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坝会议上成为军事三人团成员的王稼祥,为何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阆苑历史 2025-01-15 21:00:36

红军能够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王稼祥绝对功不可没,他是中共留苏派中最早肯定毛泽东军事指挥能力的人,他在长征前后说服张闻天共同支持毛泽东,这才促成了通道转兵及遵义会议的召开。

而且,在遵义会议上,王稼祥拖着病体由担架抬入会场,投了毛泽东最关键的一票,把毛泽东送进了中央决策层,拥有了对红军的指挥权。伟人后来曾多次提起这些往事,对王稼祥仍然感激不尽。

苟坝会议上,毛泽东鉴于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军事指挥在民主的基础上必须集中化,遂提议成立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指挥。

经过毛泽东的提议和与会代表的集体讨论,最后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团,周恩来为团长。

令人不解的是,苟坝会议成为军事三人团成员的王稼祥在红军第三渡、第四渡赤水及后来的军事行动中并没有发挥实际指挥作用。

据可靠资料反映,红军在四渡赤水期间,真正参与决策指挥的是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中央军情二局破获的绝密情报仅限于毛、周、朱三人知情。为保密起见,毛泽东制定的连环妙计也只有周、朱事前完全知晓,这一切都将王稼祥排除在外。

可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现在较为普遍的观点是王稼祥只是个学者,并不懂军事。苟坝会议毛泽东之所以提议他加入三人团,一是出于对他的感激之情;二是因为不懂军事的王稼祥支持自己,不会轻易反对自己做出的决策,更有利于军事指挥班子的简洁高效。

说实话,这种观点并非完全错误,也并非完全正确。不错,王稼祥的确没有上过军校,他同张闻天等留苏派革命家一样,都是理论型人才,没有真正独立指挥过重大的战役。

但我们不能忽略王稼祥的过人之处。王稼祥于1931年4月到达中央苏区后,便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出任中革军委副主席,参与了中央苏区的第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要说其完全不懂军事,根本说不过去。

况且,王稼祥是留苏派年轻领导人中罕见的实事求是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在苏联留学期间,他同王明的关系最好,刚到中央苏区时也不认同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曾经也坚决支持过红军攻打赣州。

赣州战役失败后,其他人并没有反省自己当时的错误决定,但王稼祥认真反省了,这一反省让他惊讶于毛泽东精准的预判。经过对毛泽东过往历史的研究以及同毛泽东本人多次接触后,王稼祥认识到了毛泽东军事路线的正确性,从此开始疏远王明派。

宁都会议上,王稼祥坚决反对解除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为此不惜和顾作霖等人翻脸。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王稼祥更加意识到红军离不开毛泽东的指挥,开始积极在党内军内为毛“拉票”。他不顾自身伤病,多次与政治局委员张闻天彻夜长谈,并最终说服张闻天支持毛泽东,组成支持毛泽东复出的关键力量。

仔细想来,假如王稼祥根本不懂军事,他是如何确定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就一定正确?他又如何能确定毛泽东一定能挽救党和红军?

所以,说王稼祥完全不懂军事真的说不过去。况且,没上过军校不一定就没有军事指挥能力,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没有上过军校,偏偏却是最为出色的军事家。

那么,身为军事三人团成员的王稼祥为何不发挥实际作用,同毛泽东、周恩来一同指挥史诗级的四渡赤水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经典战役呢?这其中有三个原因。

其一,王稼祥自身身体的原因。

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时,王稼祥身负重伤,一直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为此长征时还差点留在中央苏区。整个长征期间,王稼祥都是和中央纵队在一起,被担架抬着行军。

四渡赤水期间,面对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形势万分危险,军事指挥班子不分白天黑夜,随时都要根据敌情变化开会讨论,作出应对措施。一个重伤病人是不可能随叫随到参与讨论的。

有人也许又要问了,红军中懂军事的人多了去,既然王稼祥是重伤病人,为何要把他选入三人团?

这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最重要的一点是,王稼祥这个人有些孤傲、认死理,虽然他强烈推荐毛泽东指挥红军,但在毛具体指挥时又不完全放心,每次遇到重大敌情时都要求张闻天开会讨论,这让毛、周很是无奈。所以在讨论三人团成员时,毛泽东干净将他拉进来,免得他在决策圈外节外生枝。

其二,王稼祥感于毛泽东的尊重,因自身伤病问题主动放弃了手中的指挥权力。

毛泽东将王稼祥拉入三人团这一招非常英明。三人团刚成立时,毛、周、朱每次商议军事都要请王稼祥参加,但王稼祥因自身伤病问题却很难坚持,有时又会迟到。王稼祥渐渐觉得不好意思,担心因为自己贻误战机,又见毛泽东如此尊重自己,所以后来干脆以身体为由,主动放弃了指挥权,放心交由毛、周、朱三人决策。

这里要补充说明一点,朱德不是三人团成员,为何能进入指挥中心?因为朱德是名符其实的红军总司令,遵义会议已经明确赋予了朱德军事上的指挥权。所以,实际上从苟坝会议开始,已经开启了毛、周、朱完美搭档指挥人民军队的时代了。

其三,王稼祥的确没有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

虽然前面说过,王稼祥并非完全不懂军事,但要上升到重大战略决策的高度,王显然还有所欠缺。四渡赤水期间,军事指挥的核心是毛泽东,但朱德、周恩来同样拥有丰富的军事指挥能力,能够在战略战术决策层面补充完善毛的“妙计”。王稼祥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加之身体有伤,毛、周、朱不可能在形势危急之时,还要他到场再做出战略决策。

所以,王稼祥虽然是军事三人团成员,却因为这三个原因,并未发挥实际作用。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到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这段时期内,真正的军事指挥是由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这个“黄金组合”完成的。

1 阅读:301
阆苑历史

阆苑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