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宗庆后在40岁的时候都还没有“立”,他也顾不上“惑不惑”的问题。人到中年,一方面是要养家糊口,一方面是内心要建功立业的渴望,两者都不能如愿,那这个人就会非常痛苦。
幸好,在42岁那一年,宗庆后终于等到了机会。
从承包校办工厂开始做起,把公司越做越大,财富越来越多,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宗庆后终于是一展抱负,没有蹉跎人生。
所以,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想必他心中是无憾的。
宗庆后,大器晚成!人生的道路崎岖而漫长,关键的时刻往往就那么一两步,而在其时其境,大多数人都是懵懵懂懂,茫然无知。
但宗庆后不是这样,他在人生的转折点是有觉察的。
因为家境困难,17岁的宗庆后就辍学了,他随家人迁往杭州,不久作为知青下乡劳动,先后在舟山农场、绍兴茶场等地干体力活,这样的劳动生涯长达十多年。
1978年,宗庆后返回杭州,校办纸箱厂当工人,收入微薄。不过宗庆后还没有放弃,他报名在杭州工人业余大学学习工业企业管理,当时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安分”。
1987年,按照政策,校办企业经销部采用承包经营的方式寻找承包人,宗庆后毛遂自荐,4万的指标被他主动提高到10万,但为了省钱他自己要每天蹬着三轮去送校簿送棒冰,由此开启传奇之路。可以说,宗庆后是大器晚成的典型案例。
事业成功都是源于个人追求和时代机遇的结合“我是一个普通人,从底层崛起的凡人。幸运的是,我生于一个大时代。”
不管是宗庆后,还是任正非、柳传志,他们都是中年创业,他们也同样是不甘于平庸,都有一颗做事业的雄心,但在时机不到的时候,他们只能是郁郁不得志。
所以我们要知道他们创业的时代背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民营企业“野蛮生长”的时期,一些不安分的创业者就敏感到了时代的变化,意识到自己终于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和空间。
比如任正非在创业之初就给朋友打电话,“现在是中国经济万里长征时代,这个时代从深圳开始,不来你会后悔的。”
宗庆后走上创业这条路,承担责任和风险,自负盈亏,这在当时是为家人不理解的,毕竟这么大的岁数,失败的话就很难翻身了。而宗庆后是感到这是一生中最后一次机会,他的心情是别人难以理解的。
是啊,因为看见才相信,在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最初,谁真的相信这个楼能盖起来呢。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一般人做生意都是只顾着自己发财,而有企业家抱负、眼光和胸怀的人就一定会懂得分享。实际上不管是冒险还是分享,都是为了赢得更多。“要看得够深,望得够远,摆脱物质的一切羁绊,才能在一个更大的层面上抵达成功。”
宗庆后敢于主动增加利润指标,舍得把房子让给人才,就是所谋甚大。从儿童营养液到娃哈哈,以及兼并拥有2000多名职工的国营杭州罐头食品厂的成功,都证明了宗庆后的眼光和魄力。
而且宗庆后意识超前,他敢于在媒体上打广告,“人家没做广告的时候我们率先做广告,那个时候效果很好,当地报纸四个半版,电视广告每天晚上两次,一个礼拜供不应求了”。
儿童营养液这个产品是宗庆后真正的第一桶金,第一年就是700多万,第二年就是2000多万,第三年就一个亿了。
因此方向看准了,路子走对,赚钱就不难。娃哈哈能把握市场机会走向成功,按照宗庆后的说法抓机会是靠直觉,但直觉从哪里来的呢?宗庆后常年都是走访市场一线,用脚丈量市场,这就是答案。
创业一代通常都是强势领导者,宗庆后做企业也是“大权独揽”达能与娃哈哈之间的合作和纷争,就体现了宗庆后的强势和手腕。包括他对渠道经销体系的改革,打造“联销体”模式,都说明宗庆后是非常强硬的。
企业做大后,事情繁多,但哪怕是媒体食宿报销这样的“小事”,宗庆后也要亲自过问。在娃哈哈,不管用人还是用钱,大小事都是宗庆后说了算。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就是宗庆后的管理风格。
这种“大权独揽”的管理控制,好的一方面就是效率高,什么事都是老板一言而决,没有扯皮。但这要依赖老板的明智和决策水平。不好的一面就是“接班人”培养不起来,宗庆后也是后期才意识到这点他是需要反思的。
或许对宗庆后来说,企业就是他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所在,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奋斗过的证明。
通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娃哈哈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有81个生产基地、187家子公司,拥有员工近3万人,35年累计销售额8601亿元,利税 1740亿元,上缴税金 742亿元,企业规模和效益连续20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都是在宗庆后的领导下实现的。
战士死于战场,企业家死于企业。马革裹尸还是战士的宿命。而对宗庆后这样的企业家来说,企业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永远放心不下。
哪怕是在去世前,宗庆后在医院仍然操心公司的事,住院期间仍在办公。此前别人劝他休息,他认为人就是要干活,自己几十年干惯了,如果一点活都不干,可能就老得更快。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宗庆后相信这句话,娃哈哈也是以“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为企业精神,而宗庆后作为创始人,确实做到了知行合一,以身正人。
尽管是已经做过“首富”的人,可宗庆后的个人生活很俭朴,无论衣着还是出行,都跟普通人一样、甚至还差一些,他也不需要这些来证明自己。“我说起来现在应该也算是有钱人了,但实际上我消费也很少,所以你要拉动内需拉我的内需是比较麻烦的。我就喝杯茶抽两支烟,我现在还是天天吃食堂饭,一天三餐都在食堂里吃。每天除了工作之外也没有其他的什么业余活动,也没时间。”
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宗庆后不懂得“享福”,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本就是企业家的追求啊,“做企业”本身就足以让他们乐此不疲,心无旁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