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2023年IPO/上市公司及中介机构生态问卷报告&2024年展望

小余聊一级市场 2024-02-27 09:45:51

挑战和机遇并存的2023年,全面注册制实施,高层定调“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并随之推出多项改革政策。其中对一级市场影响最大的两条政策,一是“827新规”监管明确IPO、再融资阶段性收紧后,2023年IPO上会、过会、首发企业数量较2022年同比大幅下降,全年IPO募资总额累计3565.39亿元(同比下降39%);二是北交所“深改19条”发布,北交所热度高涨,截至2024年2月18日已吸纳超两成在审、近四成辅导备案企业拟于北证上市,但与此同时北交所审核门槛或将持续提高,终止撤回企业数量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2月7日证监会突然官宣换帅,号称“券商屠夫”的新任证监会主席吴清到任后,监管接连开出多个罚单,且系列座谈会聚焦从严从重监管。叠加此前的监管动态来看,北交所热度高涨、资本市场仍倾向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同时,IPO收紧趋势仍将持续。

为全面清晰了解2023年一级市场业态及各方对2024年的展望和后续动态,汉鼎咨询课题组向业内发起相关问卷调查,全面了解相关机构及企业真实情况。本次调查历时一个月,截至发稿日共收回有效问卷279份。其中,来自中介机构(含券商、会所、律所、投资基金等)的问卷202份;来自上市公司的问卷43份;来自筹备IPO及在审企业的问卷34份。

基于问卷调研数据,汉鼎咨询课题组形成此篇调查报告,包括共性问题(2023年企业家焦虑指数情况、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判断、对资本市场及审核思路集中支持科技创新的看法);资本市场受访主体2023年业态(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IPO审核思路探讨(当前IPO申报难度较高的原因、2024年审核关注重点预测);对北交所的看法(中介机构对北交所项目的态度、企业认为北交所仍待改进的空间);企业后续IPO/再融资计划五个部分。

一、共性问题

1. 近半数企业家2023年焦虑指数上涨30%-50%

回看2023年,对资本市场而言确实可谓跌宕起伏,市场承担源自海外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的同时,内生经济的问题也持续暴露,尽管自第三季度开始政策密集出台,且力度空前,但市场情绪仍普遍低落,基本面数据虽有所改善等仍然低于预期水平,全年国内经济呈现分化型弱复苏状态。

此背景下,业绩增长困难、资金紧张、产业化转型难等问题成为企业家们焦虑的难题。据本次调研数据,2023年受访者自身或接触到的企业家焦虑指数普遍上涨,近半数增长幅度达30%-50%。

2. 当前市场信心仍不足,但普遍认为中长期将有所改善

在2023年国内经济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复苏态势下,尽管全年GDP以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完成年初制定的5%增长目标,但由于2022年基数相对较低,两年复合平均增速仅4.1%,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对于当前经济走势,多数受访者认为当前经济走势到达谷底或尚未到达最艰难的时刻。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当前经济面临的四方面困难和两大挑战,即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以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叠加一级市场持续收紧,IPO、再融资节奏显著放缓且预计仍将持续收紧的态势,当前相关机构及企业确实缺乏信心。但根据本次问卷调研中的另一问题“当下经济转暖所需的时间”的结果统计来看,66%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经济转暖大约需2-3年。

就此来看,尽管当前资本市场相关主体或仍对经济环境缺乏信心,但中长期来看市场普遍认为经济增长会稳中向好。

总体而言,在监管不断强调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市场期冀新任证监会主席带来新气象、监管强调落实“长牙带刺”、严惩财务造假等行为的情况下,当前或处于优化市场环境必经的“阵痛期”,后续随着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及投资者信心恢复,有望迎来更健康的发行及审核环境,对符合发行上市条件、符合战略方向的优质企业而言或构成利好。

3. 资本市场资源集中倾向科技创新领域,或需进一步明晰分类及尺度

“8.27新规”以来,从市场整体审核情况及监管动态来看,IPO、再融资收紧指向有一定针对性,偏传统领域的消费型企业受到较大影响,但对于优质且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仍以支持为主。汉鼎咨询课题组此前曾判断,长期来看整个资本市场链条或将持续围绕“赋能科技”为关键点运转,未来业态或是科创板、创业板继续大力支持已具备一定规模的科技企业技术突破,北交所重点培养孵化科技企业新兴力量,两端围绕科技创新共同发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此后的监管政策及发声也确实印证了上述观点,2023年10月,证监会、三大交易所齐发声,表明将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4年1月,国资委发声表示将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支持力度、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研发投入和产出“双线”考核、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监管动态来看,已然明确科技创新是未来资本市场的主基调。

那么,当前审核环境下市场对资本市场支持领域的分化情况有何看法?课题组本次对“近期审核思路大力全面鼓励支持科技创新的看法”进行了调研,超七成受访者对此持支持态度,但同时近半数受访者在此基础上,认为需要针对不同行业进一步明晰科技创新的分类与尺度。

上述背景下,2023年已然有大量消费类企业因审核节奏变化撤回沪深交易所IPO申报,北交所成为传统领域企业的集中选择,根据课题组此前统计,超六成启动辅导备案的“吃穿住”领域企业拟申报北交所。值得注意的是,从北交所近期审核问询内容来看,对传统领域的企业还是会重点关注其产品或业务的创新性及竞争力。

二、资本市场受访主体2023年业态

1. 中介机构

2023年IPO市场的变化,导致各中介机构生态链条发生变化,多家投行人士表示整体趋势不太乐观,目前阶段比较难,只能继续储备并深耕现有项目。IPO承销项目的减少也直接导致中介机构相关收入的明显下滑。2023年,62家券商承销保荐费用为215.06亿元,同比减少26%。

调研结果也确实印证了上述情形,2023年96%的受访中介机构认为IPO项目实施较此前更困难,超八成受访中介机构2023年工作压力指数大于等于7分(最高10分,代表压力极大),且对当前资本市场的信心呈中性甚至悲观态度,认为当下IPO市场环境极为艰难。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问卷调研的中介机构中,超七成受访者来自券商。从调研结果来看,超半数受访券商人士2023年平均出差时长和频次较上年持平,但收入却较上年减少。短期来看,IPO和再融资审批节奏的放缓将对证券公司投行承销和保荐收入产生较大影响。

整体来看,全面注册制实施以后,监管层面不断强调要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严监管利剑高悬,且由于注册制下对信息披露要求提高,对企业财务真实性的监管核查越来越严,毕竟一旦中介机构沦为企业财务造假的“帮凶”,会成为信息披露监管的最大障碍和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绊脚石。此情形下中介机构确实承担了较此前更高的压力,如2023年曾有中介机构因财务造假被处以亿元以上及暂停相关业务三个月的处罚。而就2024开年的监管动态来看,新任证监会主席吴清履职后监管层密集展开工作,严打内幕交易、重罚造假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严管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后续中介机构压力或仍将持续甚至进一步提高。

2. 上市公司

截至2024年2月9日,已有2803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从已披露业绩预告的数据来看,其中42%的公司2023年业绩较上年提升,“预增”、“扭亏”、“略增”和“续盈”公司数量占比分别为 22%、13%、6%和 1%,其中“扭亏”公司占比较 2022 年提升5个百分点。从调研结果来看,56%受访上市公司表示目前资金周转情况良好,37%受访上市公司对企业未来营收情况更有信心。

但2023年上市公司较过去三年存在行业竞争加剧、销售难度大、利润增长难度大这三大经营困难点。此外,也有民营企业反馈存在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大、研发难度大,或产品价格和毛利率下降、地缘政治风险影响海外订单及原材料供应稳定性、应收账款回款困难等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超五成受访上市公司表示后续将加强对产品研发、市场销售、业务扩张三大方面的持续投入。

整体来看,上市公司对于资本市场及后续走向保持较高信心。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上市公司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中发挥较大基石作用,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彰显。且上市公司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会对其所在行业和产业产生良好引领示范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可投性已成为2024年资本市场重要目标之一。围绕上述目标,未来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激活并购重组功能作用,继续发挥好退市的“优胜劣汰”作用,并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真实性的监管。就此而言,强监管态势下,上市公司需保持业绩平稳或增长、持续健康经营,并以分红等形势回报投资者。

3. IPO筹备/在审公司

本次问卷调研中,28位受访者源自申报材料筹备期IPO企业、6家源自已申报材料IPO企业,其中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所属行业以TMT行业及制造业为主。尽管“8.27新规”明确收紧IPO,但此后监管动态也同时表明将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因此整体来看,拟上市企业对当前资本市场及后续走向同样保持较高信心。

从调研结果来看,与上市公司调研结果一致的是:74%的受访拟上市企业表示目前资金周转情况良好,47%受访上市公司对企业未来营收情况更有信心。且行业竞争加剧、销售难度大、利润增长难度大三大问题为2023年企业经营较过去三年明显增长的困难点。

当前资本市场及监管审核思路加强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动向下,超半数受访拟上市企业表示后续将加大对产品研发、市场销售、人才建设三大方面的持续投入。

三、IPO审核关注重点

1. 现阶段IPO申报项目审核难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本次受访的202家中介机构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四个方面:

(1)二级市场持续低迷,监管为统筹资本市场动态平衡,收紧IPO节奏;

(2)当前申报堰塞湖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放缓发行节奏;

(3)注册制改革效果,展现“严把入口关”情形;

(4)造假违规情况严重。

总体来看,上述问题在近期监管动态中均有提及。除目前仍将保持一级市场持续收紧态势外,对于堰塞湖问题、企业财务造假问题,监管明确将加强退市改革及财务真实性核查。且对于受访中介机构表示的其它问题,如欺诈发行处罚不健全等,证监会新任主席吴清到任2日后,证监会对上海思尔芯技术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这也是自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发行人在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证监会查办的首例欺诈发行案件。相信后续随着监管一系列“长牙带刺”政策的落地实施,本次调研中机构反映的众多问题或有望得到改善。

而在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企业上市门槛确实也将随之提高,受访企业及中介机构多数也表示注册制下IPO推进更为困难,申报工作量及难度都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就本次问卷调研结果而言,多数中介机构认为当前注册制改革推进程度仅为50%,后续还需3-5年完善。在监管政策不断优化的态势下,一段时间内企业申报IPO或仍将持续处于相对困难的境地。

此外,课题组还调研了34家拟上市企业,采访其认为当前上市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就调研结果来看,多数企业认为还是由于当前经济环境不佳,一级市场收紧所致。

2. 未来1年审核关注重点方面,超半数本次受访的中介机构及拟上市企业均认为,经营业绩及可持续性、财务数据真实性、核心技术竞争力、板块定位、企业所在行业五大方面或为2024年监管审核问询重点。此外,募投项目、企业知识产权情况也将持续受到监管高度关注。

另外,2023下半年以来监管对拟上市企业涉及舆情的关注度显著提高,本次问卷调研中也有个别受访企业认为媒体质疑或也是今年的监管审核关注重点之一。对此,课题组还调研了拟上市企业2023年在舆情公馆方面投入的费用,34家受访企业中,10家在舆情公关方面投入5万至10万元。而后续如果舆情对资本市场影响进一步加大,拟上市企业或需在该方面投入更多资金。

四、企业后续IPO/再融资计划

当前一级市场阶段性收紧态势下,课题组在本次问卷中就拟上市/已上市企业后续IPO/再融资计划及当前市场影响设置对应问题展开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1. IPO计划

在决定是否启动IPO时,受访的拟上市企业表示重点考虑因素主要为:相关申报及审核政策变化、申报板块选择、相关规范成本、相关中介机构选择及费用四大方面。此外,IPO在审企业还关注研发投入、市场环境变化;而IPO筹备期企业则还会重点考虑上市对企业自身的意义。

鉴于当前市场环境下IPO申报难度较大,如果本次IPO不利,54%的IPO筹备期受访企业表示会继续严守按原计划推进IPO进程,但将加大投入改善企业经营情况、公司质地,以符合IPO审核标准要求,此外有18%的IPO筹备期企业表示将考虑北交所上市。其它IPO筹备期企业则表示暂时不再考虑IPO,或选择被并购或安心经营公司。

而已申报材料的IPO受访企业,67%表示仍会按原计划推进上市进程,16.67%表示将转战北交所,其余则会取消IPO上市计划。

2. 再融资计划

在决定是否启动IPO时,受访的上市企业表示重点考虑因素主要为:融资金额、申报效率、相关政策及中介选择四大方面。此外,62.8%的受访上市公司表示此前合作的中介机构在项目效率、质量等方面表现优异,后续启动再融资项目将继续沿用老班底。

再融资阶段性收紧态势下,40%的受访上市公司表示将延期开展再融资项目;16.28%的受访上市企业表示取消再融资计划;仅13.95%受访上市公司表示将按原计划推进再融资;剩余受访上市公司则暂无再融资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2024开年仅一个月时,就已有普源精电、亚信安全、思瑞浦等科创板公司接连发布重组预案。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当前环境下产业并购的活跃度有所提升,产业并购大潮的势头正在形成。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表示,当前整体大环境支持新一轮并购重组浪潮开启,未来并购重组将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如生物制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

总体来看,在监管政策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IPO、再融资阶段性收紧、且当前二级市场整体估值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今年或将迎来新一轮产业并购大潮。据课题组此次问卷调研统计结果,超半数受访上市公司有最近3年内延伸产业链并购下游企业的计划。

五、对北交所看法

据课题组本次问卷调研数据,市场对北交所流动性、融资能力、交易门槛及转板机制等方面仍有一定顾虑。

但北交所成立以来,针对IPO申报审核便利性、流动性改善、发行定价和投资者准入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化改革,如推出直连审核机制、优化发行底价制度等,不少过去对申报审核不便利的事项已得到很大改善。且随着北交所“深改19条”政策落地及直接IPO政策推进,2023下半年以来北交所新受理IPO企业数量大幅上升,截至2023年12月31日,北交所累计上市企业已达到239家,其中2023年新增上市企业共计77家。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当前的北交所流动性困扰正逐步烟消云散,且随着市场关注度不断提高,后续北交所整体估值水平有望逐步向沪深两市靠拢。

综合来看,2023年对于资本市场相关主体都是较为困难的一年,但随着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证监会新任主席吴清从严从紧抓监管、北交所相关政策持续完善,2024年资本市场整体环境或将得到改善。但值得关注的是,一级市场IPO、再融资节奏仍取决于二级市场表现,且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压力将持续甚至升高。(声明:数据源自调研问卷,仅供参考)

0 阅读:3
小余聊一级市场

小余聊一级市场

关注一级市场,募投项目、细分行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