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生前从不吃甜食,每天运动,怎么还是得了糖尿病?"站在医院走廊里,刘女士泣不成声。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她的父亲生前一直以健康自律著称,糖尿病并发症的突然来袭,让全家措手不及。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我正在门诊接诊,刘女士拿着父亲的病历本前来咨询。翻开厚厚的病历,我看到老先生的糖尿病史已有十五年之久。
"大夫,我爸平时最讨厌吃糖,连水果都很少碰,怎么还是控制不住血糖呢?"刘女士的疑惑道出了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误解。
记得第一次见到老先生时,他精神矍铄,穿着整洁,一看就是位注重养生的知识分子。"我每天都去公园晨练,从不沾甜食,这糖尿病怎么还找上我了?"老先生不解地问道。
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在临床工作中,我遇到太多类似的病例,许多患者都认为糖尿病就是吃糖吃出来的,只要不吃甜食就万事大吉,实际上这种认识大错特错。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远比想象的复杂,人体血糖的来源不仅仅是糖类食物,淀粉类主食、蛋白质,甚至脂肪都能转化为葡萄糖。老先生虽然不吃甜食,可每顿饭都要吃两碗米饭,这些淀粉在体内同样会转化为糖分。
更重要的是,老先生有个习惯——爱喝啤酒。"一天最多两罐,这点酒应该没事吧?"他总是这样说。殊不知酒精不仅含有大量热量,还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加重血糖控制的难度。
随着病情发展,老先生开始出现视力模糊、手脚麻木的症状。这些都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预警信号,可他总是一笑了之:"年纪大了,这不是很正常吗?"
直到有一天,老先生在洗脚时发现脚底有个小伤口,也没太在意。一周后,伤口不仅没愈合反而发黑溃烂。送医后发现,这是典型的糖尿病足,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血管病变导致伤口愈合能力严重下降。
更让人揪心的是,检查发现老先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肾功能损害。"早知道会这样,我们一定要好好监督爸爸控制血糖。"刘女士懊悔不已。
这让我想起另一位糖尿病患者张阿姨,她同样不吃甜食,却把主食当零食。"反正不吃糖,吃馒头、米饭应该没问题吧?"她总这么说。结果血糖一直居高不下,最终因为冠心病发作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通过这些案例,我要告诉大家,控制糖尿病远不是简单的不吃糖那么简单。科学的糖尿病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血糖监测要规律。很多患者觉得自己没什么不适就不去测血糖,这是很危险的做法。规律监测血糖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控制要全面。不是不吃糖就够了,还要控制总热量摄入,注意膳食结构均衡。主食也要严格定量,荤素搭配要合理。
运动要适度。盲目运动可能适得其反,运动强度和时间都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定,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按时服药很关键。有些患者血糖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这样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糖尿病的用药调整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定期体检不可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往往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定期检查才能及早发现问题。
心理调适也重要。得了糖尿病不等于生活质量一定会下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严格执行医嘱,完全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看着刘女士离开的背影,我深深叹了口气。糖尿病确实是一个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病,但只要我们摒弃错误认识,科学防治,就一定能战胜它。
希望通过老先生的故事,能让更多人认识到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性,避免走上同样的弯路。生命可贵,健康更应该被重视。让我们一起携手,用科学的态度来面对糖尿病这个现代文明病。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ABCD666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