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价格战、大乱斗!2024车圈竟如此精彩

车主新指南 2025-01-02 15:46:46

​不知不觉中,2024年就这么过去了,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在此提前恭祝各位读者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愿大家都能买到自己心仪的汽车。

回顾过去的一年,汽车圈内发生了许多大事件,例如部分新势力品牌的离去、爆款新车的热销以及部分品牌新纪录的达成。最近许多平台都推出了「年度总结」的活动,今天我们也来盘点一下过去一年的部分车圈重大事件。

1月

1月伊始,高合汽车被传出爆雷的消息,网络社区上发布一张内容为「高合所有工作暂停,包括停止发货、停止新项目开发,做好起诉准备工作」的截图。

而高合汽车反应迅速,在当天晚上便做出了回应,「我司运营一切正常,研发、生产、营销、交付等各项工作正常推进。原发平台已删除该帖并对该发帖会员做出警告处理。」

但事实说明,高合汽车这次回应只是在「嘴硬」。

因为在农历新年开工的第一天,召开全体大会后,高合汽车宣布即日起停工停产6个月,而这一停,直接让高合汽车走向了不归路。

而在1月25日,全新一代宝马5系(第八代)正式上市,共计推出7款车型,售价43.99-52.59万元。这一代的宝马5系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同时车辆的驾乘感受也进一步向舒适化妥协。

宝马i5也同步上市,共计推出5款车型,售价区间43.99-63.99万元。i5与5系同样拥有运动套装以及豪华套装两种外观样式可选,并且在燃油车型和纯电车型上并没有明显区别。

可惜的是,这一代的宝马5系/i5有着较大的争议,以至于其销量一直不温不火,目前有着较大的终端优惠。甚至在网络上还有人说,这是宝马有史以来「最失败」的5系,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2月

时间来到2月,在欢度了春节之后,比亚迪带来了年后的第一个「王炸」。

2月19日,比亚迪秦PLUS/驱逐舰05插混这两款车推出了「荣耀版」车型,起售价低至7.98万元。这次比亚迪给到的价格甚至做到了「电比油低」,市场格局被这两款车再次颠覆!

在后来的日子里,「798」成为了一个标签,而比亚迪的插混双雄也持续在新车销量榜上稳坐头部位置,在某种程度上,这两款车开启了2024年度的车圈价格战。

不过在春节期间,有一个不利于新能源车型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那就是新能源车用户滞留海南岛这件事情。

由于《琼州海峡新能源车辆滚装运输作业指南》明文要求,新能源汽车登船比例需要控制在总装载数10%以内或不超过18辆,导致新能源汽车离岛船票一票难求。

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规定,是因为担心新能源车型的电池安全问题,一旦电池发生自燃,极有可能会对船舶和船上人员造成危害。

虽然琼州海峡轮渡官方,在春运期间开通了新能源车辆专船,甚至有部分汽车品牌为车主提供了免费代发运车辆服务,春节期间滞留海南岛的游客多数也顺利返程。但这件事情在网络上,还是引发了巨大争议。

3月

3月1日,理想旗下首款纯电动MPV——理想MEGA正式上市,新车售价为55.98万元。说这款车是本年度最具争议的车型之一,我想大家应该没有意见吧?

早在去年5月,李想看到网传的MEGA渲染图时曾表示,「(MEGA)真设计成这个鸟样,我就把设计团队都干掉,顺便自己跳楼。」

等到理想官方公布了MEGA的实车图片之后,大家却发现这与此前吐槽的「跳楼」设计几乎如出一辙。而在理想MEGA正式上市之后,它的造型也成为了它被攻击最多的地方。

实际上这款车有许多亮点,例如0.215cd的超低风阻系数、5C超快充功能、极其出众的空间表现,还有像是优秀的舒适性体验等试驾过才能感受到的地方。但这些都被其纯电车型的身份以及争议十足的造型所埋没,这也直接导致了其销量不如预期,逐渐失去了声量。

同样是在3月上市的另外一辆车,境况和理想MEGA截然不同。

3月28日,小米汽车旗下首款车型——小米SU7正式上市,新车共计推出5款车型,售价21.59-29.99万元。毫不夸张地说,作为造车新品牌的首款车型,小米SU7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功,它不仅能算是年度流量王,它的销量也并未让人失望。

一方面,这辆车的性能完全不会令人失望,顶配的SU7 Max版搭载了最高转速21000rpm的小米超级电机V6s,采用双电机四驱动力布局,最大功率673Ps,峰值扭矩838N·m,最快零百加速时间为2.78s。

另一方面,这款车的设计跟保时捷「心有灵犀」,29.99万的顶配售价也令其极具性价比。而最重要的是,雷军的人格魅力以及小米这家企业的号召力实在是强,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便成就了这款车型。

这款新车上市27分钟就获得了5万张订单,截止12月28日,小米SU7全年交付量已超过13万台,这样的成绩也为小米说明了一切。

4月

到了4月,汽车行业内发生了一件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上半月,新能源渗透率超过了50%,首次对燃油车完成了超越,新能源车成为主流市场。

2020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约为5.4%;2021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全年渗透率来到了14.8%,此后新能源渗透率进入快车道。

2022年,渗透率数据攀升至27.6%;而在2023年,全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 30%,达到了31.6%。虽然最终4月整月的新能源渗透率并未超过50%,但这一数据将在不久之后达成。

几乎是同一时期,在经历了理想MEGA的不如预期之后,理想汽车急需一台可以走量的新车,于是乎理想L6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拯救理想汽车的英雄。4月18日,理想L6正式上市,新车共计推出2款车型,售价分别24.98万元和27.98万元。

作为有史以来最便宜的理想汽车,理想L6仍然保持较高的竞争力,除了并未配备空气悬挂之外,无论是舒适性还是智能化,理想L6与同系列的车型相比都不会明显落后。

这款定位中大型增程式SUV的豪华大五座车,凭借理想不俗的口碑、相对克制的尺寸以及优异的豪华表现,让理想汽车的销量回归了正轨。

在4月底的时候,阔别四年的北京车展终于回归,而李想和雷军在这次车展中,也贡献了不少名场面。

5月

在5月份,北京车展的余温加上黄金周的到来,让车市开始火热,与此同时「价格战」也打得火热。像什么优惠17万的宝马i3、优惠8万的雷克萨斯ES200还有优惠16万的沃尔沃S90,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变得普遍起来。

为了保持销量成绩,许多合资车企纷纷通过增加终端优惠来吸引消费者,在那段时间里,新车的价格几乎每天都不一样。

与此同时,今年下半年的一些重磅车型,也在5月份崭露头角。

阿维塔在5月公布了新车的官方谍照,并宣称下半年将会发布15/16两款新车,分别对标特斯拉Model Y以及Model 3。而这两款车就是目前已经发布了的阿维塔06/07,最重要的是,这两款车会加入增程动力版本。

5月15日,蔚来正式发布旗下子品牌乐道,首款车型乐道L60开启预售,预售价为21.99万元。这台全系搭载900V高压平台架构的新车,不仅继承了蔚来的「可充可换可升级」的补能体系,而且百公里能耗还低至12.1kW。

在后续正式上市之后,它还带来了使用BaaS方案后低至14.99万元的惊喜价格,它也正如我们所说的,成为了李斌的救兵。

但我认为5月最为重磅的消息,可能还是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发布。

同时,他们还带来了新一代的「998神车」,王朝网、海洋网双车同价齐发,并率先搭载全新一代DM混动技术。起售价9.98万起的秦L DM-i以及海豹06DM-i这两款车,成为了下半年的爆款。

此后,比亚迪还陆续为旗下其它产品更新了第五代DM技术,不断刷新各级别的亏电能耗新低,价格战也被比亚迪推上了另一顶峰。

在全球市场方面,与比亚迪同一天开发布会的还有保时捷,他们带来了首款搭载T-Hybrid的911 Carrera GTS(992.2),用3.6T发动机代替了3.0T发动机,排量不降反增。

虽然与现在主流的混动不同,T-Hybrid是为了性能而生,但混动911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电动化的浪潮是不可逆的。

6月

6月伊始,疲于应对价格战的合资车企们,又迎来了许多坏消息。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于6月3日发布的一份公告,丰田、马自达、本田、铃木、雅马哈等五家车企,部分车型在性能测试、碰撞安全测试、噪音环保测试以及行人安全保护测试等项目,均存在欺诈的行为。

这一消息一出,这几家日系车企立马召开了发布会,他们很爽快地承认了欺诈的行为,并在发布会上进行道歉,当然了他们的传统节目「鞠躬」也没有缺席。

而所谓的日本企业「匠人精神」的光环,在此之后就彻底粉碎了。

除了日本人整出幺蛾子之外,欧洲人也没有闲着。

前脚欧盟针对中国电动车进口加征关税的政策,在一片的争议声中落地,后脚大众集团就称会在未来的几年里投入600亿欧元,以研发和生产下一代内燃机。

以比亚迪、吉利以及上汽集团为代表,分别被欧盟处以17.4%、20%以及38.1%的关税加征。他们这一做法,主要还是为了保护本土企业,毕竟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实在是太「卷」了。

前些年,在电动化潮流以及欧美地区环保「政治正确」的压力下,全球范围内多家车企都陆陆续续宣布了自己的电动化计划,并且划出了明确的时间线。

但后来他们发现在新能源领域,竞争力始终不及中国汽车,同时市场中对于新能源车型的接受程度仍然不算高,所以又纷纷开始调转方向。

因为如果不持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很多车企就会落得像日产这样的下场。在6月24日,东风日产正式宣布了常州工厂「暂停生产」,这也是日产首次在中国关停工厂。

无论是销量还是产量,日产在中国的成绩连年下滑,这也直接导致日产后续出现一些困难的重要原因。

7月

时间到了7月,价格战愈演愈烈,但总有人坚持不下去。

在7月上旬,「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的话题顶上了热搜。宝马中国也对此做出回应:下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消息一出,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不降反升。

另外在宝马之后,BBA中另两家豪华品牌奔驰、奥迪,也逐步退出价格战。但实际上这并不代表价格战结束,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反而是「价格战常态化」的一个时间节点。

在此之后,各大车企在制定新车价格时,通常都会直接给足诚意,同时新车也越来越卷。

价格战常态化的重要原因,在于新能源浪潮之下各大车企的内卷。与此同时,新能源车型的普及率或者说是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型的接受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

在7月,中国全月新能源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50%,直接来到了50.8%。2020年,工信部曾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而中国汽车工业提前11年完成了国家规划目标。

到了7月底,雷军在发布会上宣布,将带来小米SU7 Ultra原型车,这款车的最大马力达到1548Ps,零百加速时间为疯狂的1.97s,0-200km/h加速时间为5.96秒,极速状态时速可以突破350km/h。

而这款车的目标,市场成为是全球最速的四门车,同时小米SU7 Ultra原型车还会挑战纽北非量产圈速榜。

8月

在小米汽车的竞品中,极氪是最常被提及的其中一个对手。本来在20-30万的市场中,极氪001和极氪007几乎是最运动、最有操控乐趣的存在,但是在小米SU7出现后,他们的压力瞬间变大了不少。

在8月,极氪贡献出了「一年磨三剑」这一名场面。在极氪007发布上市8个月,新款极氪001上市的5个月后,极氪在进化日正式发布两款全新车型——2025款极氪001以及极氪007。

在2024年一年之内,极氪001两次改款,先后提供了共三个年款的车型,这一更新速度甚至连许多手机厂商都自愧不如。

这显然不能让车主满意,在发布会结束翌日,就有极氪001车主到极氪家,甚至是杭州极氪总部拉横幅维权,要求极氪为现款车型进行升级。殊不知极氪被玩梗的日子,远没有结束。

8月份带来重磅新车的,除了极氪之外还有小鹏。8月27日,小鹏MONA M03借着品牌十周年这一里程碑节点,在北京公布售价并正式上市,新车共提供三个版本,售价为11.98万-15.58万元。

虽然这款车的外形存在着一定争议,其后排舒适性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但是凭借着诚意十足的价格以及小鹏汽车在许多人心中的先锋形象,MONA M03完美拯救了小鹏汽车。

这款车销量之高,甚至使得小鹏汽车无法准时进行交付,当然了小鹏也顺势推出了延迟交付的补偿政策,无论是销量还是声量,小鹏汽车都赚到了,这也为小鹏后续「逃离谷底」提供了基础。

9月

在金九银十期间,国内车市迎来了小高潮,许多车企开始陆续创新销量新高,而一众重磅车型也在9月扎堆上市。

9月19日,乐道品牌旗下首款中型SUV——乐道L60正式上市,售价为20.69万元起,电池租用方式购买14.99万元起,电池租用月费599元起。乐道L60创始版用户,还可获得5年全场景领航辅助NOA免费使用权、5年电池租用月费付4赠1,以及创始版专属出行礼包等权益。

截止12月27日,乐道L60上市100天累计交付2万辆,其中我司便贡献了3台。

9月20日,极氪旗下全新中型SUV——极氪7X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配置车型,售价区间为22.99-26.99万元。作为品牌旗下第五款车型,新车基于SEA浩瀚架构打造,全系标配800V高压平台。

极氪7X在上市25天时,交付量就突破了1万台;50天交付突破2万台;75天交付突破3万台,这款车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爆款新车。

9月26日,阿维塔07正式上市,新车共计推出6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1.99-28.99万元。其中增程版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1.99-27.99万元,纯电版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2.99-28.99万元。

阿维塔07以及「增程器」的到来,直接助力阿维塔汽车在10月销量首次破万,11月更是再创新高。

除此之外,在9月份上市还有智界R7以及新款智己LS6等重磅新车,它们形成了围攻特斯拉Model Y的趋势,而且也确实抢占到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同时也将「车市大乱斗」推上高潮。

10月

虽然特斯拉被各大车企一起围攻,可实际上马斯克似乎一点也不着急。毕竟目前特斯拉的销量仍然处于领先的位置,而且他们目前所专注的,不仅仅是造车的领域。

10月上旬,特斯拉带来了两台无人驾驶新车——Cybercab和Robovan,Cybercab基于AI与计算视觉打造无人驾驶,车辆成本将会低于3万美元;而厢式货车Robovan则支持客货两用,在客用时最多能够承载20名乘客。

当然了,特斯拉布局已久的Optimus机器人也进行了压轴登场,马斯克还表示:特斯拉有能力将Optimus机器人的成本降低,预计未来单个机器人的制造成本仅为2-3万美元,比一辆汽车的造价更低。

而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也在努力提供一些不一样的产品。

10月23日,「宝宝巴士」极氪MIX正式上市,新车共计推出2款车型,售价27.99-29.99万元。MIX的产品亮点包括:右侧外挂式对开门+无B柱设计、车内前排座椅旋转功能、800V高压平台、浩瀚-M架构以及8295芯片等。

这款新车的出现,几乎颠覆了传统MPV市场,正如我们之前所说,这款车想法疯狂、偏执且荒诞,但它至少不会无趣。

几天之后的10月29日,在欧洲大陆的纽北赛道中,小米SU7 Ultra原型车以6分46秒874的成绩,登顶纽北全球最速四门车!首次征战纽北,小米就获得了官方认证圈速成绩认证并打破记录。

根据雷军的说法,这一圈速成绩是在纽北赛道20%湿地条件下跑出的,从后续小米放出了车载视频中也可以看出,这一成绩并不是SU7 Ultra原型车的极限。

在当天晚上,小米汽车预售发布了小米 SU7 Ultra,基于纽北测试原型车 Prototype为蓝本打造,预售价为81.49万元。量产版车型采用与原型车相同的动力总成,搭载双V8s+V6s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最大输出功率1548Ps,0-100km/h加速用时1.98秒,0-200km/h加速用时5.86秒,0-400m加速9.23秒。

在极氪001 FR发布时,极氪曾称「友商五年内造不出来」的车子,在仅仅一年之后就造出来了。这也能看出,在对性能和创新的追求道路上,中国车企始终有所坚持并且能让世人刮目相看。

11月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年末,许多车企正在为全年销量目标而奋斗。而首批完成目标的车企中,自然有「迪王」的身影。

11月18日,恰逢比亚迪创立30周年,他们迎来了自己第1000万辆新能源整车的下线,比亚迪也成为了全球首家达成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的企业。

从第一台新能源下线到100万辆下线,比亚迪耗时13年;从100万到300万辆,用时一年半;从300万辆到23年8月的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用时缩短至9个月。

跨越千万大关,比亚迪达成第二个500万辆仅用时15个月,这也是首家。在10月和11月,比亚迪的月销量连续突破50万辆,提前完成了360万辆的销量目标。而我相信,迪王的未来远不止于此。

有好消息传出的并不止比亚迪一家,11月7日小鹏P7+正式上市,并立即开始交付。新车共有3个版本,价格区间为18.68-21.88万元,相较于预售价下调了2万元。

小鹏P7+拥有同级最大后备厢空间,容积达到了725L,开口长度、宽度、纵深皆超过1米。另外小鹏P7+还首发搭载了AI鹰眼智驾方案,搭载行业首个LOFIC架构以及双OrinX芯片,感知距离提升125%,识别速度提升 10%。

同时,小鹏P7+的高阶NGP不仅可以做到不用高精地图也不用激光雷达,还坚持不选装、不收费以及不订阅。

这次小鹏汲取了M03的经验,提前备足了货,做到上市即交付,在四周时间内小鹏P7+累计交付已经突破10000台,同时还经历了三次扩产。小鹏目前的日子,可以说是过得越来越好了。

日子过得好的,我认为还有吉利集团,不久之前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发布《台州宣言》,宣布企业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

时间来到11月14日,吉利控股发布公告,为了理顺股权关系,减少关联交易,消除同业竞争,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将对极氪、领克的股权结构进行优化。

也就是说,极氪、领克正式合并了。而这次合并我认为是值得国内其它车企学习的,「多生孩子好打架」这件事情不仅仅发生在吉利身上,其它车企或多或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与其让产品序列重合造成资源浪费,倒不如各自聚焦擅长板块,各自精彩,这样的做法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

12月

「吉利」和「合并」这两个字眼,在12月也同样是焦点。

12月11日,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发布了一封内部信,称极越汽车要进入「创业2.0」阶段,需要优化组织架构以及调整供应链生态,并对资源进行重新的整合。这家由百度和吉利控股集团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居然出现了爆雷的情况。

好在吉利和百度后续发布了联合声明,宣布将为极越汽车进行兜底。无论是极越员工还是消费者,亦或者是极越的其他合作伙伴,合法权益仍然能有所保障。

而当一些传统车企的用户在嘲笑新势力车主的时候,一些老牌车企也出现了不太好的情况。

在当地时间12月23日,日产和本田在东京共同宣布,双方已就合并事宜签署谅解备忘录,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二者将以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双方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合并。

根据他们的计划,本田和日产寻求通过合并实现整体年销售额超30万亿日元、年营业利润超3万亿日元的目标。同时,三菱也以及明确加入此次合并协议。

而这次合并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两家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持续下滑,从而导致了经营状况不佳,日产甚至被传出了「面临破产风险」的消息。如果这次合并成功,那么他们大概率将超越现代起亚和Stellantis集团,成为仅次于丰田和大众的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

回顾2024,「价格战」、「内卷」、「销量下滑」这几个词纵贯了全年的中国车市,展望2025年,你们觉得情况会有所改变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0
车主新指南

车主新指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