘振瑜。1914年5月30日生出于河北沧县城南八里刘辛庄村(今沧州市运河区南陈屯村乡)。早年曾就读于沧县师范学校。学生时期,刘镇瑜接受了进步思想教育,胸怀救国济民思想。毕业后,在家乡任教。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刘镇瑜离开教职,参加“平津学生南下战地宣传团”,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奔赴陕北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1939年12月由中共中央组织部派遣赴华中新四军工作。在姚运良、白浪带领下,和其他赴华中同志一起从延安步行出发,于1940年1月到达皖北涡阳县新兴集新四军第六支队驻地,被分配到第六支队随营学校工作。同年3月,随营学校改建为抗日军政大学四分校,刘镇瑜任四分校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同年7月,第六支队改编入八路军第四纵队。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四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四师,抗大四分校直属第四师。
1941年4月19日,原国民党第九十二军一四二师四二五团,在团长陈锐霆(中共地下党员)率领下,于安徽怀远褚集举行反内战战场起义,至4月30日转移到泗县崔庄(今属江苏泗洪)。第四二五团起义后,第四师派方中铎、洪贤驹、刘镇瑜等到起义部队做政治工作。5月1日凌晨,起义部队中反动分子哗变,刘镇瑜壮烈殉国,时年27岁。同时牺牲的还有10位革命军人。
刘镇瑜等11位烈士牺牲后,遗体安葬于崔庄村东北。1983年,移葬于泗洪县烈士陵园。(史料主要来源:童来喜等主编《千古忠魂——新四军英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