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可谓是内忧外患,百废俱兴,特别是冷战背景下的外交工作,对我们这样一个新生的东方大国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时候在新中国外交部里,不仅有周总理这样优秀的外交天才,还有耿飚这样一批脱下军装进入外交领域的顶级人才,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在外交团队中出现了王海容,章含之,唐闻生,齐宗华,罗旭这“五朵金花”。
在这“五朵金花”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王海容,她的一生几乎参与了那个时代新中国所有的外交事件,并在36岁成为了外交部副部长,除此以外,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毛主席的表侄孙女,她的爷爷就是毛主席的表哥王季范。
青年时期的王海容1938年,王海容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王家在当地属于书香门第、教育世家,特别是她的祖父王季范更是全国有名的教育家,王季范最喜欢林则徐的那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她的名字就是从这里来的。
王海容的父亲王德恒是主席的表侄,在抗战初期跟随主席等人奔赴延安,后牺牲在地下工作岗位上。
虽然王德恒为革命事业牺牲,可谓死得其所,但是主席每想起这个表侄,就心怀愧疚,因此对王海容这个表侄孙女特别关照,把她看做家人一般,在很小的时候,王海容就经常像主席家人一样自由进出中南海。
出身教育世家的教育世家的王海容,自小成绩就不错,可惜的是在参加高考时,没有发挥好,于是就去工厂劳动,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终于在1960年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俄语系,后又在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这为她日后从事的外交工作,打下了基础。
王海容的外交生涯1965年王海容进入外交部,开始的时候只是从事电报的收发工作,职位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发报员,但是由于她和主席的关系密切,在工作之余,还负责了外交部和主席之间的沟通工作。
在此期间,由于王海容工作认真负责,很快就得到了重用,此后几年之内连升多级,在36岁时,一跃而成为外交部副部长。
王海容的几次升职和主席有些关系,但是更多的是她个人的能力,外交部的人才选拔和迁升都极为严格,王海容任职期间也一直都兢兢业业,大家曾把她和几个工作出色的女孩,放在一起称之为“五朵金花”。
此后,王海容的身影一直出现在主席身边,特别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的那个留着齐耳的短发,带着一副近视镜,脸庞上总是挂着微笑的女孩。
那时候,王海容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外交大事,主席的每一次外交活动,都是她在陪同,无论是基辛格访华、乒乓外交,还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以及后来的尼克松访华等等。
在外交部的工作中,无论翻译还是接待,王海容没有出现过一点纰漏,这也是她能够得到组织信任成为副部长的原因。
离开外交部的日子1976年,王海容服从组织安排退出外交部,不久,就被调到中央组织部工作,这对王海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岗位,虽然她以前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但很快就靠着自己的学习能力,适应了新的职务,并在1984年成为国务院参事处的副主任,享受副部级待遇。
无论是当初在化工厂做工人还是在外交部做发报员,以及后来的翻译,外交部副部长,还是其后在组织部那些年的工作,王海容都是兢兢业业。
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王海容摒弃了一切个人享受,因为工作太忙,她没有考虑什么个人感情,为此一生都没有结婚。
晚年的王海容和弟弟一家生活在一起,平时看看书,养养花,有时也像普通老人一样,挎着菜篮子到市场买菜,亲自下厨为一家人做饭。
2017年,这位传奇的女外交家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那年正好是9月9日,和毛主席逝世是同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